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最后一个王叫作纣,纣和夏桀一样,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管人民的死活。他没完没了地建造宫殿,他在别都朝歌造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鹿台”,把搜刮得来的金银珍宝都藏在里面;他又造了一个仓库,叫件一“钜桥”,把剥削来的粮食堆积起来。他把酒倒在池里,把肉挂得像树林一样,和宠姬妲己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凡是诸侯背叛他或者百姓反对他,他就把人捉起来放在烧红的铜柱上烤死,这叫作“炮烙”。
纣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这时候,在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周文王是一个能干的政治家。他禁止官员喝酒,不准贵族打猎,糟蹋庄稼。他鼓励人民多养牛羊,多种粮食。他还虚心接待一些有才能的人,因此,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
周文王迅速积累了自己的力量,准备起兵反商,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现在商纣王昏庸残暴,不得民心,周文王终于找到了起兵的理由。
有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的儿子和士兵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边,他看见一个老头在河岸上坐着钓鱼。老头的鱼钩是直的,并且悬在水面上。文王看了很奇怪,就下了车,走到老头儿跟前,跟他聊起来。
经过一番谈话,周文王知道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遂以吕为氏),是一个精通兵法的能人。
文王非常高兴,说: “我祖父在世时曾经对我说过,将来会有个了不起的能人帮助我把周族兴盛起来。您正是这样的人。我的祖父盼望您已经很久了。”说罢,就请姜尚一起回宫。
姜尚成了周文王的好帮手。他一面提倡生产,一面训练兵马。周族的势力越来越大。从此,周文王尊称姜尚为太公望,所以姜尚又叫姜太公。有一次。文王问太公望:“我要征伐暴君,您看咱们应当先去征伐哪一国?”
太公望说:“先去征伐密须。”
有人反对他,说:“密须国君厉害得很,恐怕打不过他。”
太公望说:“密须国君虐待老百姓,早已失去民心,他就是再厉害十倍,也用不着怕。”
周文王发兵到了密须,还没开战,密须的老百姓先暴动了。他们绑着密须的国君归附了文王。
没过几年,周园占领了大片地区,归附文王的部落也越来越多了。 周文王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姬发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为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做他的助手,继续整顿内政,扩充兵力,准备讨伐商纣.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孟津地方,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孟津之誓”,有八百诸侯前来参加此次会盟。
此时商纣王与统治集团的核心产生了激烈冲突和分裂,大贵族王子比干被杀,箕子被因为奴,微子启避祸出逃,太师疵、少师强怀抱礼乐重器投奔周。国人见商纣王无药可救,均不理不睬、默不作声以免惹祸上身。商朝面临土崩瓦解的绝境。
武王听到探子的报告,知道纣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发兵五万,以姜尚为元帅,渡过黄河东进。周武王又在孟津举行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纣残害人民的罪状,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周武王的讨纣大军士气旺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离朝歌仅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纣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拼凑了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率领,到牧野迎战。
可是,那匕十万人马有一大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俘虏。他们平日受尽纣的压迫和虐待,早就对纣恨透了,谁也不想为纣卖命。在牧野战场上,当周军勇猛进攻的时候,他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配合周军一起攻打商军。七十万商军,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挥周军,趁势追击,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商纣逃回朝歌,眼看大势已去,当夜就躲进鹿台,放了一把火,跳到火堆里自杀了。
周武王灭了商朝,把国都从丰搬到镐京,建立了周王朝。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周武王把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太公望被封在齐国,他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鲁国,召公奭被封在燕国。据说从武王到他的儿子成王,一共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
商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贵族和奴隶主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势力。为了安抚这些人,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辅助武庚。他们名义上是帮助武庚,实际上是监视他,所以叫作“三监”。
