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锡琛(1889--1969),字雪村,浙江绍兴人。民国时期出版机构开明书店创始人,著名出版家。
1909年。章锡琛毕业于绍兴山会师范学堂,后任中小学教师。1912年进入出版界,担任《东方杂志》编辑,并从此供职商务印书馆长达15年。1926年8月1日,章锡琛在上海创办开明书店,从而在中国出版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章锡琛受邀赴北京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处长、专员,后调任古籍出版社、中华书局副总编辑。
章锡琛学术精湛,著译有《文学概论》、《文史通义》(选注)、《马氏文通校注》、《助字辨略》(校注),还有散见于各报刊的著译文章近七百篇。
章雪峰著的《中国出版家(章锡琛)》完整介绍了章锡琛先生的编辑生涯。
章锡琛是我国知名的“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出版家”,是开明书店的创办人。他的一生,生于晚清,长于民国,逝于新中国,经历了中国天翻地覆的三个时代,享年80岁。章雪峰著的《中国出版家(章锡琛)》概述他作为出版家的一生,主体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最平凡少年”,主要概述章锡琛从1889年到1911年的求学和早年就业的经历;第二章“商务十五秋”,主要概述章锡琛从1912年进入出版业,在商务印书馆15年的职业生涯;第三章“书林张一军”,主要概述章锡琛从1926年到1936年这十年间,创办开明书店,并亲手将其发展壮大的过程;第四章“长夜苦待旦”,主要概述章锡琛在抗日战争八年间(1937-1945)坚守上海孤岛,坚持民族气节,苦撑开明书店危局的情况;第五章“霜中一段香”,主要概述章锡琛在抗战胜利后直到解放后逝世的全部经历;
第一章最平凡少年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苦难深重。1840年的鸦片战争,列强用武力的方式逼迫清帝国睁眼看世界。“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②从此,中国的独立主权受到严重损害,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华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19世纪5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相继发生,清帝国的危机更为深重。百年积弱的现实,终于由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而血淋淋地显露出来。以《马关条约》为契机,帝国主义在华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这一切,也促进了中国人民的广泛觉醒,“自强”、“救国”,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共同梦想。一时间,师夷长技、变法图存、革命救亡、实业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等主张相继出台,洋务派、改良派、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政治力量你方唱罢我登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武库中的武器几乎都一一搬上了中国历史舞台,经过试验一一失败了”。①而把国家当作试验田的结果,是整个社会的持续动荡,综合国力的持续下行。
章锡琛就出生在这个民族危机深重、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
一、辗转求学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8月24日②章锡琛出生于浙江省会稽(今绍兴)县马山镇。马山镇位于该县东北部,南距绍兴县城18华里,北离鲁迅《社戏》一文的发生地、鲁迅外婆的老家——安桥头村5华里。马山镇湖泊交错,桥河辉映,绿水环抱,风光宜人。更兼街头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是个物阜民安的好地方。
马山镇所属的绍兴,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地,更是一个地灵人杰的胜地。近代以来,绍兴频出高水平的文化名人。和章锡琛差不多时代的就有蔡元培、鲁迅、刘大白、马寅初、夏丐尊、竺可桢、范文澜、朱自清、孙伏园、胡愈之、杜亚泉、俞平伯、钱三强等。这些与章锡琛同乡的文化名人中,有的和他时相过从,有的和他长期共事,有的还于他有提携之情。因此可以说,章锡琛的一生,选择文化出版事业作为终生的职业,并卓有成就,与他出生于绍兴不无关系。
章锡琛原名锡檩、锡椿,1909年20岁时方改名锡琛,字雪村,又字君实。出生时,家境勉为温饱,①父亲章元庸在马山镇南长庆桥头开了一家专营砖灰建材的小店“章义盛”,母亲姓鲁。章锡琛的父亲章元庸,为人秉直仗义,经营恪守信誉。为此,在当地小有名气,小店里的生意也很兴隆。
章氏夫妇共生育了五子一女,章锡琛排行老大,因此深得父母钟爱,也被寄予了光宗耀祖的厚望。章锡琛长到5岁,由于还是科举制的时代,望子成龙的章家自然要按照科举的要求来培养家中的长子。于是他在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1月进入私塾读书。从此直到8岁,章锡琛就在本村私塾中接受着以科举为目的教育,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读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P1-3
