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红二方面军卷共4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的《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红二方面军卷共4册)》通过收录已经公开发表的亲历者回忆文章,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中的行军路线、创建革命根据地、进行战役战斗、成立、胜利完成长征的过程、取得的成就及历史意义等。

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宣传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纂、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是一项大型红军长征史料征集工程。该书从资料征集到基本成型历时10年,总计约1500万字。丛书收录有红军长征亲历者或参与者、见证者的回忆录、口述史料、日记等,从各个方面反映中国工农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的艰辛历程,记述红军在长征中粉碎国民党围追堵截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记录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的历史。本书是其中的《红二方面军卷》,共4册,主要以回忆录、口述史料、日记等形式记录了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的各种经历。

目录

一、概况

 红二、六军团从湘鄂边到康东北长征经过 任弼时

 长征中的红二方面军 贺龙

 答红二方面军战史编者问 贺龙

 红二方面军的北上抗日 萧克

 红二、六军团会师前后——献给任弼时、贺龙、关向应同志 萧克

 战略转移善运筹——回忆和任弼时同志相处的日子 萧克

 红二、红六军团的长征王震

二、红六军团两进,红二、六军团会师

 突围前的湘赣苏区 王震

 红六军团的突围西征 王震

 寻找贺龙同志 李达

 红六军团的西征和创立湘鄂川黔新根据地 甘泗淇

 西征路上 余秋里

 千里征战找贺龙 彭林

 回忆红二、六军团的会师 张平化

 回顾西征 谭善和

 西征散记 林文兴

 靖县新厂战斗 林文兴

 会师地址在木黄 林文兴

 西征与会师 袁任远

 告别苏区 踏上征途 李真

 红校随部西征 胡庚生

 西征出发到寨前圩 张子炎

 千万里转战 左齐

 攻克新田城 张锰秀

 流落绥宁遇亲人 谭义从

 “根据地就在脚板上” 旷伏兆

 横扫桂北 朱家胜

 忆红六军团三次抢渡湘江 尹特辉

 坚守莲花桥 周仁杰

 半张旧报纸 欧阳家祥

 挺进黔东 李真

 回忆黔东特区 廖汉生

 我所知道的黔东“神兵”情况 庹忠文

 我是怎样参加红军的 宁正和

 震惊心胆的甘溪之战 周仁杰

 杀出重围 郭鹏

 二进甘溪 叶长庚

 抢路 刘转连

 红军长征过思南被围追时的经历 黄通邦 杨德胜

 木黄会师 李华仙

 南腰界庆祝会师大会 冼恒汉

 回忆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的前前后后 李文清

 我给任弼时同志抬担架 毛少先

 往事依稀话西征 陈琮英

 在任弼时同志身边 毛少先

 女红军张吉兰 周雪林

 在坚持黔东斗争的岁月里 段苏权

 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情况 晏福生

 六军团西征入黔后的情况 李立

 回忆在石阡参加红军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 郭占英

 在石阡参加红军 彭德荣

 加入红军军械科 张光祖

 这里迈步从头越 陈靖

 在长征中的简况 杨再吉

 参加红军的经过 罗华臣

 红六军团和红二方面军长征经石阡情况 杨树植

 贵州省石阡县甘溪战斗的回忆 杨树植

 红二、六军团会师前后 林正和

 红军西征在石阡的一些情况 马珍贵

 参加红军兵工厂情况 杨玉和

 红军西征过石阡的情况 李国兵

 回忆参加红军和到石阡掉队的情况 张绪平

 跟随红军长征的记忆 胡世常

 我所经历的甘溪战斗 陈仕荣

 回忆在红军长征的日子 曹其祥

三、创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二、六军团黔东会师后至渡金沙江这一斗争阶段中军事上的总结提纲 关向应

