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魏国华和张莉萍共同主编、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编著的《助残志愿服务督导(以广州为例)》一书由广州共青团组织社会工作领域专家组成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督导团,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通过监督、教育、支持、评估等帮助助残志愿者提升志愿助残服务技能、提升志愿助残服务水平、优化志愿助残服务队伍的全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广州“社工+志愿者”的志愿助残服务工作模式。该书为志愿助残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借鉴,系广州共青团带领下、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鲜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 书名 | 助残志愿服务督导(以广州为例) |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魏国华和张莉萍共同主编、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编著的《助残志愿服务督导(以广州为例)》一书由广州共青团组织社会工作领域专家组成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督导团,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通过监督、教育、支持、评估等帮助助残志愿者提升志愿助残服务技能、提升志愿助残服务水平、优化志愿助残服务队伍的全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广州“社工+志愿者”的志愿助残服务工作模式。该书为志愿助残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借鉴,系广州共青团带领下、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鲜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 内容推荐 由魏国华和张莉萍共同主编、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编著的《助残志愿服务督导(以广州为例)》一书讲述了:蝙蝠,没有视觉,凭着场域响应的声源辨认方向,如果环境过于复杂,信息过度混乱,它会碰壁受伤。如果四周太过空旷,所发出的声呐得不到响应,它也会找不到方向,横冲直撞。 运营3年的“志愿在康园”项目选择在这一刻歇脚,我们只是想回味细节,一起仰望星空,在空旷的场域中,渴求阅读环境的回声及您主动表达的强烈信息,好让我们更易辨认以后的方向,为了下一次,更完美的飞行…… 当蝙蝠飞完时——《助残志愿服务督导》,期待您的回声。 目录 第一章 广州助残志愿服务概况 第一节 广州助残志愿服务发展历程 第二节 广州助残服务类型与内容 第三节 广州助残志愿者群体构成与志愿服务动机 第二章 助残志愿服务督导价值伦理、准入与遴选 第一节 助残志愿服务督导价值与伦理 第二节 督导员遴选、招募与现状 第三章 助残志愿服务督导内容 第一节 助残志愿服务行政性督导 第二节 助残志愿服务教育性督导 第三节 助残志愿服务支持性督导 附录:“志愿在康园”星级徽章制度 第四章 助残志愿服务评估与研究 第一节 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评估 第二节 广州助残志愿服务研究 第五章 助残志愿者督导服务案例——成长的感悟分享 试读章节 2.组织5000名残疾人观看广州亚残运会。 为让残障人士充分感受亚残运会的精彩,亚残运会期间,志愿者组织、义工联、残联等多个机构通过组织志愿助威团、开展爱心家庭观赛活动等形式,共组织了近5000名残障人士观看了亚残运会。 3.开展特殊儿童艺术创作展演系列活动。 2010年12月10日起,“当好亚残东道主志愿创造新生活”系列活动暨特殊儿童艺术创作展演系列活动开幕式在广东省博物馆二楼大堂举行。此次“中国特殊儿童艺术展演计划”持续10天,以“特殊孩子艺术系列展”为横轴,“特殊孩子艺术创造工作坊”为纵轴,期间贯穿台湾著名残疾人艺术家黄美廉博士的自传人生讲座、广州艺术博览会书画名家作品慈善拍卖、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等精彩活动。 “特殊孩子艺术创作现场工作坊”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工作坊共设7场,灵感来源于圣经“创世纪”的故事,分别展示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征、听障、视障等特殊儿童的艺术瞬间。这些孩子将通过画亚残、唱亚残、跳亚残的方式,展示对亚残会开幕的喜悦和对亚残健儿的支持。 4.设立了首个“全国志愿者助残培训基地”。 2010年12月5日上午,首个“全国志愿者助残培训基地”在广州志愿者学院挂牌成立,这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授牌的志愿者助残培训基地,也是助残培训基地首次落户由政府主导的志愿者学院。全国志愿者助残培训基地将继续采用从国际引进的、已在广州市团校运作比较成熟的历奇拓展培训模式,以“志愿爱心助残,阳光洒满人间”为自己的教育培训理念,为广州本地,甚至为全国各地的助残志愿者、残障人士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 5。成立“广州特殊儿童艺术发展慈善基金”。 2010年12月14日,“广州特殊儿童艺术发展慈善基金”成立,将为广州特殊儿童提供一个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重要平台,促进特殊儿童的茁壮成长和健康发展。