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的生活、军绿的世界,总是那样的充满神秘,令人神往军营里是否也如外面的社会一样,饱含着喜怒哀乐、情感交错这部作品中,能找寻到你需要的答案……
高超著的《飞越地平线》洋洋洒洒30万言,凝结了作者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深刻体验和人生感悟,真情实感与文学虚构交织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是真实的成分多一些,还是虚构的成分多一些,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读者身临其境,欲罢不能,这正是这部军营小说的魅力所在。
| 书名 | 飞越地平线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高超 |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部队的生活、军绿的世界,总是那样的充满神秘,令人神往军营里是否也如外面的社会一样,饱含着喜怒哀乐、情感交错这部作品中,能找寻到你需要的答案…… 高超著的《飞越地平线》洋洋洒洒30万言,凝结了作者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深刻体验和人生感悟,真情实感与文学虚构交织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是真实的成分多一些,还是虚构的成分多一些,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读者身临其境,欲罢不能,这正是这部军营小说的魅力所在。 内容推荐 高超著的《飞越地平线》以现今的军队改革为背景,以当代军人的工作、生活与情感为切入点,为读者展开一轴亲情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社会冲突、碰撞的真实军营长幅画卷。 作品不落窠臼、超凡脱俗,突破以往军事题材“高、大、全”的着墨描述,透过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超然物外的审视目光、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绚丽多彩的军队生活,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颤的真实感。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飞越地平线 1 深秋的北京,袭袭凉意笼罩,白天的喧嚣褪去,夜晚被雾霾一把揽入怀中。城北的一座大院里,灯光从几扇巨大的玻璃钢窗里倔强地喷洒出来,肆无忌惮地洒向夜空,个f生十足、高调倔强,像是以这种仪式做着宣誓:只要胸中有光明,雾霾又算得了什么呢? 灯光是从军事局会议室里发出的,汇聚在灯光下的常委们一脸的疲惫。细细品味每张脸,别无二致的神情背后,分明又笼罩着浓烈的紧张气氛,字里行间充满火药味。确切地说,会议室里紧张的空气和一触即发的氛围,是局长刘道川一手制造出来的。 之前,军事局常委会开了整整五个点儿,从下午到深夜,中间只耽搁了三十分钟,常委们在小食堂简单吃了点儿便餐。期间,党委书记、政委图慧还主动跟副书记、局长刘道川谈了自己的看法,刘道川没有点头赞同,但也没有提出反对,态度归纳起来四个字:不置可否。图慧想当然地认为,这事儿定会顺势而为、顺理成章。结果出乎意料,别的议程议完后,轮到干部调整时,刘道川突然发话,让自认掌握理性、客观、远见,永远站在真理高度的图慧出现鲜有的误判,打了她一个措手不及。 刘道川的话出口了:“杜言开这个人——的确能干,在处长这个岗位上,也确确实实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特别是先后几次带队执行急难险重任务,受到总部的表扬,个人能力素质没得说,在整个局都是名列前茅的,他功劳很大,怎么肯定都不为过。”要掀起波澜,必先以平静进入,才能收到惊人效果,所谓要扬先抑、要压先立,刘道川显然遵循了这一规律,一切都按既定套路稳步推进,“但是……” “但是”在文学修饰上叫转折,含义路人皆知,何况图慧?她脸色突变、心沉池底,借喝水稳神之机,用余光搜索刘道川的表情变化。刘道川点上一支烟,一抬头,正好与图慧打量自己的目光碰在一起,他心里一惊,没想到图慧用这么古怪的眼神就这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点烟、皱眉、抬头……他立刻猜到,自己刚才用舌头舔便餐留在牙缝里的菜叶的细微动作,一定也让她尽收眼底了。想到此,他瞬间心生尴尬,眼神不由自主地躲闪到一边。