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参观圣保罗主教堂的经历。从抵达圣保罗的当天起,即便我们被领队不停地告知:千万不要去圣保罗主教堂游览和逗留,因为那里的治安极其险恶,是圣保罗犯罪率高发地,但我还是老缠着领队让他想办法尽量带我去看看主教堂。领队出于安全考虑,坚决拒绝了我的要求。好吧,不去就不去吧,心很不甘,虽然此行能去近看世界第五大哥特式教堂也在我们的计划之内。
做出一定要去看看主教堂的决定就在一刹那。看了巴西历史上最早的学校,帅哥开车经过主教堂,就在主教堂那哥特式标志性的刺破长空的尖塔就要被抛在的士前行的转弯处时,我突然示意帅哥停车。在帅哥和露西还在目瞪口呆、不知所措时,我已下车,坚定地往主教堂正面的方向走去,感觉像是一定要去看望一个素未谋面的故交。不管怎样,我不想因为来到圣保罗而没能去看看位列世界第五大哥特式教堂的圣保罗主教堂而后悔。
沿主教堂侧面一直往前走去,开始感觉到此地真的和别的地方不一样。三三两两的流浪者慵懒地斜靠在教堂外的石壁上,不时向路人搭讪,有的横躺在台阶上,向行人怪笑,有几个流浪孩子在追逐路人,教堂左侧的马路上停着两辆警车,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开始有点小紧张,双手紧紧握着手机,贴在腹部。随即,自我舒缓了一下,放松了心情,既来之,则安之,往主教堂正前方走去。我庄重地仰望着主教堂,小心地拍了几张照片,不敢逗留太久,便往回走。路上,看见几个打扮妖艳的老妓女在招客,其中的一位看见了我,双手向我伸过来,嘴里不时地在嘟哝着什么。我不敢跑,怕招惹更多人的注意,但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努力镇定地往来时的路边走去。终于回到原地,却不见了帅哥和露西。我大惊失色,站在路边,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马路对面传来一阵紧促的鸣笛声,天哪,他们在那儿!见到他们的那一刻,我惊喜万分,觉得好像时间过了很久很久。后来才得知,我刚才走过的那一片地方刚发生了抢劫案,警方正在封路调查。于是帅哥开车离开了原地,在外围兜了一大圈、估计我差不多快往回走的时候才回来,帅哥向我伸出了大拇指,露西仍是一副惊魂未定的神情,好像刚才去了一趟主教堂的是她而不是我。
回国后的一个月,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新闻:圣保罗主教堂前发生一起因抢劫而引发的枪杀案。6名长期“居住”在教堂外的流浪汉为阻止一个持枪抢劫者,合力与抢劫者搏斗。最后,不幸的是,其中一个流浪汉中枪,缓缓倒在神圣的教堂门口。悲悯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看着我拍的主教堂的照片,露西表情复杂地看着我说“这真是用生命拍来的照片啊!”在得知我竞去游览了主教堂而且毫发未伤,领队愕然,半天说不出话来,估计他从未见过像我这般执拗、勇猛的女游客。 和所有哥特式建筑一样,圣保罗主教堂也以其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感情。为了仰望这样杰出的著名建筑,我对所路遇的一切,都不曾后悔。
结束一天的高效游程,恰好到点赶飞机回国。帅哥和我们微笑挥手告别。当然,帅哥信守承诺,把我们安全送达集合地才让我们付款。
压轴的总在最后。我把对圣保罗最深的印象放在此文最后——圣保罗街头铺天盖地的涂鸦。在巴西,为美化城市环境和增添城市的艺术气息,政府支持当地画者在规定的建筑物外墙上涂鸦。我们所经过所看到的涂鸦均色彩鲜亮、边幅较大、形象逼真、表现夸张,是城市里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线,实在是百看不厌,看后难忘。
从巴西回来,我便喜欢上了《在路旁》这首惯于流浪和户外歌舞民族诗意吟唱的巴西著名民谣。我想,这首歌曲最能体现巴西人的精神:开朗、乐观、轻松、慵懒,还有一丝飘逸的忧伤。
在旋律轻快、歌词优美、充满诗意和典型的巴西情调——“索达代”(一种难以言明的孤独、忧愁和怀乡情调)中,总让我想起巴西,想起圣保罗,想起路上巴西人真诚无邪的微笑,想起那群在路旁食不果腹仍激情万丈地地谈论足球的流浪汉,想起随处可见的手拉手恩爱的夫妇,年轻的,中年的,老年的,想起那位“活雷锋”巴西帅哥……
拿什么来赞美你,圣保罗?倾听《在路旁》吧。
P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