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躲在青衣侍使身后,一点一点朝天门口挪去。
仙草的光环并未完全罩住琪,琪的身子若隐若现。瑶十分焦急。
飏看着那几个青衣侍使,并没注意他们的身后。然而他嗅到一股花香,那是瑶胸前挂着的香袋发出来的。
飏向花香飘来的地方望去。
感觉有人走过,却又什么都看不见。飏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看,隐约问他发现了琪。
琪踏着一片云,已经出了天门。
飚知道自己失职了。
“站住!”他大声叫喊起来。
瑶给吓了一跳,头上的仙草一下坠落下来,两人立刻现出身形。
两个仙子。飚愣住了。
慌乱中瑶去抓那棵坠落的仙草,但没能抓到。仙草飘飘荡荡向人间坠去,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瑶和琪十分惊慌,两人挥起宽大的袖口努力吸住飘过身边的一大片云彩,迅速躲了进去。她们向着仙草坠落的地方追去。
飏十分懊恼,几天前他因为放走璞受到斥责,今天他一下又放走了两个仙子。
没来得及走出天门的青衣侍使全都站在那里,瞪眼看着他。
飏心一横,飞身奔出天门,向着两片云彩飘走的方向逃去。
金水池,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地方。
群山环抱的湖水十分平静,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蓝色的天空。水面不时升腾起白色的烟岚,云的影子倒映在湖中,水天一色,再也无法分开,呈现着金水池特有的深邃和迷茫。
湖水不深,离岸近的地方生长着成片的芙蕖,岸上不远处突出一块比茅屋还要大的青色巨石。巨石的后面是茂密的竹林,一条青石小径穿过竹林一直通向半山坡的山洞。
璞来到这里已经五年了。
一个宁静的午后,璞一个人站在金水池边,心中充满了期待。五年来,他每天都要来到这里,凝神看那远远的天边。花开花落,霞飞霞灭,他都浑然不觉。他在等待一个人,那个人就是瑶。
一缕凉风吹过,璞的心中又泛起了孤独。瑶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来?
巨石旁的一棵大树上传来了秋蝉的鸣声,这声音让璞感到困倦。他爬到巨石上望着茫茫的湖水,心中痴痴地想。湖水被风吹起道道涟漪,璞心中十分悲凉。一阵倦意袭来,他躺在巨石上,闭上眼睛。
他睡着了。
天河,一条没有源头没有尽头的大河。一年中除了两个特别的日子,这条大河既没有波纹也没有浪花,寂静中更没有一丝流淌的迹象。
天河岸边的山阜上有一片广袤的竹林,筱园就坐落在这片竹林里,少年璞在这里看守园门。
璞每天徜徉在烟霞缥缈的天河边,他的心就像静静的河水没有一点波澜。直到有一天瑶的出现才打破了这沉寂,璞的心有了躁动。
那天璞走出很远,穿过一大片苍蔚的松树后来到茶山坡下。
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在他前面的不远处翩翩起舞,那是一只璞从来没有见过的蝴蝶。
璞一步步接近蝴蝶,蝴蝶却躲着他向山坡上飞去。
璞追赶它,一直追到半山腰。
蝴蝶飞进一片茶林,不见了。璞站在那里,怅然若失。
隐约间他发现茶山坡上站着一个穿紫色衣衫的仙子,璞忘了蝴蝶,他被仙子随风飘动的衣袖吸引。
仙子低着头只顾看着地上,根本没注意到璞。
璞离仙子越来越近了,他看清了她乌黑的长发和白皙的手臂。仙子手里捏着刚摘下来的一朵野花。
璞停下了脚步,痴痴地看。
仙子拾起头,发现璞正在看她。
璞的目光没有躲闪。
仙子低下头,心中有了慌乱。
璞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仙子,心急乱地跳着。
山坡上又出现了那只色彩斑斓的蝴蝶,但它的舞姿再也没能吸引璞。
仙子看了璞一眼转身向茶山深处走去。
璞望着那远去的紫衣,久久不愿离去。
从这天起,璞每天都要离开筱园走上很远的路去茶山寻找那个穿紫衣的仙子,可一连几天都不见她的身影。璞很是失落。
但他仍然充满期待。
一天,穿紫衣的仙子又出现在茶山坡上,璞朝她跑去。
他来到她的面前。
她望着他,没有躲避。
他也望着她,问她是谁。