图慧当然捕捉到了他眼神里少有的不自信,暗自松了口气,心里思忖:从他游移不定的眼神里可以完全判断出来,事情不会像她想象的那么糟糕。她哪儿知道,刘道川眼神躲闪,完全是那根菜叶惹的祸。 其他常委寻声扭头,目光织起渔网,对焦、聚焦,把刘道川置于不偏不倚的焦点中央,等待他转折后将要书写的文章…… 在对待类似“原则”问题上,图慧一向坚持:凡是经过干部部门考核,政治部门考查,按照程序一步步提交到常委会上的,就应该一致通过,不能有反对意见。确切地说,在她图慧这儿没有什么不能沟通的,有意见可以提前提,可以在会前进行充分酝酿、单独沟通,绝不能在会上公开反对她,特别是干部任用等敏感问题,这不仅体现班子团结,更是凸显民主集中制优势的象征。杜言开的变动,事关军事局党委用人导向,更关乎单位人才稳定大局,她相信刘道川不会在这件事上跟她过不去,不会跟整个常委班子过不去,更不会跟党的用人原则过不去,就算有意见,也应该保留。 在大家众星捧月般的目光衬托下,刘道川的意见出来了:“但是,杜言开在‘3·22’失密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在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他的原则性不强,对下级管理不严,放任纵容,才导致‘3·22’失密事件的发生,给整个军事局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部队的稳定和建设发展大局。” 他全然不顾周围越来越阴云密布的表情,声音又提高了一个八度,继续慷慨陈词:“最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他本人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思想上的警示和震动不大,甚至还抱有强烈的个人情绪,对这样的干部提拔任用,我们要慎之又慎,绝不能脑子一热说提就提,说用就用。”说到这儿,他停顿一秒,感觉意犹未尽,换个语气来了句启发式补充:“我的意见完了,请各位常委表态。” 刘道川一气呵成的鲜明态度,带来的反响是惊人的——极具立体的一部默片就此诞生,所有人都低下头一言不发,或表情僵硬,或陷入追忆,或内心忏悔,总之,每个人都卖力地饰演着默片里设定的人物角色,并共同遵守着一个原则:沉默是金。 说起“3·22”失密事件,的确是整个军事局无须求证的软肋,是他们永远的痛,更是个始终不能触碰的敏感话题,因为这个事件差点让整个班子翻船。不幸中的万幸,图慧作为党委一把手,揽起平息事态的重任,她凭借丰富的政治智慧,上上下下良好的人脉关系,再加上科学妥善、游刃有余的协调处理,总算把军事局这艘风雨飘摇的大船在“3·22”失密事件的剧烈震动中给稳定了下来。尽管事件的后遗症未能彻底消除,还时不时地跳出来在本不平静的水面上荡出几个涟漪,但局势之舵还是控制在了自己手中,她的乌纱帽没被上级摘走,相关领导也保住了位置。自此,军事局上下一提到“3·22”就集体过敏,没人敢碰这个话题,就像大灾大疫过后,没有愿意回忆曾经撕心裂肺的痛苦。今天,刘道川又把这个即将愈合的伤口翻给大家看,无疑是撒盐之举。牵扯事件最深的副局长谭一宁、副政委宫方远两名常委,有些坐不住了,谭一宁拿着勤务兵准备的湿毛巾拼命擦脸,宫方远把打火机拨弄得脆响,点上一支烟,嘴里喷出一串儿恨恨的青色烟圈。 图慧的脸色更加难看,她很是生气,可以说是愤怒,这种愤怒如果能用风衡量的话,在座的每一个人早就被刮跑了。她强压怒火端起水杯,没有喝,抬眼环视一下会场,观察与会者的表情,不巧蒙蒙烟雾阻挡了她的视线,她重重地放下水杯,找到了火气出口:“各位把烟灭掉,请大家来不是过烟瘾的。”烟已尽数掐灭,可会议室仍然烟雾缭绕。 图慧很想走过去打开窗户,又一想,这个回字形的办公楼,没有一点秘密可言,对面的窗户里灯光闪烁,看来大多数官兵都在加班。凭她的直觉,此时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这扇窗户,像探照灯一样观察着这里的任何风吹草动,有多少双耳朵像雷达天线一样竖着,不间断搜索所有可能的蛛丝马迹,常委们的意见还没形成决议,万一走漏出去,不知又引来多少暗流涌动,何况军事局本来就是一个无风三尺浪的地方,想想也就忍住了,刚离开椅子的屁股又重重地坐了回来。 P1-3 序言 绿色军营里(序) 邱华栋 在普通人看来,军营是封闭的,是一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军人呈现出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即便如此,在外界看来颇为神秘的军营也不能不受到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这个将“消费主义奉为圭臬”的小时代(或者说和平年代)。