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忘山庐日记(上中下)/中国近现代日记丛刊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宝瑄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宝瑄是民国初年宁波海关监督。他给自己写日记定下三条规则:一是绝对真实,二是不轻论别人,三是严守学术规则。他的日记很有趣。他特别喜欢读书、思考问题,并且常发议论。处身于时代大变局,孙宝瑄的思路变化很快。而他所交的朋友,如章太炎等,经常和他一起畅谈论学论文的,其余如梁启超、宋恕、吴保初等,都可让人仰视。《忘山庐日记》收录的就是他在1893~1894、1897~1898、1901~1903、1906~1908年共十年的日记。

内容推荐

《忘山庐日记》为孙宝瑄1893~1894、1897~1898、1901~1903、1906~1908年共十年的日记,于政治时事变动、个人生活行事及读书心得三者兼而有之,内容包罗万千。由于作者家世显赫,交游广泛,一方面能够接触到相当多清廷上下官员,洞悉晚清政治,所以记录了很多晚清政治人物的言行与事件;另一方面他所结交的人物中,如章太炎、梁启超等等,都是近代中国的关键人物,日记中记载了大量他们互相交往的情形;同时,他学兼中西,日记中记载了他的读书心得,可见处于世变中的士大夫的转变。

目录

出版说明

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

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1906)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1908)

人名索引

试读章节

初三日,晴。览《尚书注疏》,《书》言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注:蔡氏日:百姓,畿内民庶也。孔颖达日:百姓,百官也。是说吾以孔为长。盖由九而百,由百而万,以次递言,文势较顺。若以民庶解,则岂但畿内民可称百姓,即万邦之民何不可称百姓。仅言百姓,何以别耶?且何不直言畿内邪?董子日: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董子所言百官,盖统中外而言。所谓朝廷者,必在公卿大夫。未有公卿大夫不正,而可以正诸侯者。夫至公卿与诸侯皆正,而万民有不正者乎?故日黎民于变时雍也。由是观之,作百官解于理既确,于文势亦顺。不然,则百姓既下与黎民重复,且又须分别畿内畿外,似古之史官,不应如是之费解也。

然余窃有疑者,下文百姓如丧考妣,百姓不亲,罔睇百姓以从己之欲,岂皆指百官邪?又如允厘百工,则百官称百工,谓其亮天工也。至率百官如帝之初,则直称百官,何必此处独以百姓作百官,使与下文百姓相混邪?且何不直言百官邪?若如此说,则又疑蔡说为是。古人文法往往有不甚醒豁者,学者但得其修齐治平之大意,更不必于字句间深考细辨,转至左支右吾。陶靖节云:读书但观大意,不求甚解。斯言最得。

下晡,读杜诗。地山来,云自署归,道余得庆典差。晚,厚庵复来。夜,风。

初四日,晴。日向午,履平来晤,与谈算法,测度星月去地远近里数法。履平于算学颇能深造,言之皆有根据。午后,子颐约大兄及余往观剧,甚不佳。晚至万福居小酌,夜归。余昨闻初一日午未间,日重晕,有白环三相连。余时未见也。余兄言《通考》载之,主边兵动,不知确否?