 战斗在湘鄂川黔 余秋里

 回忆湘鄂川黔边的斗争 晏福生

 团结战斗在湘鄂川黔 周仁杰

 创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回忆 袁福生

 转战湘鄂川黔边 刘诚达

 回忆红二、六军团战斗在湘鄂西川黔边 李万海

 湘鄂川黔根据地斗争点滴 张宏光

 两军会师第一仗 周仁杰

 红二方面军的两个战斗故事 樊哲祥

 买桥 谢中光

 我任湘鄂川黔根据地永保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经过 田玉祥

 战火中诞生的医院 李真

 挺进湘西 唐子奇

 在大庸的岁月 刘诚达

 北固乡游击队始末 许义华

 遵义会议的光芒 周仁杰

 鸡公垭阻击战 龚福恒

 陈家河大捷 龚福恒

 陈家河大捷 屈绍元

 陈家河战斗 许义华

 难忘长征路——忆红六军团在湘桂云黔的斗争生活片断 周待旦

 战忠堡 刘转连

 忠堡伏击 张树芝

 热血洒在招头寨 贺劲南

 板栗园阻击战 贺炳炎

 板栗园伏击战 贺庆积

 扩红琐记 徐国贤

 红旗卷起农奴 戟彭 林罗斌

 回到党的怀抱 方国

 死亡线上的斗争 刘俊秀

 多才多艺宣传家 朱家胜

 难忘的鱼水情 李文

 红军女儿队在两河口被捉 李桂香

四、向湘黔边转移

 抢渡澧水、沅江 刘转连

 南下湘中 左齐

 突围 李立

 打出来的路 陈华堂

 “无产阶级工人团”的建立 罗章

 点燃锡矿山的革命烈火 覃国翰

 角逐在湘黔边 张锰秀

 我的家在哪里? 韦绍坤

 忆贺老总和任政委 曾敬凡

 枪炮声中过元旦 朱家胜

 年关的冬夜 邹海清

 “置之死地而后生” 陈靖

 酉阳激战 李华仙

 艰苦转战50天 龚辉

 红十八师单独突围长 征彭湘

 红十八师留守根据地纪实 梅兴无

五、进军黔两

 艰苦转战湘黔滇 余秋里

 扎佐夜战 刘转连

 芷江便水战斗 萧克

 回忆便水战斗 贺庆积

 回忆便水战斗 陈华堂

 回忆晃县龙溪口会议和便水战斗 谷志标

 归队 熊晃

 顺岩河急流架桥 周仁杰

 鸭池河上 王绍南

 智取鸭池河 左齐

 红旗卷过黔大毕——红二、六军团长征片断 谭友林

 长征途中创建的苏维埃政权 张锃秀 颜金生

 二进毕节,终身难忘 邓止戈

 我了解的红军情况 汪宏

 我参加红军 林作清

 杨家湾、撒拉溪游击队的情况 路占全

 红军在南箐一带组建游击队 熊金祥

 红军在毕节 尹焕臣

 我在毕节参加红军 万黎明

 集训红军干部 周仁杰

 苏醒 谢树青

 巧取黔西 侯士选

 唤醒了的山城 左齐

 回忆红二、六军团在黔、大、毕活动片断 廖明

 苗汉一家亲 谢中光

 将军山战斗前后回忆 刘转连

 转战湘鄂边境的日日夜夜 刘诚达

 军民之间 杨宗胜

 长征途中见闻 周贤

六、转战黔滇边及渡金沙江北上

 突破重围渡金沙 谢松柏

 胜利终归我们 贺庆积

 忆夏曦同志的牺牲经过 饶兴

 乌蒙山回旋战琐记 朱家胜

 从乌蒙山到金沙江 张锃秀

 回忆转战乌蒙山及渡金沙江北上 左齐

 参加红军——长征回忆片断 万黎明

 激战虎头山 盛振华

 长征路上的一日 江冰

 苦荞粑 覃长生

 回忆宣威和款庄战斗 何杨文

 在宣威战斗中的五十二团 龙福祥

 回忆宣威战斗 龙辉瑞

 五师十三团参加宣威战斗的情况 郑依宝

 回忆转战云南片断 李国良

 红十团在滇境的几次战斗 陈浩

 钟子廷团长牺牲的经过 周总甲

 挺进滇西前后 王立忠 张绍武

 回忆普渡河铁索桥战斗 白苍林

 忆宣威和六甲战斗 李文清

 六甲之战 郭鹏

 六甲阻击战 杨秀山

 关于寻句六甲之战 王立忠

 激战六甲 陈岗

 参加红军干革命 段开智

 忆红军攻占富民和奔袭祥云 杨秀山

 红军过滇西 吴清泉

 我对红军长征过鹤庆的一些回忆 周汝佑

 在红军队伍中锻炼成长 杨兴和

 获得新生 陈舜祖

 回顾长征 田麟勋