长篇小说《飞越地平线》以文学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这一点。 书中人物众多,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情感碰撞无处不在,但作者处理起来却显得游刃有余,似乎并不费力。而陈青松和新疆女子阿依古丽那种军民一家亲、不是兄妹胜似兄妹的感情,则超越了当代人总是与利益挂钩、不再纯洁的人际关系,令人想起《冰山上的来客》那种为信仰而活的纯真年代,这份军民之间超越生死的情感,不论是在小说中,还是在当下社会生活中,都显得如此与众不同,而又似曾相识。 军队在和平年代,几乎与战争绝缘,那种同仇敌忾的团结一力,当然内化于各个层面的交集与矛盾,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对这个阶段的文学作品产生新的影响,人物的情感、人性的复杂性、改革进程中思想观念的对立等等,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样貌,但总归是客观而辩证地服务于这层“变化”当中,小说的主题整体而言是积极向上的。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充分展现了当代军人的精神面貌与时代风采,但并没有刻意重蹈“高大上”的写作套路,而是从“军人也是人”的层面,以点带面反映了当前体系下军队的运转现状和军人的思想轨迹。这恰恰证明了具有特殊社会身份的军人在本质上也是普通人,他们的这种双重身份,要求他们在做好日常政务工作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包括夫妻感情,子女教育、就业与婚恋等问题。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军人作为有血有肉的人,都有着他们各自不同的小命运,有亲情也有爱情,有追求也有迷茫,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痛苦……正是这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构成了当代军人独具鲜明特色的军营生活。 作者在小说中引用了很多有意思、有意味的俚语、成语、诗词,随手翻阅,俯拾皆是,这归功于作者较深的文学素养和生活积淀,它们不仅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提高了小说文本的趣味性、可读性与真实性,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全书洋洋洒洒30万言,凝结了作者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深刻体验和人生感悟,真情实感与文学虚构交织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是真实的成分多一些,还是虚构的成分多一些,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风趣幽默的人物对话,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读者身临其境,欲罢不能,这正是这部军营小说的魅力所在。 (邱华栋,著名作家,鲁迅文学院副院长) 后记 三十多万字的作品,可以描述的东西实在太少,与其说是记录火热军旅生活的一粒星辰、万林一木,倒不如说是我投笔从戎生涯的感恩总结和反哺。 二十多年火热的军营生活,正值我最绚丽多姿的人生段落,这些时光,囊括了一个人从诞生到自然消亡必经的所有转折,收获爱情、追求事业、组建家庭,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为人友,这些所有生活变化和人生角色,都与绿色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绿色注定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符号。符号是烙印,是改变一个人最决绝的力量,它不仅着色了我的平凡生活,更引领着我的精神世界,从懵懂肤浅的认知,到对生活、对生命的复杂体验和深刻理解,最后铸就足以支撑坚强一生的信仰。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绿色的赋予。特别是个中辛酸的记忆,痛苦的挣扎,拼搏的壮举,收获的快乐,无疑都是在它的掩映下最奢侈的馈赠。至此,将要离开,虽眷恋不舍,但已汲取营养,可以足够自信地挥手告别,对一抹绿色投去最后一瞥,从此将永远尘封于记忆的长河。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