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那些留下强烈印痕的,若干年后,常常以十分鲜活地类似今天的“小视频”或者“微电影”在梦中甚至白天也闪现……余林中编著的这本《那一年真冷(余林中短篇小说集)》将其丰富的人生经历,用文学的方式讲述出来,作品真实感人。抹不掉的记忆,多少年后,在梦中甚至白天也闪现。
| 书名 | 那一年真冷(余林中短篇小说集)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余林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多少年来,那些留下强烈印痕的,若干年后,常常以十分鲜活地类似今天的“小视频”或者“微电影”在梦中甚至白天也闪现……余林中编著的这本《那一年真冷(余林中短篇小说集)》将其丰富的人生经历,用文学的方式讲述出来,作品真实感人。抹不掉的记忆,多少年后,在梦中甚至白天也闪现。 内容推荐 余林中编著的这本《那一年真冷(余林中短篇小说集)》包含9部中短篇小说:《老虎的眼睛》《黄月亮》《城市特工联盟》《释》《魏晋的网络》《那一年真冷》《独木成林》。其中有故乡童年的忆旧小说,更多的围绕企业团体内的人和事,以及本土文化。所选作品均在《十月》《中国作家》《当代》等杂志发表。 目录 老虎的眼睛 黄月亮 城市特工联盟 释 魏晋的网格 那一年真冷 独木成林 初为人师的地方 花开时节 后记 试读章节 老虎的眼睛 老虎不是东北虎,也不是华南虎。老虎是我儿时的玩伴,也是我小学的同班同学。在我最初的记忆里,老虎那双眼睛,清澈澈的、水汪汪的,温顺得很,也羞涩得很,像个女孩子一样。在乡下,胆小温顺的男孩子是被人认为没有出息的。也许正是他长了这双眼睛,他爹才给他起了老虎这个小名。 现在回想起来,他爹其实也是个很老实的乡下男人,整天佝偻着腰,瘦瘦的,木讷得像根木桩,一天到晚也听不到他能说几句话。虽然,那时农村都很穷,但我还是感觉老虎家似乎更贫寒些,好像也就两床被子,而且补得花红柳绿的。他娘得一种肺气病,一入冬就不能出门干活了,整日依偎在堂屋东门框边半眯着眼晒太阳,更多的时候是躺在床上,长一声短一声不停地咳着。村里孩子很少有人到老虎家来玩,都说他娘那病传染人,孩子们也害怕,谁受得了那整日咳嗽的怪病呢。可我算是来他家最多的,因为我母亲在村西头的小学里教书,我是随母亲住在学校里的,并不算村里的孩子,母亲有时也管我,但我与老虎是好朋友,总是偷偷地来。每当我来他家玩时,老虎眼里那汪水就泛起了光,我看得真真切切的。 老虎的娘和他爹也都很喜欢我,从他们的眼里我能看出来的,尽管那时我也就七八岁。老虎家养了一只小狗,那只小狗见到我异常热情,眼里也是放光。那年冬天,我的一只脚趾头冻伤了,总喜欢到他家让这只小狗在阳光下嘬我的那个冻硬的趾头。小狗的嘴是温热的,薄薄的舌头柔软得像棉花团一样,嘬得痒痒的,魂都像飞起来一样。它嘬呀嘬呀,是那么投入,拧着尾巴,连尾巴上的劲都用上了。我总是一边和老虎说话,一边任其嘬着,只要不喊它停下,它就一直嘬下去,仿佛我那个冻坏了的趾头是块能挡饱的肉。 那是个连人带狗都吃山芋的困难年代,它长得又瘦又小,用当今的话说骨感很强。有一天,老虎爹唤着狗,喊上老虎和我,扛着抓钩,一步三颠地往庄后他家的自留地走去。我和老虎好奇而悠闲地跟在他爹和小狗后面,不知道他要去干什么。到了他家的自留地中间,明显地感觉寒风还是有些刺骨的。老虎的爹停了下来,一句话也不说,就抡起抓钩刨坑。老虎问了一声,刨坑干吗?他爹并没有理他。小狗也十分好奇地依偎在他爹的腿边,似乎也想问一问到底为什么要刨这个坑呢。 不大一会儿,一个二尺多深的坑就刨好了。这时,只见老虎他爹,冷不防地照着小狗的头砸去。小狗抽搐着,黑白相间的眼珠清晰可见,猩红的舌头露出在外面。抓钩再次落下,三根磨得锃亮的钩尖把小狗拉入坑中,迅速掩埋。 “你这是干啥?”我惊呆了。 “这狗长不成了,四秃子家明天给个小狼狗,刚生下就比它大!这狗吃了我家几十盆山芋,还得让它肥自家田呐!”老虎他爹满是牛皮癣的脸顿时变得那么凶残,腮帮子使劲鼓捣着。 老虎突然捂着脸,惊叫一声,跑开了。我也不敢再看,背过脸,泪如泉涌。 多少年后,我不经意走到那小狗遇难处,目光不敢凝视那个地方,那个寒风袭来的寂寥的田野,小狗最后的绝望的目光、簌簌的舌头,我的心和脚趾都会刺心的疼。现在回想起来,也就是从这件事后,老虎明显地变了。