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的眼里
看见,然后告知
人人都可能成为患者,然而只有少数人可以成为医者。患者的茫然和焦虑人人都有可能体会,但对于发生的冲突却很难一下搞明白状况,尤其是在惊恐和快速打击之下。他们尤其希望医者最好不用跟他们解释,手到病除即可。
大多数患者认为,医者是治病的专业人士,我作为患者来到医院,首先是因为我不会医,其次你们就是干这个的。如果医者都搞不清状况,那么患者就更不可能搞得清。进而就会产生医者是干什么吃的,是不是渎职,是不是骗钱,有没有草菅人命?
我做了15年心血管内科医生,高危孕妇的心血管病会诊是日常工作之=,.我们科室有时也会与妇产科共管一些危重症患者。诚实地讲,治疗的病人中有心血管并发症的孕妇,也有主动脉夹层等疾病患者。这两种情况在临床上分别都是最棘手的一类患者之一,尤其高危孕妇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这种情况几乎没有太多治愈的可能。
我们先说说孕妇。孕育生命是人类本能,繁衍也是人类延续的基础。女人希望成为母亲是天赋的权利。没有做过母亲的姑娘可能理解不到想做母亲的冲动和期盼i对于希望做母亲的人,跟她说你不能再做母亲是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对于失去过孩子的准妈妈,很难阻拦她再次怀孕。还有一种情况也许更纠结:有些想做母亲的女人没有能力再生育倒也罢了,而有些女性有生育能力但个人情况确实不适合生育。就是能生却不可以生。
事件中的女博士让人心痛,她既有过失子之痛,又有被劝说过不要再生,更残酷的是她还有生育的能力。虽然很多有心脏病、遗传病家族史、肿瘤等疾病的准妈妈均被善意地告知放弃孩子是最好的选择,理性的她们也心领这份好意,但母性的召唤还是让很多女性铤而走险。对于这些棘手的病例我们经常给同样的理性建议,她们绝大多数是听得明白的,然而根据我的经验,放弃的是少数。其实很多情况下,状态不佳的母体很难孕育出健康的胎儿。当然也有例外。有些筋疲力尽的母亲饱受病痛、营养不良等问题的折磨,但孩子很健康。
无论如何,几乎所有母亲都可以接受牺牲自己保全孩子的现实,但很多时候都是前途未卜,母亲和孩子都在赌桌上。当然,还有他们的医生。孕妇的生死劫
再说说孕妇的心血管并发症。很多女性在孕产之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甚至引起各种并发症。首先,为了供养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会发生很多变化来度过这一特殊时期,人人无法避免的就是血容量的增加,到了孕后期会增加50%。从血流动力学的角度来说,这必然会增加心脏负担。由于需要同时满足母子的血液供应和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也在加剧,排血量与回心血量都会增加,心脏运动也会加快,所以孕妇会经常感到心跳加快、乏力。有的孕妇原先功能薄弱的心脏可能不能胜任这种超负荷而发生问题,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
近期有个理论,让医生听了都不免心塞。有位学者在TED上讲的并非耸人听闻:她认为母体并非胎儿的温床,相反,母子之间是一场战争。因为即使胎儿是由母体孕育而来,但毕竟有一半的基因来自父亲。因此,对于母体而言,胎儿是一个异类,他的存在会激活母体的免疫反应,从一开始母体就开始排斥受精卵,并在怀孕全程产生各种抗体。而且,她相信胎儿对于这种排斥也是必然有反应的。因此,在这场战斗中的胜利者才可能跑完全程,安全顺利诞生。虽然有点骇人听闻,但从逻辑上没有什么错误,而且许多研究结果也可以支持这个理论。至少有一点是能达成共识的:女性在孕期的薄弱器官经常是首先失代偿发病的,而且少部分能在孕后痊愈,大部分在余生中要么以怀孕为疾病的开始,要么在产后的某段时间再次失代偿复发,甚至延至终生。所以,能够毫发无损度过孕期的简直幸运。妊高征是什么
再来说说妊高征。很多理论认为,妊高征是自体免疫排斥异体的后果,不是单纯血量增加诱发高血压那么简单,因为妊高征的患者很多还同时合并其他并发症,如肾病、血栓、糖尿病等。而且,妊高征引起的高血压的病理基础是血管痉挛,而这种痉挛引起的高血压只是诸多病症复合体的一部分,痉挛是累积全身血管的,包括胎盘,因此胎儿在这种病患下也会受累,如果痉挛造成的缺血严重导致胎盘早剥,瞬间可能造成母子双亡。所以,治疗的基础是要解痉。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