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鹏、赵妍、朱思维编著的《疯子骗子和傻子(第三只眼看投资)》广泛涉猎了几乎所有领域内的投资骗局(或陷阱)和市场泡沫,并通过古今和中外的比较,以帮助读者洞悉“疯子、骗子和傻子”的前世今生及动态变化。从疯狂的房地产到遍地开花的高利贷,从投机盛行的证券市场到炒作不断的茶、黄花梨甚至是大蒜和绿豆的商品市场,从层出不穷的各种“庞氏骗局”到手法不一的内幕交易和财务欺诈,不管是明显非法还是披着合法外衣,也无论是个人发起还是公司参与,本书都将为读者们逐一揭示那些高额利益诱惑背后所隐藏的巨大风险,并通过大量的触目惊心的案例,以警示投资参与者在盯着“利(息)”的时候,千万要更注意保护“本(金)”的安全。
俗话说导戏的是骗子,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在投资的舞台上,利欲熏心的骗子、在贪婪与恐惧中挣扎的疯子和可怜可欺的傻子,不断上演着一出出带有时代特色的大戏。阎志鹏、赵妍、朱思维编著的《疯子骗子和傻子(第三只眼看投资)》以古今中外投资变迁为背景,结合作者亲身经历和学术研究,探讨了证券、地产、民间借贷、政府投资等众多领域的泡沫,展示了庞氏骗局、内幕交易、财务欺诈、市场操纵、股东残杀等各类投资骗局和欺诈行为。作者写作的初衷是愿我们身边少些骗子,自己不要成为投资中的傻子和疯子。
前言
第一部分 疯子一泡沫
第一章 疯狂的房地产
中国古代房地产
投机需求膨胀
钱币流通
国家法律
民族心态
土地政策
中国现代房地产
房价指数真实可靠吗?
土地政策与过度放贷
是什么让我们那么钟情于投机房地产?
政府对房地产业的高度依赖
通胀预期一货币对内贬值
货币对外升值与外来资本的涌人
投资渠道、银行利率、楼市资金,相生还是相克?
媒体和专家是如何看待“买房”的?
采访实录:房产投机者彪子
采访实录:江苏泰州市某房产企业高管
第二章 民间借贷与高利贷
真实案例1
真实案例2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高利贷
官负民债——国债的起源
寺院高利贷
公廨钱
现代“民间借贷与高利贷”
温州模式
鄂尔多斯模式
采访实录:鄂尔多斯人张源
采访实录:鄂尔多斯人张扬
青岛模式
泗洪模式
第三章 政府也疯狂
鄂尔多斯市
万亿“鬼城”:理性还是疯狂?
地方政府债
4万亿1.0
4万亿2.0
货币政策
政府与房地产
土地转让的众生相
土地财政与分税制
有多少资源可以重来
资源换项目
政府为私有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与一银行风险控制部负责人的对话
第四章 证券市场泡沫与投机
中国历史上的证券泡沫
案例:上海橡皮股票风潮
中国股票泡沫与投机
股市泡沫与投机猖獗的结构性因素
股市泡沫与投机猖獗的文化性因素
集体主义文化影响
案例:奚恺元和韦伯文化差异实验
股民投资心理
男女投资者比例差异
中国权证泡沫与金融衍生品投机
中国权证投机
世界历史中的证券泡沫
案例:法国密西西比泡沫事件
案例:英国南海泡沫事件
第五章 其他市场泡沫
“本就稀少”
茶
黄花梨
藏獒
“人为囤货”
大蒜
绿百
第二部分 骗子一傻子
第六章 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的设计
亘古不变的高回报、低风险
要像每一个睡前故事一样,美好、可信
骗局的推广
对缥缈骗局的坚定信念
一切“关系”都会助力骗局的推广
骗局的成功
做局者的特点
我是独一无二的——自恋
冷漠
自我辩解
投资人的特点
轻信
贪婪
第七章 内幕交易
辩证地看内幕交易危害
美国案例一:对冲基金公司帆船公司的
翻船故事
美国案例二:天罗地网的华尔街内幕交易
中国第一只股票带来的第一次内幕交易
中国案例一:银河证券肖时庆案
中国案例二:中国首富——国美黄光裕案
美国sEc监管何以广受赞誉
细节决定成败
刚柔并济的监管政策
坚韧廉洁文化
中国市场高效监管“难”
第八章 财务欺诈
什么是财务欺诈?