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都能加入到志愿助残爱心行动中来。 6.邀请全国自强不息好青年代表团来穗,并开展了喜看新广州暨“志愿助残·阳光微笑”爱心广州行动。 2010年12月12~15日,邀请了12名由全国自强模范、退役残奥会冠军、残疾人艺术家等优秀残疾人代表组成的全同自强不息好青年代表团赴广州,并开展了喜看新广州暨“志愿助残·阳光微笑”爱心广州行动。代表团在广州期间,先后观看了亚残运会开幕式,参观考察了广州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广州启智学校),与广州自强不息好青年同游新广州,与广州自强不息青年、残疾人、杰出青年举办“欢聚·分享·共赢”座谈会等系列活动。 7.在全市设立了1000个志愿助残示范岗。 为进一步做好亚残运会志愿助残工作,充分利用亚残运会契机,推动全市助残志愿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广州团市委联合市残联在全市康园工疗站、志愿驿站、场馆、交通点等设立1000个志愿助残示范岗,提供残疾人专业器具维护、无障碍设施维护、康复治疗、医学护理、赛事(起点扶船、轮椅服务等)、语言指引等志愿服务。 志愿助残示范岗建立后,一是要依托所在社区和相关机构,建立一支常态化的助残志愿者队伍,开展助残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志愿助残队伍服务水平/并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和服务规范;二是要结合岗位特色,形成一批常态化的志愿助残服务项目,实现对服务对象和岗位周边残疾人的长期帮扶,各区(市)还要结合辖区实际,重点建设一批区(市)级特色助残服务项目;三是要整合相关资源,策划和开展一批互动性强、便于市民参与的助残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市民助残教育,推广普及助残技能。 据统计,将近53万名的志愿者参与了广州亚残运会的志愿服务,他们以真诚、友爱的感情帮扶着在这场亚洲运动盛会上的每一位残障人士,用“爱的服务”表达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广州亚残运会的成功举办,对完善助残志愿服务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说残疾人运动员是赛会的核心,那么高质量的志愿服务则是残疾人体育赛会成功的重要保障。 不可否认,亚残运时代的广州助残志愿服务具有由政府推动的特点。亚残会举行前夕,广州亚组委志愿者部副部长林燕芬强调:“以平等、尊重、真诚的心态进行志愿服务,注意保护残疾人的隐私,多顾虑残疾人的尊严,以平常眼光去帮助,避免盲目服务。服务亚残运会有很大的特殊性,要一看二问三听四助,还不能过于热情。”(P009-011) 序言 序 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是助残事业最具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一直以帮助残疾人提升社会功能,使其有能力、有尊严地融入社会,共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探索、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志愿助残路径。 一直以来,广州共青团与广大志愿者一起,在志愿助残领域取得了许多瞩目成就。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后,他们抓住契机,先后孵化155个志愿助残服务组织(团队),培养大批志愿助残服务人才,建设166个康园工疗站、特殊教育学校等志愿助残服务阵地,研发出适合不同类型残疾人的“系列漫画教材”“助残盒子”等,有力推动广州志愿助残服务事业的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在志愿助残服务上走在全国前列。2011年启动的“志愿在康园”计划,更于3年后成为首批中国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示范项目之一。近年来,广州共青团在组建和运营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基础上,积极探索成立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督导团的新形式,大力推行“社工+志愿者”双联动工作模式,敢想能干,先行先试,为全国志愿助残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助残志愿服务督导——以广州为例》一书,围绕志愿助残服务事业化发展愿景目标,展现广州共青团联合社会工作领域专家组成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督导团,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优势,通过监督、教育、支持、评估等帮助助残志愿者提升志愿助残服务技能、提升志愿助残服务水平、优化志愿助残服务队伍的全过程,并系统介绍了广州“社工+志愿者”的志愿助残服务工作模式。该书为志愿助残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借鉴,系广州共青团带领下,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鲜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期待该书对全国志愿助残事业发挥启迪作用,也期待广州共青团和广州助残志愿服务联盟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成绩和经验,推动志愿助残工作创新发展。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柯沫夫 2016年1月8日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