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血染鄂西北(1939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长城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抗日战争战场全景画卷》集海峡两岸抗战研究成果,以纪实文学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描绘了自1931年至1945年间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丛书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大部分,每册均配有百余幅珍贵历史图片。本书是其中的《血染鄂西北(1939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分册,由余红军编著,记录的主要是正面战场随枣会战的抗战影像。

内容推荐

余红军编著的这本《血染鄂西北(1939随枣会战影像全纪录)》全方位、多视角、全景式地记述了1939年5月随枣会战的全过程。此役持续时间不长,中日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在战斗中,中国军人表现出守土卫国、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第一手的历史资料图片,让读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本书兼具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

目录

第一章 风云骤变下的参战各国

 一、武、广失守,战略相持阶段到来

 二、远东幕尼黑阴谋

 三、“以华制华”、“以战养战”

 四、南岳布阵

第二章 舞刀弄剑的冈村宁次

 一、战争狂人——冈村宁次

 二、武士刀指向南昌

 三、剑指随枣

第三章 铁蹄践踏随枣大地

 一、四月攻势

 二、强对强,第5战区对垒第11军

 三、李宗仁的口袋阵

 四、大战,一触即发

 五、血战蒋家河

 六、双沟反击

第四章 险象环生的鄂西战场

 一、上将誓军

 二、“活关公”扬威襄河

第五章 绝地反击

 一、战局恶化

 二、退是为了进

 三、随枣会战成败得失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223团官兵听到喊话,便让开一条路让反正部队向前方阵地移动,所有火力全部向日军倾泻。据第38师警卫营营长栾升堂回忆,此次战斗出奇制胜,4小时的战斗,日军死伤大半,仅剩一小股向随县方向逃走。日辎重联队长被击毙,这一仗共打死日军400多人,打伤不计其数,打坏坦克2辆,烧坏运输车7辆,俘驮马300余匹,焚烧、炸毁橡皮舟、钢板运输艇各30余艘,缴获弹药无数、军用地图数十箱,还有大批药品和给养等。被俘的一名日军下土供称:该辎重联队所输送之物资,系供给主力部队渡河侵犯襄阳、樊城之用的。所携之60艘运输艇一次可输送一个大队的兵力。

当年才17岁的于书训老人清晰记得,当5月7日日军打过来时,老百姓都躲到山北沙河村去了。5月10日仗打起来的时候,板桥店到田家集之间,尘土飞扬,黑烟四起,枪声大作,战斗非常激烈。第二天回村一看,大家畈变成了一片废墟,地上落了一层被子弹打落的树叶和死乌,日军的尸体随处可见,村口约半里路长的地段,是人和马死得最集中的地方,仅村口的一个稻场上就死了20多人,旁边的堰塘里死了10多匹战马,死在村内的共有100多人。

由于该辎重联队的覆灭,日军渡河攻击襄樊之计划落空。

中午,吃了大亏的日军又由田家集增援。700余人,猛扑第223团。由于日军来势勇猛,黄维纲电请张自忠派队驰援,张自忠命令黄维纲告诉各级指挥官:“只许前进,不准后退!敌人快被我全部击溃。我军困难,敌人比我们更加困难,要争最后五分钟!”并答应派一个骑兵营向日军左侧背迂回。

双方激战通宵,第38师上下一心,鼓足拼劲将敌击退,日军一部回缩田家集据点固守,一部向东北逃去。

此时,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已由襄阳移驻谷城以西的石花街,李宗仁也打完了手中最后一张牌——第41军进入襄阳及唐河右岸既设阵地。

可能是长官部迁移匆忙的原因,自9日起至12日,战区与第11、第31、第33集团军所属各部间的通讯,几乎是完全中断,李宗仁对各方面的情况缺乏掌控。

远在重庆的蒋介石因此得不到系统的战况报告,开始乱下命令,先是要“张集团攻击钟祥以北之敌,应令刘和鼎军协助”,随即又补充更正“张自忠部尔后须准备以南漳附近山地为游击根据地,孙震部尔后须用于保康方面山地,担任对襄、樊方面之游击”。