初五日,晨,往谒汪柳门少司空,谢庆典。于路览玉溪生诗。日向午,至仁钱馆春祭。同乡至者二十馀人,团向而拜,拜已,相与酌饮。晡,归。黄石孙来晤。

初六日,早,温经书,读管韫山时文。午后,作文半篇,仍去岁故君子必慎其独也题。览杜诗。晚,至湖广馆观夜剧。夜深归。

初七日,晏起。读杜诗《瞿塘两崖诗》: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诸葛庙诗》: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秋日闲居诗》:寒水光难定,秋山响易哀。《南楚诗》:无名江上草,随意岭头云。《溪上诗》:古苔生窄地,秋竹隐疏花。天地间一名一物,一形一色,莫不有真精神、真趣态。或过焉不留,或日当其前而不知,或知焉而不能言,多矣。而惟诗人能刻划之,形容之,使天地间名不虚名,物不虚物,形不虚形,色不虚色。故画家能画其迹而已,而诗能画其神。有诗笔到而画笔不到者,未有画笔到而诗笔不到者。且诗与画其传世之远近何如耶?画依乎楮与墨,虽有名绘,而彤残剥蚀,渐久即化乌有,而诗则火不能燔也,水不能濡也,虫不能蚀也,风霜不能侵也。遂使天地间真精神、真趣态,偶一呈露,即长留于人间。噫嘻!此诗之可贵也。

是日,午前阴,日中晴;晡,复阴。吴虎臣来,嘱余书大字。暮,诣止潜,晚饭。归,览曾文正送刘椒云、谢吉人、周荇农诸序。

初八日,晴。晏起,观《文选》,书大字永聚丰横匾。午后,诣孙燮翁及怀塔布、英年各堂官处投刺。车中览玉溪生诗。其《夕阳楼》绝句云: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归时日犹未落。步访杏孙不遇,微风拂面。

P38-39

序言

孙宝碹(1874—1924),一名渐,字仲坞、仲愚,浙江钱塘人。其父孙诒经曾任清户部左侍郎;其兄孙宝琦曾任清驻法、德公使及顺天府尹,民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其岳父李瀚章为李鸿章之兄,曾任两广总督等。孙宝碹以荫生得分部主事,历工部、邮传部及大理院等职,民国初任宁波海关监督,卒于任。除日记外,另有《忘山庐诗存》传世。

孙氏日记初名“梧竹山房日记”,后改为“忘山庐日记”,取“见道忘山”之意。始于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之后每年一册,直至去世。因为战乱,日记多有散失,上海图书馆藏稿本存光绪二十四、二十七至二十八、三十二至三十四年日记;又藏民国三十年合众图书馆抄本,多光绪十九、二十、二十三、二十九年部分。二者合计,今存1893—1894、1897—1898、1901—1903、1906—1908年共十年的日记。

孙氏日记于政治时事变动、个人生活行事及读书心得三者兼而有之,内容包罗万千。由于孙宝碹家世显赫,交游广泛,一方面能够接触到相当多清廷上下官员,洞悉晚清政治,所以记录了很多晚清政治人物的言行与事件;另一方面他所结交的人物中,如章太炎、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宋恕、汪康年等等,都是近代中国的关键人物,日记中记载了大量他们互相交往的情形;同日记,每年一册,未曾间断。今仅存癸巳、甲午合一册,丁酉一册,戊戌一册,辛丑、壬寅、癸卯各一册,丙午、丁未、戊申各一册,共九册。计戊申以前尚缺六册,己酉以至殁世,当尚有十馀册,均于杭州兵燹中失去。君极佩李文忠甲午之战主和,而反对与俄订密约。庚子以后,深知文忠之联俄,有救国之苦心。又佩项城之雄才,谓其赞助立宪,有功于国家。惟现存日记中断于项城罢斥之年,不知辛、壬以后其论如何。君之论学、论政、论人、论事,皆平心静气,不执成见,不尚空谈。如苏、浙各省拒款筑路一事,此倡彼和,狃于路亡国亡之说,君独引各国已事为鉴,谓借款筑路,并非失策,可谓朝阳鸣凤。日记中于友朋酬酢、家庭琐屑,以及诙谐狎邪诸事,无不据实直书,绝无隐饰,盖君固以毋自欺为宗旨者也。君之姊,为余叔岳夏厚庵先生敦复之继室,故余以姻叔称之。每人都,必往来谈谦,至为莫逆。辛亥以后,会面甚稀,今得于断缣零璧中温其绪论,斯诚光绪以来读书明理之君子矣。辛巳十一月尽,叶景葵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18: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