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犁散文精选(彩插版)/名家散文典藏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犁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犁散文精选(彩插版)》是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从他历年来所写的散文中选取了数十篇代表性作品,所选文章洗尽铅华,文字老辣而优美,充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识见,同时也有丰富的文化意味。

孙犁的文章,朴实简约,有深知卓见,从不人云亦云,随风转舵。孙犁的文章,是对社会万象的一种俯视;是对生活体验的一种反刍,是再造精神家园的一种超越。这些作品不仅有很强的可读性,也能显见孙犁的个人品性。

内容推荐

《孙犁散文精选(彩插版)》收录了《北平的地台戏》《吃菜根》《拉样片》《谈闲情》《乡里旧闻》《鞋的故事》《亡人逸事》《猫鼠的故事》《青春余梦》《山里的春天》等孙犁散文的著名经典篇目。孙犁的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散文集的创作风格秀雅、隽永。茅盾称其作品“多风趣而不落轻佻”,贾平凹称他是作家中的“大儒”。其作品入选历年高考语文阅读、作文素材库,孙犁也成为入选初高中语文课本最多的作家之一。

目录

耕堂劫后

 乡里旧闻——吊挂及其他

吊挂

锣鼓

小戏

大戏

 木匠的女儿

 度春荒

 菜花

 吃菜根

 拉洋片

 谈闲情

 童年漫忆

听说书

第一个借给我《红楼梦》的人

 吃粥有感

 鞋的故事

 钢笔的故事

 服装的故事

 吃饭的故事

 牲口的故事

 猫鼠的故事

 夜晚的故事

 母亲的记忆

 父亲的记忆

 亡人逸事

 包袱皮儿

 火炉

 书的梦

 画的梦

 我的绿色书

 青春余梦

 芸斋梦余

关于花

关于果

关于河

 秋凉偶记

扁豆

再观藤萝

 楼居随笔

观垂柳

观藤萝

听乡音

听风声

 晚秋植物记

白蜡树

石榴

丝瓜

瓜蒌

灰菜

 老家

 鸡叫

 告别——新年试笔

书籍

字画

瓶罐

字帖

印章

镇纸

 黄鹂——病期琐事

 北平的地台戏

 关于《荷花淀》的写作

 忆郭小川

 觅哲生

白洋淀纪事

 采蒲台的苇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游击区生活一星期

平原景色

抗日村长

村外

守翻口

人民的生活情绪

 山里的春天

 织席记

 识字班

 投宿

 冬天,战斗的外围——这是我们报告于世界的……

芸斋琐谈

 芸斋琐谈

听朗诵

谈修辞

谈忘

谈书

谈稿费

谈师

谈友

 欧阳修的散文

 耕堂读书随笔

读《胡适的日记》

读《刘半农研究》

读《东坡先生年谱》

试读章节

木匠的女儿

这个小村庄的主要街道,应该说是那条东西街,其实也不到半里长。街的两头,房舍比较整齐,人家过得比较富裕,接连几户都是大梢门。

进善家的梢门里,分为东西两户,原是兄弟分家,看来过去的日子,是相当势派的,现在却都有些没落了。进善的哥哥,幼年时念了几年书,学得文不成武不就,种庄稼不行,只是练就一笔好字,村里有什么文书上的事,都是求他。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不过红事喜帖、白事丧榜之类。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在农村,这一行业也算是高等的,仅次于读书经商。

他是在束鹿旧城学的徒。那里的木匠铺,是远近几个县都知名的,专做嫁妆活。凡是地主家聘姑娘,都先派人丈量男家居室,陪送木器家具。只有内间的,叫作半套;里外两间都有的,叫作全套。原料都是杨木,外加大漆。

学成以后,进善结了婚,就回家过日子来了。附近村庄人家有些零星木活,比如修整梁木,打做门窗,成全棺材,就请他去做,除去工钱,饭食都是好的,每顿有两盘菜,中午一顿还有酒喝。闲时还种几亩田地,不误农活。

可是,当他有了一儿一女以后,他的老婆因为过于劳累,得肺病死去了。当时两个孩子还小,请他家的大娘带着,过不了几年,这位大娘也得了肺病,死去了。进善就得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这样一来,原来很是精神利索的进善,就一下变得愁眉不展,外出做活也不方便,日子也就越来越困难了。

女儿是头大的,名叫小杏。当她还不到十岁,就帮着父亲做事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已经出息得像个大人。长得很俊俏,眉眼特别秀丽,有时在梢门口大街上一站,身边不管有多少和她年岁相仿的女孩儿们,她的身条容色,都是特别引人注目的。

贫苦无依的生活,在旧社会,只能给女孩子带来不幸。越长得好,其不幸的可能就越多。她们那幼小的心灵,先是向命运之神应战,但多数终归屈服于它。在绝望之余,她从一面小破镜中,看到了自己的容色,她现在能够仰仗的只有自己的青春。