实际上,右集团军在张自忠渡河督战后,战况正逐步好转,第38师在田家集交战的同时,第37师克复丰乐河、清水桥,第132师河东部队成功截断了长寿店以南日军交通线。张自忠还得到重要情报,第38师从一名日军参谋尸体上搜出作战计划示意图一份,示意图上明确标注了日军出动的部队番号和各部推进路线,对了解日军的行动计划起到了很大作用。

因与战区联络中断,张自忠于11日直接向重庆呈报战况进展,重庆当即转告李宗仁、李品仙、孙连仲、汤恩伯、刘汝明、覃连芳等部注意。

12日,蒋介石又致电程潜、李宗仁:“张自忠刻亲在襄河东岸指挥二神庙、丰乐河、陈家集、亭子山、方家集、峪山之线我军,猛力侧击向北突进之敌,叠有斩获,战况顺利。”

除了第33集团军,右集团军所属第55军、第67军等部及江防军指挥的第44军、第26军等部,也不同程度在京钟路、汉宜路附近展开袭扰日军后方的行动。

第55军最初只投入第29师一个营过河进攻肖家店,在新集与300余日军发生遭遇。5月5日,张自忠令曹福林“迅派有力部队向京钟路攻击,占领李家集至肖家店,破坏其交通通信,截断敌之联络补给,以牵制敌之北进”。

6日,第5.5军依然没有大动作,张自忠再令曹福林“迅以强大部队由沿山头西侧地区渡河,向敌侧背袭击,阻敌北进”。

据曾经担任过第55军野战医院院长的于敏梓回忆,曹福林当时在军中有人称他为“曹肉头”,说他太老实,对上级不挑肥拣瘦,只知服从。但从曹福林对张自忠的命令执行来看,于敏梓显然不够了解他的军长。

7日,第55军遵令派兵一团由沿山头附近渡河,向二神庙侧击日军,另以一团向京钟路以北活动。而这两个团直到8日晚间才由沿山头西侧渡河,向洋梓推进。张自忠过河督战后,第55军出击兵力有所加大。

11日,第222旅主力将朱宝桥及道路彻底破坏,向长寿店挺进。第29师一团破坏京钟路桥梁3座、公路多处,除留少数部队在肖家店警戒外,其余全部向洋梓方面运动。

第67军严格执行张自忠“应以有力部队向钟祥侧击,牵制敌之北进”的命令。

P201-202

序言

1939年5月,侵华日军为了解除中国军队对平汉线交通的威胁,确保武汉占领区,打通威逼四川的通道,决定消灭中国国民党军队第5战区的主力,于是向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中国军队与之展开为期20余天的会战,史称随枣会战。由于此战东起平汉铁路南段,西至汉水,中间有襄阳、樊城等著名古城,因此日军称之为襄东会战。

武汉会战后,日军因占领地域过广,导致兵力分散,因此停止战略攻势,转攻为守,实施反消耗战,力图巩固占领区,中国军队为了牵制日军,在各战区发动以积极袭扰和牵制为目的的“四月政势”。第5战区从东、西两面向平汉铁路南段进攻,压迫日军侧翼。汤恩伯指挥的第31集团军主力,由湖北移驻枣阳,加强了第5战区的实力,使日军侧背受到威胁。为巩固武汉占领区,华中日军第11集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第3、第13、第16师及骑兵第4旅,由信阳、应山、钟祥一线,向桐柏、随县、枣阳方向发动进攻,企图围歼中国国民党军队第5战区主力部队,随枣会战随之展开,第5战区司令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依托桐柏山、大洪山山区,据守重要城镇进行防御,并实行反击。

4月底,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配备大量火炮、战车和飞机,沿襄花(襄阳至花园)及京钟(京山至钟祥)两条公路分进合击,发动奔袭战,企图运用两翼包围和中央突破的战略,围歼中国军队第5战区主力于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的随县、枣阳一带并占据随枣地区。

此次会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4月30日至5月13日唐河被占为第一阶段,此阶段以主力消耗战开始,日军逐步布成大包围的态势。

