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辽阔东北大地的崇山峻岭、荒原水畔,一支新型的人民抗日武装、一支顽强的雄师劲旅——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诞生了。在此后的14年间,东北抗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顽强不屈,前仆后继,奋力抵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收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棠、亓才、刘华编写的《抗联战东北(1931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4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全过程。
历史的长河往往会淹没人们的记忆,然而这一天,中国人民始终不会忘却——1931年9月18日。
日军在东北农村推行“集团部落”制,强迫分散居住的农民到指定的地点。
唐棠、亓才、刘华编写的《抗联战东北(1931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14年间,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全过程。
丰富的中日双方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组织军政府,当上了海陆空大元帅,他感到自己身居高位,应“内孚民望”,因此对日本强加的无理要求,或予拒绝,或借故推托。
日本军方认为,继续依靠张作霖攫取东北已变得不现实,必须彻底抛弃“同他生死与共的想法”并除掉他。
机会来了。由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联兵讨伐张作霖,处于劣势的奉军节节败退,张作霖无奈决定从北京撤回关外。日本关东军司令官村冈长太郎、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等人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出间谍掌控张作霖的行踪,弄清张作霖乘坐火车逃往关外的时间,并搞清了列车经过的沿途各站点,最后决定在沈阳车站西北皇姑屯,南满两条铁路交叉处的桥洞下手。打算在桥下安放炸药,一旦张作霖乘坐的火车到达桥上方,即引爆炸药炸毁列车,除掉张作霖。为确保爆炸效果,日本人在桥下安放的黄色炸药足足有30麻袋。
1928年6月4日5日寸30分左右,当张作霖带领他的众多重要幕僚、随从正在他们乘坐的专列上呼呼大睡时,列车到达皇姑屯。随着轰然一声冲天的巨响,桥毁车翻,张作霖所乘的第8节车厢腾空而起被甩出几丈开外,张作霖身受重伤,当日一命归西,其他随员死伤无数。
日军制造皇姑屯事件只是要炸死张作霖就完事了吗?不!按照日军预订的计划,河本大佐事先在沈阳大和饭店前集结1个旅的兵力,待事件发生后,再令参谋尾崎上尉紧急集合关东军,同张作霖卫队交战,搅乱局势,尔后以“维持治安”的名义出兵占领沈阳乃至东北。但是由于日军内部没有协调好,阴谋未能得逞。田中内阁的外相冈田启介后来在供词中说:“如果那时能够紧急集合的话,大概‘满洲事变’(指后来的“九·一八”事变)当时就会发生。”由此可见,炸死张作霖只不过是“九·一八”之前日本武装侵占东北的一场预演而已。
张作霖死了,日本人武装占领东北的阴谋却没有得逞,更没想到的是换来了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东北易帜”。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总揽东北军大权,决心与国民党联合。日本人恼羞成怒,又开始大肆制造武装入侵的舆论。
首先制造“满蒙非中国领土”说。1929年12月,当时作为日本外交最高负责人的外务大臣松冈洋佑在广岛市召开的太平洋调查会议上,恬不知耻地叫嚷:“在日俄战争中,日本向满洲投入了20亿日元的战费。这笔费用在1O年之内,连本带利就可达60亿日元,中国偿还这笔钱了吗?”“日本在满洲还损失了10万宝贵的生命,这是用金钱换不来的。”这就是松冈的强盗“逻辑”。
1931年9月6日,日本政友会头目森恪抛出《紧迫的满蒙对策》,不但重复了松冈的陈词滥调,而且进一步声嘶力竭地鼓吹道:“日本消耗了20亿国费,并以10万同胞之血,好不容易才把俄国势力从日本的生命线和满洲人故乡——满洲里驱逐出去,并以和平的开发政策取代武力的封锁政策,在满洲各地进行经济建设。”
9月,他在名古屋演讲中竟然宣称日本对东北的侵略是为中国人民立了天大的“功劳”,并且直截了当地说:“满蒙并非中国的领土……是满族的领土。我们所说的中国,是指中国本土的十八个省。”妄图把东北从中国的版图上分离出去,其侵略野心可谓是昭然若揭。
其次是“满蒙生命线”说。日本人胡诌说中国东北地区是日本的“利益线”,“满洲为日中两国国民共同生活的地区”,“中国为日本海外发展的第一线,每年移民一万尚不为多”等奇谈怪论,这就是日本到处散布的“满洲生命线”说,其目的何在,是不言而喻的。
还有就是“武装占领满蒙”说。日本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为大造事变和战争舆论,抛出这样的谬论:“发源于中亚的人类文明,分为东西两支,各自发展,两个文明现已形成隔着太平洋而互相对峙的局面。对峙发展到一定程度便要通过战争走向统一,从而创造最后最高的文明,使人类文化进入黄金时代。”
厚颜无耻的歪理在入侵者的嘴里倒变得冠冕堂皇起来,赤裸裸的侵略,偏要堂而皇之地戴上文明的桂冠。P4-5