她希望能找到一门好些的婆家,但等她十七岁结了婚,不只丈夫不能叫她满意,那位刁钻古怪的婆婆,也实在不能令人忍受。她上过一次吊,被人救了下来,就长年住在父亲家里。

虽然这是一个不到一百户的小村庄,但它也是一个社会。它有贫穷富贵,有尊荣耻辱,有士农工商,有兴亡成败。

进善常去给富裕人家做活,因此结识了那些人家的游手好闲的子弟。其中有一家在村北头开油坊的少掌柜,他常到进善家来,有时在夜晚带一瓶子酒和一只烧鸡,两个人喝着酒,他撕一些鸡肉叫小杏吃。不久,就和小杏好起来。赶集上庙,两个人约好在背静地方相会,少掌柜给她买个烧饼裹肉,或是买两双袜子送给她。虽说是少女的纯洁,虽说是廉价的爱情,这里面也有倾心相与,也有引诱抗拒,也有风花雪月,也有海誓山盟。

女人一旦得到依靠男人的体验,胆子就越来越大,羞耻就越来越少;就越想去依靠那钱多的,势力大的。这叫作一步步往上依靠。灵魂一步步往下堕落。

她家对门有一位在县里当教育局长的,她和他靠上了,局长回家。就住在她家里。

1937年,这一带的国民党政府逃往南方,局长也跟着走了。成立了抗日县政府,组织了抗日游击队。抗日县长常到这村里来。有时就在进善家吃饭住宿。日子长了,和这一家人都熟识了,小杏又和这位县长靠上,她的弟弟给县长当了通讯员,背上了盒子枪。

1938年冬天,日本人占据了县城。屯集在河南省的国民党军队张荫梧部,正在实行曲线救国,配合日军,企图消灭八路军。那位局长,跟随张荫梧多年了,有一天,又突然回到了村里。他回到村庄不多几天,县城的日军和伪军,“扫荡”了这个村庄,把全村的男女老少集合到大街上,在街头一棵槐树上,烧死了抗日村长。日本人在各家搜索时,在进善的女儿房中,搜出一件农村少有的雨衣,就吊打小杏,小杏说出是那位局长穿的,日本人就不再追究,回县城去了。日本人走时,是在黄昏,人们惶惶不安地刚吃过晚饭,就听见街上又响起枪来。随后,在村东野外的高沙岗上,传来了局长呼救的声音。好像他被绑了票,要乡亲们快凑钱搭救他。深夜,那声音非常凄厉。这时,街上有几个人影,打着灯笼,挨家挨户借钱,家家都早已插门闭户了。交了钱,并没得买下局长的命,他被枪毙在高岗之上。 有人说,日本这次“扫荡”,是他勾引来的,他的死刑是“老八”执行的。他一回村,游击组就向上级报告了。可是。如果他不是迷恋小杏,早走一天,可能就没事……

日本人四处安插据点,在离这个村庄三里地的子文镇。盖了一个炮楼,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我们的主力西撤了。汉奸活跃起来,抗日政权转入地下,抗日县长,只能在夜间转移。抗日干部被捕的很多,有的叛变了。有人在夜里到小杏家,找县长,并向他劝降。这位不到二十岁的县长,本来是个纨绔子弟,经不起考验,但他不愿明目张胆地投降日本,通过亲戚朋友,到敌占区北平躺身子去了。

小杏的弟弟,经过一些坏人的引诱怂恿,带着县长的两支枪,投降了附近的炮楼,当了一名伪军。他是个小孩子,每天在炮楼下站岗,附近三乡五里,都认识他,他却坏下去得很快,敲诈勒索,以致奸污妇女。他那好吃懒做的大伯,也仗着侄儿的势力,在村中不安分起来。在1943年以后,根据地形势稍有转机时,八路军夜晚把他掏了出来,枪毙示众。

小杏在二十几岁上,经历了这些生活感情上的走马灯似的动乱、打击,得了她母亲那样致命的疾病,不久就死了。她是这个小小村庄的一代风流人物。在烽烟炮火的激荡中,她几乎还没有来得及觉醒,她的花容月貌,就悄然消失,不会有人再想到她。

进善也很快就老了。但他是个乐天派,并没有倒下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县里要为死难的抗日军民,兴建一座纪念塔,在四乡搜罗能工巧匠。虽然他是汉奸家属,但本人并无罪行。村里推荐了他,他很高兴地接受了雕刻塔上飞檐门窗的任务。这些都是木工细活,附近各县,能有这种手艺的人,已经很稀少了。塔建成以后,前来游览的人,无不对他的工艺啧啧称赞。

工作之暇,他也去看了看石匠们,他们正在叮叮当当,在大石碑上,镌刻那些抗日烈士的不朽芳名。

回到家来,他孤独一人,不久就得了病,但人们还常见他拄着一根木棍出来,和人们说话。不久,村里进行土地改革,他过去相好那些人,都被划成地主或富农,他也不好再去找他们。又过了两年,才死去了。

1980年9月21日晨

P7-10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