出版不仅仅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商业领域,同时,它也深深打上了“文化”和“思想”的印记。在这个文化场域中,交织着多种力量的动态关系,通过出版物的呈现和出版活动的开展,描绘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而回旋折冲于其间者,则是那些幕后活跃、台前无闻的各类出版人。他们自喻“为他人做嫁衣裳”,事实上,却是国家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录的主要担当者,有出版发展的参与人和见证者甚至称他们所起的作用为保存民族记忆的千秋大脑。虽然扼据出版要津之地,却少见自家行当的人物传记出版。本丛书是第一次规模化地为这个群体中的杰出者系列立传,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出版事功中,折射出近代以降出版业的俯仰变迁,同时也见证着出版参与时代文化思想缔构及其背后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那些曾经彪炳于时的出版人,一方面安身于这个行业,以其敏锐犀利的时代洞察,在市场、经营与创意中躬行实践,标领乃至规划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门类;另一方面又在“安身”之外,显现出面向社会的公共性关怀与“立命”的超越性关怀,从职业而志业的追求中,服务于民族解放、思想启蒙与文化进步的社会性经营,书写了出版人生的风采、风骨与风流。
本丛书所传写的50余位出版人,均为活跃于20世纪并已过世的出版前辈。中国古代也曾涌现了陈起、毛晋等出版大家,只是未纳入本书的传主范围。丛书在体例上,有单人独传与多人合传之分,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对传主出版贡献及其历史地位的轻重判别,许多情况下的数人合传,乃困于传主史料的阙如而不得已的选择,某些重要出版人如大东书局总经理沈骏声、儿童书局创办人张一渠等,也囿于同样情形而未能列人本丛书的传主名单,殊觉憾事。虽说隐身不等于泯灭,但这个行业固有的幕后特征多少带来了出版人身份上的隐而不显、显而不彰。本丛书的出版,固然是想通过对前辈出版事迹的阐幽发微、立传人史,能让同样为人做嫁衣者的当今出版人不至于觉得气类太孤,内心获得温暖,并昭示后来者在人生目标上,在家国情怀上,在出版境界上,追步于前贤,自觉立起一面促人警醒自鉴的镜子;同时更希望通过一个个传主微历史的场景呈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出版在产业之外,更是一项薪火相传的社会文化事业,它对时代文化的接引与外度,使其成为一种任何人都不可忽视的“势力”,在百余年来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故此,我们推出这套“中国出版家丛书”,以展示中国文化创造者的风采,弘扬他们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职业精神,发掘出版史史料,丰富出版史研究和编辑史研究。
“中国出版家丛书”编辑委员会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
二〇一六年四月
初稿敲完最后一个字,恰是2015年的清明节假期。窗外烟雨纷飞,正可寄托我对章锡琛这位本家先贤、行业前辈的敬佩与追思。
一写就是两年。2013年春节期间,我接到我一贯尊敬的师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范军社长的电话,嘱我参与“中国出版家丛书”的撰写工作,并且范老师还因为同姓的关系,帮我敲定了负责出版家章锡琛的传记写作。受宠若惊之余,我未及多想,就应下了。真正动笔之后,才发现难处。一难是资料少。章锡琛先生的著述、文章虽多,但由于他一生恬淡谦退,自己文章中关于个人经历的内容却不多。“文革”之后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少了。我只能从先生的朋友、家人的回忆中,去尽力还原一个真实的章锡琛先生。二难是时间少。2013年我被调到一家从事开拓性业务的公司工作,百事纷扰、问题丛生之下,安心写作已成奢望;直到2014年我调到湖北人民出版社工作,再次回到自己熟悉的业务工作上来,才得以在业余时间全力投入.广泛收集资料,正式开始写作。
越写越喜欢上了这个章家的老头儿。板刷头,宽宽的、突出的前额,戴着一副啤酒瓶底似的深度近视眼镜,瘦瘦的个儿,着一身棉布长衫,说一口地道绍兴话。嗓门大,能毫无顾忌地在马路边大声问人家“托派怎么样啊”;抽烟凶,一夜下来烟蒂能积满烟灰缸;酒量大,一顿可喝绍酒五斤以上;交友广,鲁迅、茅盾、周建人、胡愈之、郑振铎、叶圣陶、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这些赫赫有名的人,都是他一生的朋友;乐助人,不仅是像冰心、丁玲、秦牧、吴祖光、萧乾、臧克家等这样的名作者,而且像陈学昭、吴似鸿、汪曼之等这样的知识青年,都或多或少受过他的恩惠;做人正,面对国民党的屠刀敢于同情共产党人,面对日本人的屠刀敢于坚持中国人的气节;从业精,策划出版了《爱的教育》、《开明活页文选》、《开明英文读本》、《辞通》、《二十五史》等颇具影响的畅销书;学术高,留下了《文史通义》(选注)、《马氏文通校注》、《助字辨略》(校注)等专业著作;律己严,他亲手创办的开明书店,一度增资扩股到上百万元,可是他个人却家无余财、清贫度日……这是一个爱国、敬业的出版家,也是一个正直、率性、谦虚、可爱的老头儿。可惜的是,以我手中之拙笔,只能描写先生风采之万一。
事实上,章锡琛这样的出版人对我而言,似曾相识。自我从1997年成为湖北出版人以来,身边就一直不乏这样的前辈身影,教我奋进,催我前行。岁月无常,白云苍狗,当年曾对我耳提面命的前辈们都已渐渐老去,但他们的精神风范,却一直激励着我。借此机会,谨向湖北出版界的这些前辈们致以诚挚的敬意!
写作得以完成,还要感谢范军社长、吴永贵教授、艾浩军博士、黄嗣博士、李舸先生、张利琰博士、王世存博士以及我的家人的帮助
稿子虽然得以粗成,但我仍然深信,章锡琛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出版家,还值得一写再写。而我本人由于水平有限,加之资料占有不充分,时间仓促,稿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还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有关本书的指教或开明书店、章锡琛先生的新资料、新线索,若能电邮至473899329@qq.com,不胜感激。
另外,本书出于方便阅读、加强学术研究的目的,从未正式出版的章锡琛先生纪念文集中引用了一些有关章先生的图片。因章先生哲嗣难以联系,特此启事说明,还请相关图片著作权人予以理解。若有异议,请与我联系。
作 者
2015年4月5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