他变得不再说什么话,像他爹一样整天也不多说一句话,眼睛有些呆滞,还常常惊恐地转动,一动一动地怪吓人的。两年后,我的母亲就调到集镇上的中学教书了,我也离开了这个村小学,从此就与老虎分开了。 我们经历的那个年代,许多事是不按人们的正常思维发展的。我在镇上读完初中,学校就开始不上课了。虽然后来又进了县城的高中,但终究还是没有上完,就又被下放到了农村。再后来,又被招进了县化肥厂当了工人。这中间,我一直没有再见过老虎,但他那双眼睛却时不时在我面前出现,尤其是他爹砸死小狗的那一瞬间,老虎惊恐的眼睛常常出现在我的眼前。老虎现在怎么样了呢?我曾试着打听过几次,但都没有确切的消息。P1-3 后记 后记 好像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陆续读了一些文学书籍,也喜欢上了文学。国外的一些名著似懂非懂地读了一些,《复活》《红与黑》《巴黎圣母院》《静静的顿河》《珍妮姑娘》《嘉莉妹妹》,等等。更多的是国内的,《红楼梦》等经典倒没能系统地读完整。对当代作家及作品还是有较多认识:鲁迅、丁玲、肖军、萧红,以后的《红旗谱》《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三里湾》,等等。再以后陆天明“文革”期间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芦荡火种》《林海雪原》《风雷》,以及刘绍棠、鲁彦周、张贤亮、冯骥才、王安忆、张抗抗。近几年喜欢读的文学书籍,王蒙的、方方的、克非的,也有莫言的、余华的、陈忠实的、阿来的、张炜的、徐贵祥的。文学评论喜欢读仲呈祥的,等等。 文学一直是烛照我前行的力量。多少年来,凡在我心里留下强烈印痕的,若干年后,常常已十分鲜活地类似今天的“小视频”或者“微电影”在梦中甚至白天也闪现。比如,化肥厂当工人是我人生中的第一职场,其历时之长,且一直摸爬滚打在反应塔和管道之间。那时有了烦恼委屈总要爬到相当于六层高的塔顶站站,黎明时,望望东方的鱼肚白,泛起浅浅的红色。此后,只要在脑海中出现日出的景象,都定格在化肥厂碳化塔顶处观日出。我以为再也美不过如此这般的徐徐翻卷而来的细腻、生动、淡抹浓妆。几十年间,数十次梦中有化肥厂领导、工友或严肃认真或调侃诙谐地让我回化肥厂一线,又交给我“F”扳手,又询问我各项出口尾气的控制。 比如,母亲在年轻时,一人承担着教书育人,又要养育自己孩子的重任。她的痛楚她的欢乐、她倔强自尊的性格,也有为得一点恩惠而逢迎的笑容,都镌刻在我的心中,时不时浮现在我眼前。年幼时,她心情愉悦时,常教我们唱的歌:嘿啦啦,嘿啦啦,天上出彩霞,地上开红花。以至于我现在珍藏的她一张四十多岁的照片,看到就觉得她的嘴动着,唱着我们童年爱听的歌谣…… 比如一些民营企业过度开发资源,我亲眼看到一对小夫妻因手头拮据把一只稚嫩的小黄牛交给屠宰场央求其再培育一个阶段,但转眼间,那小黄牛被牵到一口巨大的喷淋之下(屠宰第一道工序)。绿油油的豆叶,不再为它的果实做光合作用,而是让可恶的豆虫肆意蚕食,因为豆虫的经济效益更高。孵化的鸡蛋不再看到毛茸茸的小鸡,而是突然断电,钢化蛋满足病态偏好人群的那一口。如此等等,总是以强烈的文学冲击力撕咬着我,让我难以释怀,直到有一天把它描述出来。 这些年来,我见过许多、想过许多、也读过许多,但遗憾的是诉诸文字的很少,愧对生活,愧对许多值得赞许、值得同情、值得效仿的人和事,也包括天地间所有可歌可泣的纷繁万状的生命。 创作之于我,要记述能记述的真善美太多,几乎不需虚构,只是提高些组织化、集约化的功力。我没有时间也不屑表达鸡零狗碎、蝇营狗苟,也不愿置身于时代巨变的大背景中,去编不知所云的故事。我希望回到几十年前,当产业工人的状态,面对瑰丽奇幻丰富多彩的文学宝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工匠精神,去开采雕琢,哪怕为中国梦的庞大工程,塑上一个微不足道的闪光点,也满足了。 本书成书过程中,得到一些朋友的关注和帮助,特别是顾建平老师,李亚梓编辑,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016年5月29日 于亭州市刘园路3号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