什么是财务?
财务欺诈的表现形式
财务欺诈为什么会发生?
舞弊三角论:压力,机会,借口
舞弊三角论之压力
舞弊三角论之机会
舞弊三角论之借口
案例——安然一安达信事件
如何降低财务欺诈的可能性?
减少企业的“压力”与“借口”
遏制欺诈的“机会”
采访实录:两位资深保荐人
第九章 市场操纵
案例——银行操纵Libor利率案
市场操纵在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市场操纵
案例——胡雪岩丝绸操纵案
市场操纵在美国
案例——亨特家族白银市场操纵案
市场操纵在欧洲
案例——世界证券交易的发源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第十章 股东残杀与内部人控制
内部入侵占股东利益
案例——蓝田事件
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
关联交易
案例——安然公司编织的精密关联网
资产重组
案例——“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上市公司”
小股东侵占大股东利益
案例——“捷克伴侣”
股东侵占债权人利益
债权人夺权
案例——卡尔·伊坎
第十一章 其他欺诈
上部分:其他金融欺诈
金融欺诈的历史
案例:“金融界的达·芬奇”的瑞典火柴大王,伊瓦·克鲁格
中国的金融欺诈
案例:星展银行(中国)结构性投资产品
反金融欺诈
下部分:其他市场欺诈
医疗诈骗
合资诈骗
古玩诈骗
美国投资移民风险与欺诈
这个故事像极了今日的房地产运作。窦孩借自己显赫的家族背景,拿到长安西南角的荒地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毕竟在经济统治政策虽然放宽,但对市场贸易限制诸多的封建社会来说,国土的开发可不是一般百姓能做的。加上三万文钱的项目开发费用,注定了当年的开发商有着“国家”这个强硬的后台。
与此同时,当年的长安,可算是世界性的大都会。据《隋唐史》记载:“全城坊,市,棋布星罗,街衢绳直,制度宏伟,自古帝京,曾未之有。”据估计,其面积大概有七十平方公里,而长安城的人口大约也有两百万之多。
当时的长安城也不只是因为大才成为世界大都会的。除去城中的普通百姓,随处可见的也不乏外国友人。那些外国使节另当别论,其余的大多都是商人,古称“胡商”。他们将长安当成了自己的家,生活于此,贸易于此。久而久之,各国的商人汇聚于此,长安城自然而然地也成为了世界性的贸易场所。《太平广记》中记载:“邸店园田遍满海内,四方物尽为所收。”在如此之宏大、商业气氛浓郁的城市开发房地产项目,将商铺出租,必定算得上一笔合适的投资。
最后还要加上当时的时代背景。说到这里,不如让我们先介绍一下,唐朝兴起的公廨钱制度,这为以后的房地产投资,也埋下了不少伏笔。
公廨钱制度起源于隋朝,在《隋书》中这样记载:“先是,京官及诸州,并给公廨钱,迥易取利,以给公用。”⑨意思是说,各个政府机关强行以高利贷的形式,将钱财贷款给人民,将其收入作为公用。发展到唐朝,其形式没有多少变化,但目的变成了官员的薪俸。但这之后的发展,就或多或少地催生了当时长安城内的商业房地产发展。其规定为:允许长安城内的七十多所衙门,挑选一些有资质,有潜力,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商人,每人每月贷款公廨钱四万以上,五万以下,用于商业活动,月息4,000,年利率约100%。同时,如能每月按时准点纳息,交满一年就可做官了。之后公廨钱的政策在不同时期,也依然有着很多变化,但其目的和作用体现出来的,无论最终是好是坏,在一个侧面上,促使了唐朝商业活动的发展。窦骇的身份,长安城的国际位置,以及时代背景,正是以上三点的合力才诞生了房地产投资界的祖师爷,窦孩先生。
像窦孩先生这样的例子,我们还能从唐史和宋史中发现不少,比如说《资治通鉴》第二百八十二卷中记载着:“后唐天福年间,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桑维翰曾经在洛阳大建商铺,建成后也是赁出去每天收租。”再比如《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提及:“诸王邸多置产市井,日取其资”,“时故相夏竦,邸店最广”。
第一段故事中,中书侍郎已经是正三品的官衔,而唐朝的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东西两京,均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特点也很是相似,人口众多,贸易活动频繁。都因重视商业,才将房地产开发推广的目标定位于出租商铺。
而第二段故事发生的年代位于北宋年间。当时的官员在攒足薪水后,常常在开封和洛阳两地购买房产,将房屋用来出租,广置产业。其中也不乏像夏竦这样的三朝元老,宰相级别的房地产开发商。同时随着个人建房开发的案例逐渐增多,政府当然不能甘为人后,必然要在房地产业分一杯羹。所以就有了之后的“修完京城所”这样的,政府旗下专门搞房地产开发的“公司”。
