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论证《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虞集的专著
关于《二十四诗品》的作者,学界基本认为是假托司空图之名,实际并非其所作。至于作者究竟是谁,则有“怀悦说”“虞集说”等等。本书堪称一本用翔实史料来论证《二十四诗品》的作者是元代虞集的专著。
☆《二十四诗品》本身的魅力加上作者的讲解
《二十四诗品》是一篇中国诗学史上的奇文。其词美,其音和,其义深。虽然文字不多,但触及传统诗学、美学等很多关键性问题。每品四十八字,一般由几个意向群组成,浓缩了丰富的思想,很难理解。作者在分解各品时,从文辞使用、境界创造、思想构成诸方面进行解析,有助于读者对二十四诗品有更深的了解。
☆作者是北大教授朱良志
作者朱良志,北京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尤长于中国传统哲学和艺术关系的分析,并注意从艺术中剔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出版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著作,如《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南画十六观》等著作。
《二十四诗品》,其词美,其音和,其义深,是一篇浓缩了唐宋以来中国艺术(尤其是文人艺术)审美特性的妙文字。
《<二十四诗品>讲记》作者把《二十四诗品》放回到《诗家一指》的整体文本中,联系虞集的生平著述、思想坚持,讲它的文本源流、篇章校核,讲它的理论构成、思想特点;同时,将其放到中国传统艺术哲学思想发展的大背景下,讲这部中国诗学史、艺术观念史、美学史上奇文的理论贡献,讲其提出的问题在今天美学思考中的价值,等等。
在每品分解之后,有一个延伸讨论环节,一般提出一到两个关涉中国美学和诗学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尝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该品的内容。《二十四诗品》每品四十八个字,一般由几个意象群组成,浓缩了丰富的思想,非常不易理解。有时即使表面文字意思清楚了,但对其所包括的理论内涵可能还是不甚了了,延伸讨论想在这方面做些工作。
《<二十四诗品>讲记》:
高古至唐代,已经成为一成熟的审美范畴。以之评诗论艺,已是常说。李白《宣城青溪》诗:“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白居易《与元九书》:“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晚唐皎然《诗式》卷一说到诗之“六迷”:“以虚诞而为高古,以缓漫而为冲淡。”又说诗之“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严羽《沧浪诗话》论“诗之九品”,一为高,第二为古,将高、古放到突出的位置。在艺术批评中,高古也被推崇为重要境界。张彦远《法书要录》卷六引窦蒙《述书赋》云:“超然出众日高”,“除去常情日古”。《诗家一指》论诗,在四则中的第三“格”中,论前代诗谓:“晋汉高古,盛唐风流。”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畸人,奇异之人,通天之人。《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乘真,乘宇宙之真气。芙蓉,道教想象中升天之人常持之花。李白《古风》之十九:“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虞集存世文字多谈到此,“秋水芙蓉华月上,春苕翡翠晚风轻”是其传世名句。其云:“圣具大慈者,手执妙莲华。”①又,《三茅山四十五代宗师赞》第七代宗师赞云:“采秀黄华,濯清素蕖。”②乘真,祝允明书迹本作“乘云”。
泛彼浩劫,窗然空踪:泛,度,经历,如人随舟泛滥尘世称为泛。浩劫:劫本是佛家计算时间的单位,以此说明事物的生成变坏的过程,一般以事物的成住到坏空为一劫,浩劫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窅然,渺然,无形无迹。这二句,“泛彼浩劫”说越时间,即古;“窅然空踪”说越空间,即“高”。空踪:说郛本作“空纵”,不同于他本,误。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东斗,斗宿,二十八宿之一。斗宿在东方,意味着是夜晚。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太华,华山。道教以太华为神境,太华登仙是道教中的传说。如《云笈七签》卷一百六十六:“王乔受素奏丹符,乃登太华山,遇南岳。”人闻清钟,清幽的钟声从太华的天宇中传出,暗指来到一片天国,极言其高。虞集《雪中次陈溪山》:“太华高人观物表,诗成先寄鹤飞来。”③虞侍书诗法本、怀悦本“人闻”作“人间”,误。
虚伫神素:虚者心也,伫者存也。神素,乃一点真心。此句意为归复虚静真素之心。脱然畦封:畦封,界限,畛域。《庄子·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道是没有界限的,有界限则不为真道。脱然畦封,指越尘世的欲望、语言、知识等人为的“界限”。虞侍书诗法本“脱然”作“脱焉”,与他本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