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的名人传记》包括比尔·盖茨传记、牛顿传记、爱因斯坦传记、乔布斯传记、居里夫人传记、爱迪生传记、贝多芬传记、霍金传记等。用八位名人的精彩人生故事,帮助小学生对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性格的差异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有全方位的了解。让小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获得人生智慧;让孩子们得到对信仰执着追求的启迪,为他们增添一道照亮成长的曙光。
郭灵静编的《爱因斯坦传记(创立相对论的惊世全才)》主人公爱因斯坦,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爱因斯坦,改变了人类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他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并在这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他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发现了光电效应定律……
郭灵静编著的《爱因斯坦传记(创立相对论的惊世全才)》以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一个小男孩成长为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命轨迹,再现了爱因斯坦不平凡的一生,让读者能够真切地了解这位科学巨人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体会他对科学事业的追求以及他为人类自由、解放事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书根据学生独特的阅读习惯,精心设置了“10分钟了解名人”“我的一句话感受”“名人名言”这几个栏目,启发读者了解名人、学习名人,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标。
第三节 魔法小礼物
如果爱因斯坦出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或许会把他塑造成一个杰出的艺术家。但是,在19世纪末的德国,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各种科学发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感官世界,各种技术上的新鲜产品带给人们无穷的趣味,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科技之光普照大地,同时也照亮了爱因斯坦的成长道路。
有一年,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从英国回来,带给爱因斯坦一件礼物——一只制作精巧的微型罗盘,他让赫尔曼转交给爱因斯坦。
“嗨,爱因斯坦,下午好!”父亲赫尔曼来到儿子身边,小心地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件金黄色的东西,“雅各布叔叔送你的。”
爱因斯坦接过来,透过上面的玻璃,他看见里面有一根针一样的东西在不停地晃动,赶紧小心地把它放在桌子上。他一动不动地看了好久,实在猜不出这是什么,于是,抬起头看着父亲,目光里充满了疑问。
父亲笑眯眯地从西装口袋里摸出一块怀表,和那东西放在一起。
爱因斯坦更奇怪了,怀表有三根各自转圈的针,凭借他以前的知识,他知道那是时针、分针和秒针。可是,这金黄色的玻璃里面,只有一根针,不会转圈只会晃动,而那根细细的红色磁针一直指着北边。
爱因斯坦感到从未有过的惊奇。他认为,一定有什么东西在拽(zhuai)着这根针。
“爸爸,这个圆盘里还藏着什么东西吗?”
“就像你看到的一样,除了这根指针,罗盘里什么也没有。”爸爸用手翻转着罗盘,想让爱因斯坦前前后后看清楚。
“那么,是什么东西让它永远指着同一个方向呢?”
“那是磁力,是地球的磁力!是地球的磁力使它永远指向北方。”
“磁力?磁力又是什么?它究竟藏在哪里?我既看不见它,也摸不到它。它能使磁针转动,为什么我看不到它呢?”
又是一个星期天,雅各布带着妻子到哥哥的乡间住宅来度假。雅各布的儿子和爱因斯坦很要好,两个孩子一见面便一起玩。
爱因斯坦带着自己的这位朋友出去玩,一直到吃饭的时候,两个孩子才满头大汗地跑了回来,鞋子上都沾满了泥巴。
他们的这种行为把妈妈吓坏了,但是,爱因斯坦却调皮地掏出罗盘,放在饭桌上说:“在山脚下用它找准方向,然后,在林子里再拿它校对,就不会迷路了。”
父亲转过头,悄悄地对妻子说:“我们老担心孩子到三岁还不会说话,是不是先天不足,其实我们的爱因斯坦是喜欢动脑子,而不喜欢说话。”
从那以后,爱因斯坦便对有关的磁力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不断地思索它。
小小的罗盘里面那根按照一定规律晃动的磁针,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家探索事物的好奇心。爱因斯坦六七岁的时候,仍然为童年时的“罗盘经历”感慨万千。
他在《自述》中说:
当我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在父亲给我看一个罗盘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惊奇。这个罗盘以如此确定的方式晃动,根本不符合那些在无意识的概念世界中能找到位置的事物的本性(同直接“接触”有关的作用)。
我现在还记得,至少我相信我还记得,这种经验给我一个深刻而持久的印象。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事情后面。凡是人从小就看到的情况,不会引起这种反应:他对于物体下落,对于风和雨,对于月亮或者对于月亮会不会掉下来,对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区别等都不感到惊奇。
显然,人们通过已有经验认为“空虚”的空间存在一种什么东西,一种什么力量,迫使着物体朝特定的方向运动。这件偶然的小事虽然微乎其微,并发生在爱因斯坦成为科学家之前很久的时间里,但这次奇特的经历却对他后来的科学思考与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后来,“场”的特性和空间问题强劲地吸引着这位物理学家。在广义相对论中,爱因斯坦终于成功地解决了在他儿童时代就萌发出来的困惑。不过在当时,它们还只是以朴质的本来面貌显现在他的眼前。
小小的罗盘,里面那根按照一定规律晃动的磁针,唤起了这位未来科学巨匠的好奇心——探索事物原委的好奇心。而这种可贵的好奇心,正是萌生科学的幼苗。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