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梦的解析(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经典珍藏版

★畅销百年的经典书后附录英文经典译本英汉双语

作为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标志的《梦的解析(精)》是一部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书。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科学探索和解析,发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潜意识”,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

在这部独创性的著作中,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主要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描述了俄狄浦斯情结;还说明了幼儿生活对成人条件作用的不可避免的影响。

内容推荐

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的《梦的解析(精)》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惑和恐惧、忧愁的旧有观念,同时揭示了左右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潜意识的奥秘。细细品读这本书,可以从中找到有关梦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依据。《梦的解析(精)》已被视为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三大理论支柱之一。

目录

第一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三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第五版序言

第六版序言

第八版序言

英文第三版序言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第一节 梦与清醒状态的关系

 第二节 梦的材料——梦中记忆

 第三节 梦的刺激和来源

 第四节 梦在醒后为什么被遗忘

 第五节 梦的显著心理特征

 第六节 梦中的道德感

 第七节 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

 第八节 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

 跋(1909)

 跋(1914)

第二章 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例的分析

第三章 梦是欲望的满足

第四章 梦的伪装

第五章 梦的材料及来源

 第一节 梦中最近的和无关紧要的材料

 第二节 作为梦的来源的幼儿期材料

 第三节 梦的躯体方面的来源

 第四节 典型的梦

第六章 梦的工作

 第一节 凝缩作用

 第二节 移置作用

 第三节 梦的表现手段

 第四节 表现力的考虑

 第五节 梦的象征表现:进一步的典型梦例

第七章 梦的过程的心理学

 第一节 梦的遗忘

 第二节 回归作用

 第三节 欲望满足

 第四节 梦中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

 第五节 原初过程和继发过程——压扣

 第六节 潜意识与意识——现实

附录 论梦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有关梦的问题的科学文献

众所周知,梦的过程总是那样的迷离恍惚、幻化莫测。事实上,通过科学的心理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对梦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到那时,每个梦都能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它是一种包罗万象的精神构架,是一系列精神能量相互碰撞、共同施力的结果,其中蕴藏着无穷的涵义。它在我们的清醒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与我们的精神活动紧密相关。

我所要做的正是引入一种科学的心理分析方法,对梦的过程详加阐释,从而探索那些精神力量的本质。当然,这之中的问题涵盖甚广,解决它们也绝非易事,因此,当问题的讨论超出了我所掌握的材料范围时,我只能抱歉地喊出暂停。

从读者的角度来讲,你们自己肯定也有不少有关梦的奇异经历和发现,围绕我们的主题,可以从中挖掘出众多缤纷绚烂而饶有兴味的趣事素材,但是,真正涉及梦的本质,或是能对它彻底揭秘的方法恐怕是少之又少。

对于那些并非真正的析梦专家而言,一般性的教育不足以提供这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在梦问题的了解上有所欠缺也是情有可原的。而即便是专门性的研究,也没有显示出多大的进展。尽管,千年以前人们就开始对梦冥思苦想,但关于它的科学认识仍然却步不前。在此,我想先对早期人们在梦这一问题上的理论著作,以及它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的述评,因为在之后的论述中,我恐怕很难抓到机遇再回到这些上来。至于梦的科研成果甚微,这个在文献中已经得到普遍反映的事实,我在这里不做赘述。

目前在学术界,有一个相当吸引眼球的热点,那便是史前阶段,人们对梦的看法是怎样的,以及梦在他们的灵魂和世界观的塑造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从古希腊、罗马人的认知中,我们可以准确获悉这一时期人们对梦的理解。他们断定梦与超自然世界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一切梦都是神与魔鬼带给人的启示,对此,他们深信不疑。并且他们认为,在梦者的生命中,梦有着极其特殊的价值,能够对未来做出预言。

篇幅所限,因此尽管难以割舍,对这个热点话题我也只能谈这么多。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约翰·卢伯克爵士、赫伯特·斯宾塞、E.B.泰勒以及其他一些名家的著作。再容我补充一句,只有当我们的梦解析工程圆满竣工时,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他们对这个问题所做研思的广阔性和深人性。下面,我仅列举比较有代表性的作者的一些观点。

早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关于梦生活的一些特点,就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了解,他的两部著作里都讲到了梦。他察觉到,梦像一个放大器,我们在睡眠状态下所感受到的一些轻度刺激能够被它进一步扩展,成为一种强势剧烈的感觉冲击。他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梦见自己正穿过熊熊烈火,全身滚烫灼痛。这时,他身体的某个部位可能只是有一些轻微的发热。”由此,他推论道,人在清醒状态下极易忽视的身体变化能够在梦中被察知。这时,梦就变成了一种征兆,可以及时地向医生反映出身体的某些改变。

于是,我们便逐渐意识到,梦是人在睡眠中的内心活动,它按照人类精神的轨道运行。虽然这轨道往往也会通向神明,但梦和“神谕”并没有任何关系,它终究不是直接得自神的启示。梦出自恶魔之手,因为自然就是属于恶魔的而非源于上帝。

可见在当时,梦已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题材,开始进入心理学家的视野。然而,正如我们所知,在此之前,人们并不把梦看作自身心理活动的结果,而坚称它发自神灵。且自古以来,这两种看法汇聚成了两股洪流,它们同时并存、背道而驰,荡击着人们研究梦的每一阶段。

梦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总给人以无穷无尽的诡谲印象、各式各样的奇异遐想,这也使得人们很难对梦形成统一的观念。古代哲学家们对梦的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是基于对占卜学的态度。他们根据梦的价值与可靠性,对它们加以必要的划分。他们曾将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充盈的、真实的、有意义的,它们能给人以警示或有预测未来的作用;另一类则是空洞的、虚假的、无意义的,它们只能将人引入歧途,最终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格鲁佩在对梦分类时,曾引用过麦克罗比斯与阿尔特米多鲁斯的几句原话:“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梦与未来无甚关联,只是受到当下或以前的作用。其中包括失眠症,它直接将一个特定观念或它的相反的一面(比如饥饿或饱足)再现出来。此外,还有梦魇,它在特定的观念中加入了想象的元素,使其得以扩充,形成噩梦或梦魇。

与第一类相反,第二类梦则被看作是未来至关重要的决定者。其中包括三种:其一,神谕,即梦中所直接收到的预言;其二,梦幻,这是对未来事件的预言;其三,需要做出解释的象征性的梦,即梦兆。几个世纪以来,关于梦的这种划分理论经久不衰。”

P1-2

序言

第八版序言

自《梦的解析》1922年出第七版以来,我的《全集》被国际精神分析出版社在维也纳出版。《全集》中包含了我的《梦的解析》第一版以及此后每版增加的全部材料,分别位于第二卷和第三卷。此外,本书的各种国外版本都是根据最常见的单卷本来译的。I.梅耶尔逊出版的法文版本名为《梦的科学》,收入了1926年法国《当代哲学丛书》;1927年,约翰·兰奎斯特出版了瑞典版本《梦的解析》;1922年,路易斯·洛佩兹一巴勒斯特罗斯的西班牙版本问世,并收录在《科学作品全集》的第六、第七两卷。而我一直认为匈牙利版本早在1918年就已完成,可是迄今也未见到出书。

在对本书进行修订时,我一直将它看作历史文件,除非有待确认或者有必要深化,否则我基本不会改动。所以,在本版中将所有相关文献进行列表展示的这种想法被我抛弃。此外奥托·兰克(在上一版中)的两篇文章:《梦的创造性写作》和《梦与神话》也删去了。

维也纳,1929年12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