爆发于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成功抵御外来侵略,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战例,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屡遭外辱、屡战屡败之后取得的唯一一次伟大胜利。然而,中华民族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这场战争中,国共两党也都为此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记住这段历史,颂扬抗战英雄,并将全民族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下去,对于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乃至对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大陆尚没有一套系统、全面介绍抗日战争,特别是包括国民党军队在抗日前线正面战场的全景丛书。在海峡两岸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今天,编辑这样一套在大陆出版,已经到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时候。
由长城出版社组织、策划、撰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丛书》,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5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丛书作者均是当今军史、战史、军事文学及军事研究领域著名专家、学者、文学大家,参与创作及编辑。该套丛书通过不同渠道征集了反映中国抗战的万余幅历史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那场铭刻于史的战争,直观、真实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本套丛书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并且得到了台湾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及国民党党史馆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这套丛书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正面战场
涵盖了长城抗战影像全纪录、平津抗战影像全纪录、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像全纪录、淞沪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太原大会战影像全纪录、南京保卫战影像全纪录、徐州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武汉大会战影像全纪录、长沙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桂南会战影像全纪录、枣宜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原抗战影像全纪录、中条山会战影像全纪录、滇缅大会战影像全纪录、滇西反攻战影像全纪录、缅北反攻战影像全纪录、浙赣会战影像全纪录、常德保卫战影像全纪录、衡阳保卫战影像全纪录、桂柳会战影像全纪录、湘西会战影像全纪录、上高会战影像全纪录、南昌会战影像全纪录、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美国援华空军抗日影像全纪录、东北义勇军抗日影像全纪录、绥远抗战影像全纪录、中国空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苏军出兵东北抗日影像全纪录、侵华日军投降影像全纪录、审判日本战犯影像全纪录,计31册。
第二部分:敌后战场
涵盖了平型关抗战影像全纪录、百团大战影像全纪录、东北抗联抗日影像全纪录、八路军抗战影像全纪录、新四军抗战影像全纪录,计5册。
全书共36册,单册15—20万字左右,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 此套丛书是建国以来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丛书,以报告文学形式全景式反映国共两党共同抗战的图书尚属首次。这是一项具有传承和警示意义的浩大工程。它将昭示后人:中华民族是不能分裂的,中华民族是有能力抵御任何外来侵略的,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比什么都重要!
编者
一切正义的战争都是为了和平,东北抗日联军长达14年的浴血征战,最终的价值仍将体现在这片国土上每一个宁静的夜晚和黎明。当年,抗联将士们在需要用武器来捍卫和平的历史关头,被迫拿起了大刀和步枪。直到今天,这些已是垂暮之年的老战士们依然无法忘记那些为了和平而倒下的战友,无法忘记那支在高山密林间艰苦转战的东北抗日联军。
贫弱的中国东北凭借举世无双的民族意志、智慧和勇敢完成了她应尽的伟大责任。东北抗日联军的奋战,最先开创了世界反法西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战场。东北抗日联军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如果没有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本侵略者的沉重打击,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个进程也许会被改写。
中国有一个传统,叫“多难兴邦”。灾难的本身教育了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华民族从精神上真正站起来了,这是抗日战争最大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