 我参加红军的经过 陈国昌

 抢渡金沙江 周仁杰

 夜渡金沙 黄新廷

 跋山涉水“会中央” 黄新廷

 抢渡金沙江 王志卿

 金沙夜渡 周其友

 渡金沙江李立 贺正文

 雪山两昼夜 李加夫

 排长背我过雪山 丁凯

 “六月雪” 田国浩

 山上一日 李桂林

 收容队 萧新书

 翻越玉龙雪山 李立

 雪山一日 贺正文

 归心似箭 叶长庚

 雪山之夜 朱家胜

 千里康巴念故人 何辉

 拾粮 贺芳齐

 艰难的时刻 颜金生

 难忘的军粮 段文廷

 我参加了红军 李桂才

 参加红军干革命 王忠海

七、甘孜会师,继续北上

 ……

八、挺近陇南

九、会师将台堡

十、其他

试读章节

关于反“围剿”问题

从常德、桃源回返大庸,是估计敌人的“围剿”要来了。在豁口可以把三县把起。把澧水封锁不了我们。那时,六军团只有郭鹏一个团行动,其余留在大庸、桑植一带。在大庸留些部队把守,主力放在慈利打两仗也可以,那里有平地又有山地,有密林,富足,人多,扩兵也容易,又是个很好的战场。黄石、浯溪河、蟠龙桥、凉水井、观音寺都很不错。临澧、石门南乡多富、北乡多肥呀!这地方地主多,通津浦有地主几十家。从慈利到大庸,走过沙木挢、九溪、三官寺,人口也很多,扩了许多兵。在新安,部队整训,可以不回来的。两军重新会合,看到这个地方(指大庸等地)很好。从前湘赣军区只有几十里路,现在看到这样大地区就满足了,想蹲下来,眼睛只看到大庸十八坪。红军扩大了(几千人),武器增加了,打敌人个把师是可以打的。这里有很广大的地区。从慈利出发带了一二百只船上水回到大庸。

我们回到大庸后再出去肯定是可以的,澧水、沅水挡不住我们。走南面可以出,东面也可以出,北面也可以出。张家湾、竹子口、黄石,能打就打,不能打过澧水石门也可以。我们如一只拳头伸出去,可以威胁常德、桃源。在这期间打上一两个好仗,就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我们主张伸出去,但六军团怕水。其实水不深,可以随便徒涉的,南边、北边都可以出去。把他的封锁打垮;里头一士乇,外头一士乇,比较灵活。总之,出去是比较有利的。出南岸(慈利、桃源)可能比较好些。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当时争论不休。我们是轻装,地形熟悉。敌情了解。论战斗力来说也可以,过去我一个人单枪匹马和他们争常澧,现在这么多人还怕?湘、资、沅、澧四水,我们困难,敌人也困难,他们要多少兵才能摆满。这边(西边)陈渠珍,那边三个保安团和川军郭汝栋部,敌情并不严重。伸出去打比在里头打好。里头打,把坛坛罐罐打烂了。中央苏区也是向外面打。从前打仗自己用框子把自己框起来了,邓中夏、夏曦,都是“寸土必争”,红军休息一天都是右倾机会主义。向南只能打长沙,向北,我们几次出去都打了胜仗。永顺城消灭了张振华一个旅,也是出去打的。打鱼的下拖网,鱼还跳出去嘛,我们比鱼还差?那还是“寸土必争”,根据地舍不得放,有个包袱,有的人不主张出去,就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寸土必争的东西。

第一次出象耳桥,如果出去就好了。敌人跟上来了,我们再转回来打敌人。出象耳桥原想到石门。如果到石门就好了,四天的路程可以调动敌人。但有人不同意,怕回不来。到象耳桥又不走了。从桑植到那里两天的路程,两天路程不能调动敌人。山地,把部队伸到渔洋关也好嘛,完全可以的,伸出去,可以扩大几千人。那时多少有点右,胆小,还是根据中央苏区来的(离开苏区不能太远)那一套。  第二次出津市、澧州,有人不主张出去,怕一出去苏区就丢了。结果,一出去冬衣解决了,又有了钱、粮、人。后来是叫回来的,沿途边整训边回来的。等敌人靠拢了我们才走。怕出去,那是胆虚嘛,好像敌人来了我们就回不来了。

为什么当出去不出去?有(“左”倾)尾巴,军事路线问题未解决。我们出去如鱼得水,要怎么走就怎么走。(不走出去)硬把苏区吃得光光的,这家一升,那家一斗,把人家埋的坛坛都吃了好,还是出去开大仓好?