P24-25
[第一编]
先秦时期
(约800万年前一公元前221年)
远古时代(约800万年前一约公元前2070年)
传说以前的中国
开天和补天
伏羲氏
神农氏(炎帝)
轩辕氏(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夏(约公元前2070年一公元前1600年)
大禹治水
禹传启,家天下
太康失国与少康中兴
夏桀暴政
商(公元前1600年一公元前1046年)
商汤灭夏
伊尹辅政
盘庚迁殷
武丁中兴
商纣亡国
一商代青铜器
商代甲骨文
西周(公元前1046年一公元前771年)
武王灭商
周公摄政
成康之治
昭王南征
穆王西游
国人暴动
骊山烽火戏诸侯
西周青铜器
西周金文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一公元前221年)
庄公小霸
春秋第一霸齐桓公
曹刿论战
齐桓公九合诸侯
三小乱大国
仁义过头的宋襄公
重耳醉离齐国
退避三舍
五张羊皮换来的上卿
崤山大战
一呜惊人的楚庄王
弭兵盟会
晏婴二桃杀二士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勾践卧薪尝胆
老子
孔子
墨子
赵魏韩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名将吴起
孙膑庞涓斗智
苏秦六国合纵
张仪智言拆合纵
屈原沉江
田氏代齐
孟尝君幸得冯骧
乐毅伐齐
田单巧设火牛阵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蔺相如完壁归赵
渑池会与将相和
范雎远交近攻
赵括纸上谈兵
毛遂自荐
信陵君窃符救赵
荆轲刺秦王
一统六国
孟子
庄子
苟子
韩非
《吕氏春秋》
都江堰
郑国渠
[第二编]
秦汉时期
(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
秦(公元前221年一公元前206年)
千古一帝秦始皇
赵高擅权误国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与鸿门宴
楚霸王穷途末路
西汉(公元前206年一公元25年)
汉高祖刘邦
“谋圣”张良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白登山之围
陆贾出使南越
周勃夺军诛吕氏
贾谊上书论政
晁错建策削藩
一代名将周亚夫
马邑诱敌战
飞将军李广
名将卫青与霍去病
苏武牧羊
董仲舒“天人二策”
张骞通西域
文学家司马相如
司马迁与《史记》
三朝元老霍光
盐铁会议
西域都护府
丝绸之路
昭君出塞
文学家扬雄
大学者刘歆
王莽称帝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大战与新朝灭亡
东汉(公元25年一公元220年)
汉光武帝刘秀
硬脖子洛阳令董宣
老当益壮的马援
取经求佛与修建白马寺
窦固、窦宪大败匈奴
班固、班昭与《汉书》
班超投笔从戎
王充与《论衡》
蔡伦与“蔡侯纸”
张衡与地动仪
“跋扈将军”梁冀
党锢之祸
黄巾军起义
王允计除董卓
“医圣”张仲景
建安七子
[第三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公元22()年一公元589年)
三国(公元220年一公元280年)
乱世枭雄曹操
挟天子以今天下
煮酒论英雄
官渡之战
刘备三顾茅庐
一代谋略家诸葛亮
孙权安定江东
赤壁之战
华佗治病
曹丕篡汉建魏
曹植七步成诗
刘备建蜀汉
陆逊火烧连营
七擒孟获
失街亭
星陨五丈原
司马懿演戏避祸
司马昭之心
邓艾偷渡剑阁
扶不起的阿斗
王濬楼船破吴
西晋(公元265一公元317年)
石崇王恺斗富
白痴皇帝司马衷
八王之舌」
匈奴人称汉帝
祖逖闻鸡起舞
陈寿与《三国志》
东晋(公元317年一公元420年)
王马共天下
石勒读《汉书》
陶侃运砖头
王羲之写字换鹅
桓温北伐
王猛扪虱谈天下
淝水之战
田园诗人陶渊明
敦煌莫高窟
南北朝(公元420年一公元、589年)
刘裕摆却月阵
檀道济唱筹量沙
北魏太武帝灭佛
元嘉北伐
大科学家祖冲之
范缜反对迷信
魏孝文帝改革
地理学家郦道元
贾思勰与《齐民要术》
河阴之变
梁武帝舍身为僧
侯景之乱
陈后主亡国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第四编]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581年一公元960年)
隋(公元581年一公元618年)
杨坚统一南北
隋文帝改革施仁政
隋炀帝亡国
李密牛角挂书
瓦岗军开仓分粮
李渊太原起兵
李世民取东都
唐(公元618年一公元907年)
玄武门之变
贞观圣主唐太宗
魏徵直言敢谏
李靖夜袭阴山
玄奘取经
太平宰相房玄龄
文成公主人藏
一代女皇武则天
请君人瓮
一代名臣狄仁杰
开元盛世
天文学家一行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诗仙”李白
安史之乱
颜呆卿骂贼
马嵬驿兵变
张巡坚守睢阳
乱世谋略家李泌
李光弼大战史思明
杜甫写“诗史”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颜真卿刚强不屈
古文运动
泾原兵变
永贞革新
刘禹锡游玄都观
白居易与讽喻诗
名相裴度
李恕雪夜下蔡州
韩愈反对迎佛骨
甘露之变
朋党之争
冲天大将军黄巢
李朱反目
唐王朝的末日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一公元960年)
“海龙王”钱谬
八帝宠臣张全义
官场不倒翁冯道
“儿皇帝”石敬瑭
祥古山之变
赵匡胤陈桥兵变
[第五编]
宋元时期
(公元960年一公元1368年)
北宋(公元960年一公元1127年)
杯酒释兵权
李后主亡国
杨令公抗辽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王小波起义
澶渊之盟
元昊建立西夏
狄青卜钱激士
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清官包拯
欧阳修改革文风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沈括与《梦溪笔谈》
东坡居士
文坛伉俪
方腊、宋江起义