P14-15
非常高兴地得知《疯子、骗子和傻子-一第三只眼看投资》(以下简称本书)一书即将付印并正式出版,我深知这本书倾注了阎志鹏博士、赵妍博士和朱思维博士生的大量心血,因为过去几年中作者多次往返中美两地为本书搜集素材的情景让我印象极为深刻。不止于此,三位作者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普世情怀也让我心生敬佩。
我很荣幸能够成为这本书最早的读者之一,相比较追求理论方法创新和逻辑体系严密的受众面十分有限的纯学术著作,这本书的内容安排及表述方式都很接地气,几乎适合于所有的读者群体。无论是否有足够的金融或投资知识,看完本书后,您都会明白投资市场中的“疯子、骗子和傻子”是怎样炼成的;如果您能够在各种承诺高收益的投资诱惑下,不失理性地追问我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在哪里?风险引致的可能损失到底有多大?那么您便没有辜负本书作者的辛勤付出和良苦用心,并且已经用行动证明了本书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本书广泛涉猎了几乎所有领域内的投资骗局(或陷阱)和市场泡沫,并通过古今和中外的比较,以帮助读者洞悉“疯子、骗子和傻子”的前世今生及动态变化。从疯狂的房地产到遍地开花的高利贷,从投机盛行的证券市场到炒作不断的茶、黄花梨甚至是大蒜和绿豆的商品市场,从层出不穷的各种“庞氏骗局”到手法不一的内幕交易和财务欺诈,不管是明显非法还是披着合法外衣,也无论是个人发起还是公司参与,本书都将为读者们逐一揭示那些高额利益诱惑背后所隐藏的巨大风险,并通过大量的触目惊心的案例,以警示投资参与者在盯着“利(息)”的时候,千万要更注重保护“本(金)”的安全。
本书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很多案例都来自作者的实地调研甚至是亲身经历,大量写作素材都源自作者的街头访谈或对当事人的采访实录,这种身体力行的研究和写作方式,让本书内容更为真实和生活化,因此也有着更好的可读性;并且,这些活生生的案例无时不刻地提醒我们,就在每个人的身边,形形色色的投资骗局和金融欺诈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并如此真实又残酷地吞噬您的朋友、家人、同事甚至是您自己辛勤积累一生的血汗钱,面对这些,我们是否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或家人朋友的利益不受侵害?并且也有作者那种挺身而出的正义感和勇气呢?
真心地希望本书的出版与发行,能够为更多的人普及基础金融知识,帮助普通民众了解投资常识和市场运行所遵从的基本规律,从而让更多即使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也可以具备识别各种投资陷阱或金融欺诈的能力,进而通过减少“傻子”与“疯子”的供给,以实现挤压“骗子”生存空间的目标,并最终让我们拥有一个更为安全、有序、公正和透明的投资市场。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院长 唐海燕教授
本书集众人智慧、发独家声音,选取一手资料,进行二次分析,深度剖析投资市场中的三类人,读来可以鉴人,亦可自省。无论你是投资市场中无奈的老手还是困惑的小白,都会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并引以为戒。
——余方
志鹏等三位博士的新书,立意开阔,纵论古今,横跨中外,以生动的笔触,鲜活的案例,描述了各类泡沫的膨胀与崩塌,深入分析了其背后的经济、文化、心理因素,值得每个人仔细研读。
——王欢
本书以犀利又不失幽默的语言讨论了古往今来各类市场泡沫以及金融市场中的“负面”话题,并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分析,是一本不可缺少的、传统金融学之外的必读之书。
——汤珂
本书对相关的理论及背景有着系统的阐述且提供了丰富的案例,这些理论与实践值得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借鉴。这是近年来难得一见、深刻和发人深省的好书。
——阎东升
本书试图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读者揭露骗子的骗局,藐视疯子的狂想,让身边所有的投资者都不做傻子,它不一定能够成为您的“点金石”,但一定是值得借鉴的“防身术”。
——吕随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