豁口、后坪战斗,拼消耗,那个地方小,不能大踏步地前进后退嘛,自己被动。

围龙山,主要是想消灭陶广、陈渠珍。那一仗未打好,围城也未围好。军部住兴龙街,四师冒一点就冲出去了,有点右倾。原来围城、打援、休整,后来改为围城、休整、打援,是个被动的打法,力量分散了。围城、打援、休整、扩兵是正确的,如果围城打援,我们两个军团的力量就集中起来了。打一路,打弱的,打了陈渠珍再打陶广,可以转得开的。这里有不同的意见,一个叫主动,一个叫被动。这是整个路线的问题。

两个军团会合是很好的,以后的行动也是很好的,出差错是个别的。两个军团团结得很好,互相帮助,互相支援,亲如兄弟。反“围剿”中某些战役没有打好,不是两个军团的问题,是整个路线问题。

P15-17

序言

《红军长征纪实丛书》编纂说明

编纂《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党中央部署的党史工作重点项目。在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和有力指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十年艰苦努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年之际,这项工作终于完成。现将这套丛书有关编纂情况说明如下。

一、编纂过程

2006年11月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文献与研究》第45期刊载的《关于毛泽东亲自发起、集体编纂的(红军长征记)(上)》一文上批示:“长征精神是我党光荣革命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现”,为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建议“重编‘长征纪实’,作为完整的党史、军史的一部分”。

根据李长春同志指示精神,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有关单位举行协调会议,决定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牵头承担此项任务。时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李景田同志和室委会对此高度重视,立即进行了认真研究、全面统筹,确定该项工作为室重点工作,决定由室副主任李忠杰同志分管,第一研究部具体承担编纂任务。2006年11月下旬,第一研究部拟出初步方案,提出《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拟集中编纂长征亲历者回忆录、长征日记等文献资料。经专家论证和室领导修改审定后,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名义将工作方案报中共中央宣传部。

2006年至2010年,第一研究部向全国各地党史工作部门和中央、军队的其他研究机构发函,征集相关文稿线索。在此基础上,收集了散存于各种书籍报刊中的有关长征文献,从中筛选、整理、编辑文稿900余万字,并一一撰写了作者简介,形成丛书初稿。初稿曾经中央党史研究室和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等单位党史、军史专家审阅。随后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2013年7月,第一研究部进一步调整编纂体例,扩大资料收集范围,增加编纂内容,再次对全国各类党史、军史、文史刊物,以及其他社科期刊、老干部报刊、港台书刊等,进行系统排查和资料补充,最后共整理编纂文稿1600余万字。2014年初,曲青山同志担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后,室委会明确提出必须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完成该套丛书的编纂出版。同年10月,在张树军副主任具体指导下,该书进入最后的编辑、审核阶段。在第一研究部共同努力和中共党史出版社的大力配合下,终于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完成此书的编辑工作。全书共分十卷42册。

在长达十年的编纂过程中,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会多位领导同志和有关工作人员付出很多的精力和心血。丛书编纂过程中,三任室主要领导同志李景田主任、欧阳淞主任和曲青山主任,始终对这项工作给予认真指导;两任分管室领导李忠杰副主任和张树军副主任对这项工作高度负责,亲自进行工作部署、把关和审查;第一研究部积极组织力量攻坚克难,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一研究部先后参与编纂工作的有:原主任霍海丹,原副主任刘益涛、李蓉,以及王新生、覃艺、杨青、王继凯、王树林、魏雪莲、刘慧娟、光新伟、黄亚楠、徐嘉等同志。第一研究部主任蒋建农同志具体主持了2013年7月以来的编辑工作,并逐篇审阅修订了全部书稿。第一研究部副主任孙丽萍同志审核了全书的编辑体例和文稿的作者简介。各卷责任编辑在出版社三审三校基础上再次进行文稿通读和审校。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李荣珍、孙瑛等同志参加了本丛书副编中《西路军卷》书稿的编辑工作。其他曾对这项工作给予支持、作出贡献的中央党史研究室和军队方面的党史、军史老专家主要有韩泰华、叶心瑜、阎景堂、姜廷玉、朱玉、肖姓、徐占权、陈力、王健英等同志。