她告诉他:她叫瑶,一个采茶的仙子。他也告诉她:他叫璞,在竹林里看护筱园。
瑶的脸红红的,目光中带着羞涩。
以后的日子里璞很少去看天河,不管瑶出现在哪里,璞总是出现在她的身旁。
他们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一天,瑶正在山坡上采茶,璞从地上摘起一朵不知名的小花来到瑶的面前。
瑶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璞把小花插在瑶的鬓角。
瑶睁开眼睛望着璞。
璞向后退了两步,仔细地打量着瑶。 瑶的眼里闪动着喜悦的光芒,身心完全沉浸在了梦幻般的幸福中。
他挽起她的手。
傍晚,瑶该回去了,她站起身来,望着寂静的茶山。(P6-9)
我小的时候很爱看天上的星星,夜空充满了神秘。秋天的夜晚,已经十一点钟,去邻村看电影回来的路上,夜像熟睡的少女静得让人感动。一条玉带挂在天幕上,听人说那就是天河。我有了一种幻想,也许那里就有一个和我一般大的少年,他在做什么?什么时候我也能走进那道由无数星星组成的天河?
村外土路两旁生长着茂盛的麻,灰蓝的夜空下麻散发着迷人的香气。不知名的秋虫凄凄哀哀地清唱着,声音纯净而忧伤,这声音拨弄着我想家的心弦,我放下了对天河的憧憬,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几十年过去了,远离乡村的我再也找不回小时候那夜的宁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已经远去,城市的灯火将深邃的夜空搅得一团糟。那远去的朦胧的夜色就像少女清纯的眼睛,如今再也看不见她往日的光泽,有的只是呆滞、昏暗、木讷和心不在焉。但这些年来小时候的夜色仍不时走进我的记忆,“天河中有个少年”的幻想再次浮上心头。我想我该为那年那个幻想和那夜的记忆写点东西了。
刚刚有了写一部幻想类作品的念头,却发现此类作品早已经铺天盖地,时空穿越已经造就了一种时尚和潮流,而我的胡思乱想却有些生不逢时,偏偏在这个时候去凑一份热闹,真的很局促。
但我还是在犹豫和虚弱中写了下去,甚至是战战兢兢,生怕我这部既单薄又拘谨的作品被划人某种流派,如果真的那样实在是一场悲哀。
千姿百态的文学作品是由每一个作者独特的体验和巨大的差异决定的,文学作品没有谁从属于谁,也没有谁能够代替了谁。就像不同大陆板块碰撞挤压造就的山脉、沟壑和平原,各有各的艺术风景。
如果有人同意我说的这些话,我倒稍觉安心一些。
郑玉林
2017年10月
四年前和大多数人一样,为了生计我整天忙碌着。但我的兴趣早就发生了改变,再也不愿意为发财或是别的什么目的去重复那份让我压抑的工作。光阴虚掷,我有了一种压迫感,但愿赶在我不能动笔之前把一些文字写完。现在我终于有了闲暇,除了照顾家人,也便有了《金水池》。
我的处境、我的心绪左右着我写出的这些文字。二十岁那年我离开家乡,至今已经四十年,小时候的记忆却总在心头萦绕。即使是今天,我仍留恋着少年时的四季:春日柔柔的风,夏日蒙蒙的雾,秋日绵绵的雨,冬日纷纷的雪。故乡的景色不可抵御地迷惑着我,一次次让我放弃常识,去做一些不着边际的梦。尽管那是一个无法排遣且远离现实的虚幻,而《金水池》偏偏成了这个虚幻的载体。
如果你是一个细心的、善于思考的人,就会发现小说虚构的这个远古故事的结局不知为什么很难终了,小说对那些小人物所寄予的深切同情是很难消逝的,尽管这同情多少有些黯然,但那的的确确是我自己心灵意愿的表达。岁月的浸泡磨去了我年轻时的意气,老之将至的消沉浑然不觉一点一滴地融化着我,并滋生出一片片零乱的悲悯来。不知从哪天起,我接受并认同了这种少年时不曾有的感觉,经年累月越积越深,因此《金水池》给了几个小人物一段机缘,缘分让他们生出许多不了的情怀。
我始终认为人心的温情远比严谨的说教更有力量,即使是殇这样一个并不美好的形象,我也从未非此即彼,像一些所谓“深刻”作品那样对其妖魔化处理,显然那样的结果势必让人不寒而栗。我宁愿本着中庸的态度对这一形象加以叙述,一个内心朴素的人是不愿意朝那个方向上追求的。我横着一条心要将善良美好的情趣通过我的文字传播给爱看这本小说的人们,尽量多一些温情与关怀,少一些对思想深度的穷追不舍。冰冷、丑陋、血腥、下流、诅咒……诸多的变态情趣不是人们的精神需求,极端地强调现实主义往往会忽略文学起码的美感,是对人对己的不负责任。好比一个农人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去田里挖掘他的收成,结果挖掘越深与他的期望也就越远。