张康国捷足先登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李纲守东京
靖康之耻
南宋(公元1127年一公元1279年)
抗金志士王彦
宗泽三呼“过河”
韩世忠阻击金兵
抗金英雄岳飞
卖国贼秦桧
钟相、杨幺起义
虞允文书生退敌
辛弃疾抗金
贾似道误国
文天祥取义成仁
张世杰死守崖山
元(公元1206年一公元1368年)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名臣耶律楚材
郭守敬修订历法
马可.波罗游历中国
感天动地《窦娥冤》
一只眼的石人
鄱阳湖大战
[第六编]
明清时期
(公元1368年一公元1911年)
明(公元1368年一公元1641年)
开国皇帝朱元璋
开国功臣刘基
开国大将徐达T
胡惟庸案与蓝玉案
靖难之役
神秘和尚姚广孝
郑和下西洋
土木之变
于谦保卫北京
杨一清计除刘瑾
奸相严嵩
夏言就戮
徐阶除奸
一代名臣张居正
戚继光驱逐倭寇
李时珍修《本草纲目》
葛贤痛打税监
努尔哈赤建后金
萨尔浒之战
袁崇焕大战宁远
卢象昇战死巨鹿
徐光启研究西学
左光斗入狱
《徐霞客游记》
“闯王”李白成
张献忠奇袭襄阳
吴三桂借清兵
史可法死守扬州
清(上)(公元1644年一公元1840年)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爱国志士王夫之
郑成功收复台湾
李定国转战西南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
雅克萨大胜
三征噶尔丹
顾炎武著书立说
年羹尧之死
《红楼梦》的问世
乾隆帝禁书修书
女英雄王聪儿
和砷之死
清(下)(公元1840年一公元1911年)
鸦片战争
关天培血战虎门
陈化成临危受命
咸丰与老师杜受田
火烧圆明园
金田起义
《天朝田亩制度》
天京之乱
《资政新篇》
忠王李秀成
曾国藩的发迹
洋务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法战争
日落刘公岛
百曰维新
八国联军进占北京
末代皇帝和皇后
[第七编]
现代时期
(公元1912年一公元1949年)
武昌起义
袁世凯复辟帝制
孙中山和宋庆龄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井冈山会师
中原大战
九一八事变
红军长征
遵义会议
西安事变
卢沟桥事变
平型关上的硝烟
宁死不降的谢晋元
血战台儿庄
百团大战
皖南事变
浴血奋战远征军
日本投降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中国法官
三大战役
塔山阻击战
活捉黄维
和平解放北平
渡江战役
开国大典
附录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加强历史的学习和历史经验教训的汲取。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习近平的这一思想和毛泽东“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的“古为今用”的主张,是一脉相承的。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国史的号召,特别是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华历史常识,我们特地编写了这部《简明中华历史大观》。这是一部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依据翔实可信的历史文献与出土文物考古资料,吸收学术界多年积累的史学研究成果而撰写的简明通俗的历史读物。
《简明中华历史大观》共分七编,简明扼要地叙述上自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中华历史。纵观全书,可以感受到两大明显的特征:一是“简明”,全书行文通俗简洁,深入浅出,描述中华历史的脉络,勾勒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二是“大观”,全书对中华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鸟瞰,浓墨重彩描述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等,引领读者尽情观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历史的价值在于它的深厚借鉴意义。《简明中华历史大观》在以简略的笔墨勾勒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和思想文化科技进程的同时,以“寓论于史”的方式适度地、有重点地总结了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富有借鉴意义。读完全书,读者会对中华民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对历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社会文明、思想文化和科技文明有全方位的了解,对中华民族的辉煌成就和历经的曲折苦难有清醒的认识。如果能取得这样的效果,那么这部书就实现了它最大的社会价值。
古老的中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璀璨的中华文化是全人类所共有的珍贵财富。北史编著的《简明中华历史大观(上下)》讲述了从远古时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经历的沧桑巨变。历史潮流波澜壮阔,历史进程风起云涌。细读这些历史故事,我们从中获得的不仅有知识,更有思考。
北史编著的《简明中华历史大观(上下)》共分七编,简明扼要地叙述上自远古时代,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中华历史。纵观全书,可以感受到两大明显的特征:一是“简明”,全书行文通俗简洁,深入浅出,描述中华历史的脉络,勾勒中华文明发展的轨迹。二是“大观”,全书对中华历史进行了全景式的鸟瞰,浓墨重彩描述了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学艺术的辉煌成就等,引领读者尽情观赏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