二、稿件来源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继承发扬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解放军总政治部曾按照中央军委指示精神,组织力量陆续编辑出版革命回忆录《星火燎原》丛书,至2009年完成《星火燎原全集》20卷,共1066万字,文稿1705篇,其中有关长征的文章约400篇。几乎在同一时期,中国青年出版社也陆续编辑出版了《红旗飘飘》丛书共32集,约400篇文章,包括回忆录、传记、小说、诗歌、日记等,其中与红军长征相关的文章约有五分之·。这些丛书中收集的革命回忆录包括长征回忆录,不仅史料价值高,而且记述生动,真实感人,数十年来成为党史、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青年献身祖国建设事业。

专门编辑红军长征回忆录的权威资料书,主要是20世纪90年代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辑出版的《红军长征·回忆史料》两册,共120篇,约100万字。该书大部分文章是丛书编审委员会约请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撰写,部分是选用党和红军一些领导人及其他老同志过去发表过的,系统记载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宣传教育意义。

实际上,反映长征历史的回忆录和回忆文章十分丰富,散见于境内外各类书籍、报刊、杂志和内部资料中。在新的历史时期,很多老同志、老红军还相继撰写发表了新的回忆文章或专著。因此,编纂一部能够更全面反映长征历史的大型纪实丛书十分必要。我们在编纂《红军长征纪实丛书》过程中,尽最大努力从各部门、各地方、各方面搜集了所有能够找到的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境内出版的综合性回忆文集。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星火燎原》《红旗飘飘》《红军长征·回忆史料》《革命回忆录》《回顾长征》《苦斗十年》《红六军团征战记》《艰苦的历程》《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实》《钢铁子弟兵》《长征女战士》《女兵列传》《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回忆录卷》等。

二是党的领导人、红军将领和其他老红军个人文集、回忆录、日记和关于他们的纪念文集。如《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自述》《周恩来选集》《周恩来自述》《朱德自述》《任弼时选集》《陈云文集》《张闻天文集》《杨尚昆回忆录》《叶剑英选集》《彭德怀自述》《刘伯承回忆录》《聂荣臻回忆录》《杨成武回忆录》《杨得志回忆录》《张宗逊回忆录》《李坚真回忆录》《萧克回忆录》、徐向前《历史的回顾》、《康克清回忆录》《陈锡联回忆录》《洪学智回忆录》《程子华回忆录》《张震回忆录》《刘华清回忆录》《王诚汉回忆录》等;林伯渠、陆定一、陈伯钧、赖传珠、彭绍辉、韦国清、李黎林、张南生、赵镕、伍云甫、童小鹏、林伟、萧锋、莫休、关向应、张子意、王恩茂、吴德峰等的长征日记;《回忆贺龙》《无名英雄蔡威》《徐海东纪念文集》《卓越的青年将领:纪念吴焕先同志牺牲五十周年专辑》《刘英纪念文集》等。

三是中央、军队有关部门编写的内部资料集或公开出版物。如中共中央宣传部党史资料室编《红四方面军和鄂豫皖边区、川陕边区史料》(1945年版)、《党史资料》(1953—1955年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文献与研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党史资料通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军史资料》;沈阳军区政治部编研室编《红军将士忆长征》;成都军区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编《红军长征回忆与研究》;解放军北京部队后勤部政治部编《为了红色中华》;解放军兰州部队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戎马春秋》等。

四是各地方党史资料集和地方党史部门提供的内部资料。如《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江西党史资料》《红军长征过云南》《峥嵘岁月:红军长征在湖南专号》《甘肃党史资料》《红旗漫卷: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豪情忆征程》(中共新疆区委组织部编)、《红军长征在通道》《红军长征过扎西暨扎西会议资料(选编)》《定西地区党史资料汇编》《酒泉地区党史资料汇编》、《红西路军史料》(中共张掖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编)、《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中共广西百色地委党史办公室等编),以及有关省、市、县党史研究室采编收集的当地红军的内部资料等。