我十年来的写作历程中,彷徨与失落总是有的,有些读者看了我的小说《红柳谣》,批评写得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在一些读者中有着广泛的认同。面对这样的批评,大可不必争论。让我放弃小说的审美价值而去追逐认识价值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对一切被怜悯的人物寄予关怀与同情并不浅薄,捡起深度而唯美被弃荒野,那才是本末倒置。我确实是打算在这一条道上走到黑的,在美学趣味上我永远追随古典主义。
作为幻想文学,《金水池》中的故事并不撼人心魄,一个个单薄的小精灵形象的转化也不复杂,与我们今天满目繁花盛开的穿越故事里的情形大相径庭。正是这种简单的处理给人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我很执着地认为它会给人以美感而不是炫目,不管人们是否认可,这都是我文学观最真实的表述,很难改变。
一位著名作家写道:“一部既然叫‘文学’的作品,天经地义文学就是它的属性,就是它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石;丢了文学、文学性,那可怜的文字就活不下去,就活不长;一切都可丢掉,唯独那文学性绝不可丢掉。”让幻想回到文学,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的。失去了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只剩下平庸拙劣的幻想是不能称得上文学作品的。我害怕随波逐流,在简简单单的时空穿越中流浪迷失。但愿在人们的阅读空间里,幻想潇洒豪华的背后不再是文学的缺席与放逐、想象力的平庸和无奈。
我几十年建立的思想终于变成了文字,欣喜之余心中仍有羞愧,小说叙事的笨拙、情感的涨满时时折磨着我,但我还是宽容了自己,期待着它与读者见面的一天,因为它融人了我许多难以言说的辛劳。我从未指望我的小说红红火火风风光光,只希望它在热浪滚滚时能带给人一丝清凉。因为文学修养的不足以及写作训练的欠缺,小说在行文表达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还是把它整理出来安放在文学空间里,在人们挑剔的目光下,《金水池》好的东西得以保留,缺点和错误随风飘逝。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国财富出版社的张彩霞编辑,她为《金水池》的创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因为她无私的帮助,我们今天才有机会看到这样一个完整的版本。
郑玉林
2017年10月
郑玉林著的《金水池》是作者文学创作的一次全新探索。在这部作品中天河少年璞和茶山仙子瑶向往人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先后来到金水池,琪的出现使璞和瑶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两人阴差阳错地分开,瑶和琪万万没有想到她们踏上一次充满艰辛的旅途。砀山之上琪背起奄奄一息的瑶,金水池边琪穿云裂石的一声呼喊,大爱的力量架起生命的桥梁。作者调动自己独特的想象通过几个小精灵的描写展示了远古时代人们的善良和智慧,带你走进一个梦幻世界。
作为幻想文学,郑玉林著的《金水池》中的故事并不撼人心魄,一个个单薄的小精灵形象的转化也不复杂,与我们今天满目繁花盛开的穿越故事里的情形大相径庭。正是这种简单的处理给人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
但愿在人们的阅读空间里,幻想潇洒豪华的背后不再是文学的缺席与放逐、想象力的平庸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