五是全国和地方政协部门编写的文史资料。如全国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广西、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宁夏、新疆等省区编辑的《文史资料选辑》,以及有关市、县如遵义、兴义、威信、晋宁、成都、江安、叙永、岷县、稷山、高台、乌鲁木齐、酒泉、霍县等地区编辑的文史资料。

六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有关期刊杂志和报纸。新中国成立前的期刊有《自由中国》(1938年)、《北方文化》(1946年)等。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的报刊有《解放军文艺》《民族团结》《新观察》《人民空军》《中国工人》《中国青年》《人民文学》《边疆文艺》《红岩》《山花》《新港》《延河》《新文萃》《旅行家》等;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期刊有《学习与研究》《党的文献》《中共党史研究》《百年潮》《纵横》《军事历史》《人民铁道》《近代史研究》,以及各地党史、档案部门和高校出版的期刊等;报纸主要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铁道报》以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市出版的日报等。

七是境内外出版的有关国民党将领长征回忆录和长征日记。如大陆出版的《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白崇禧回忆录》《万耀煌将军日记》等;台湾出版的《陈诚先生回忆录》《陈布雷回忆录》《万耀煌先生访问记录》等。三、编辑体例

(一)关于丛书的主要内容和卷次。《红军长征纪实丛书》是红军长征历史亲历者回忆录、口述史料、长征日记等的大型历史文献资料集辑。在选材内容上,要求必须是亲历者自己撰写或本人口述资料,以保证文献的史料价值。在卷次分类上,主要以参加长征的各路红军和有关亲历者为专题,分为《红一方面军卷》《红二方面军卷》《红四方面军卷》《红二十五军卷》《沿途亲历者忆长征卷》《日记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卷》《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卷》《西路军卷》《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卷》共十卷。

(二)关于各卷文章的编排顺序。各卷主要按历史发展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拟定一个标题作为一部分。第一部分一般为各专题概述,不便划入各阶段的文章以“其他”为标题编在最后一部分。有些卷次由于内容繁杂,又单独列出小专题,如“女红军忆长征”“回忆长征人物”等。每一部分的文章仍主要按历史时间顺序编排,并把重要领导人的文章排在前面。

(三)关于文章内容的处理。对所选文章坚持力求保持原貌,尽量不作改动。对史实错误等问题,一般采取在页下加注释的方式予以说明。文中注明编者对原文有修订的,主要是以下内容:一是删去一些与长征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部分;二是明显的提法错误;三是逻辑不清、前后矛盾之处;四是语句不通、字词标点错误。为便于查阅利用,文末按照学术规范注明文章来源或出处。

(四)关于所选文章的作者简介。丛书各卷在作者第一次出现时,在文末附作者简介。简介主要写明作者姓名、女红军性别、少数民族族别、出生年、籍贯、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和加入中国共产党时间、红军长征时(或相应历史时期)任职、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任职和最高职务、卒年卒地等。由于缺乏相关资料,有些作者简介信息还不完整。

(五)关于具体编辑规范。由于所选文章来源多样,原有编辑规范不统一,现全部按照一般通行标准重新修订,具体如下:

1、关于数字用法。记数词:除引文外,十(包括十)以内用汉字,十以上用阿拉伯数字;概数一律用汉字。时间数字:表示公历时间的,包括年、月、日、时,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农历的,月份和日期用汉字,年和钟点用阿拉伯数字。部队番号:统一用汉字;表示部队番号的“廿”不作改动,但“红廿五军”一律改为“红二十五军”。

2、关于固定术语。除引文外的历史事件、会议等固定术语的写法作规范修改,不加引号、圆点等符号,如:九一八事变、八七会议。

3、关于混用字。除引文外的常见字混用,按规范写法修改。如:“的地得”“底的”“呆待”“象像”“份分”“枝支”“它他”等的混用,均作修改。对于《日记卷》,为保持文献原貌,固定术语和混用字等,尽量不作修改。

4、关于口述者和整理者的编辑。原版本中注有口述者和整理者的,将口述者名字放在文章标题下,不出现“口述”字样,整理者放在文末最后一行加括号注明,如:(××整理)。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任务重,丛书编纂难免有一些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中央党史研究室

2016年9月15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