从5月14日收复唐河到5月20日日军溃退至大别山以南原有阵地为第二阶段,此阶段以中国军队侧翼分段袭击开始逐渐形成反包围的态势。

5月21日以后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军队开始向武汉外围取攻击态势,日军则以集中残部攻击右翼钟祥作以攻为守的打算,然后退回原地形成休战状态。

大致的作战进程为:

4月30日,日军第3师团向驻郝家店、徐家店的中国军队第84军进攻。

5月1日,驻钟祥、京山方向的日军第16、第13师团主力和骑兵第4旅,在飞机、战车及火炮支持下,向钟祥以北张公庙、楼子庙的中国军队右翼兵团张自忠所率第33集团军第59军之第180师及第77军之第37师阵地发动进攻,试图由大洪山和襄河之间的地区进攻枣阳。中日双方军队在襄花公路沿线和钟祥方面展开激战。

5月2日,日军向高城汤恩伯部第13军发起攻击。同时向塔儿湾左翼兵团李品仙部第11集团军第84师阵地进攻。双方激战4日,日军施用化学武器,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放弃高城及塔儿湾,退守溧水。

5月3日,日军第3师团等从信阳和应山向随县与桐柏进攻,企图包围李品仙的第11集团军和汤恩伯的第31军的主力。

5月4日,日军突破长寿店两侧守军阵地后,以主力沿襄河东岸向枣阳方向突进。激战至5日17时,日军突破中国守军阵地并向中国守军第45军第122师阵地攻击。中国守军第180师据守长寿店掩护主力退守黄起庵东西之线:第379币退守姚家河一线;第38师一部进驻流水沟。中国军队顽强阻击,并不断以襄河西岸的部队渡河侧击北犯日军,但日军仍乘火力优势,突破守军防线。日军与中国国民党军队第84军激战两昼夜后,又夺取了塔儿湾阵地,中国军队被迫放弃高城,向西转移。

5月5日,日军第3师一部向天河口市发起进攻,被中国军队第31集团军阻击,并于两天后夺占天河口。

5月6日,日军攻占长寿店,突破黄起庵后向北急进,并猛攻第122师温家庙一带阵地。中国守军分别在厉山、江家河、奉乐河、姚家河、流水河、双河、张家集一带侧击日军。

5月7日,日军继续向北突进,突破中国军队第77军防线,攻陷守军张家集、双河阵地,枣阳城破。

5月8日,日军占领枣阳,分南北两路向中国军队两翼攻击,企图对桐柏山、大洪山的中国军队主力实施大包围,向茅茨畈、新集进攻,双方在茅茨畈、新集展开激战,高城日军向厉山阵地发起进攻,与中国军队第84军展开激战。驻信阳的日军第3师第29旅也向桐柏进攻。

5月9日,中国国民党军队第5战区长官部退驻谷城石花街。

5月10日,日军先后攻陷湖阳镇和新野,并向唐河及枣阳东北地区推进,直指襄樊。

5月12日,日军夺取唐河,并一度占领南阳。另一方面,驻应山方向日军第3师团主力亦发起进攻,连陷吴家大店、徐家店。日军第3师团第29旅攻陷桐柏。

由于日军先后占领桐柏、高城、三阳店、唐河、新野-线,即将合围桐柏急令第31集团军主力,会同第1战区第2集团军由河南西部保安砦、西兴集南下,向唐河、新野一带反击。同时,命令在大洪山、桐柏山担任游击任务的第39、第13军向唐县镇、枣阳攻击,牵制日军西进,又命令襄河两岸部队堵截日军退路。

5月13日,中国军队增兵南阳。

5月18日,收复东洋湾、老营、张家湾及峪山。

5月23日,收复随县。此后日军退回钟祥、应山等原驻地,恢复战前态势,随枣会战宣告结束。

随枣会战,日军动用兵力11.3万余人,中国军队22万人,经过20余天你来我往的争夺与反争夺式的拉锯战,中国军队虽然也受到了较大损失,但击退日军4个师团的进攻,毙伤日军1.3万余人,日军遗尸5000余具,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的目的。更为重要的是,这场战役与抗战初期死守一城一地的方法不同,虽然在战争开始曾经丢失若干城市,但最终仍顺利收回,表明中国军队不仅有能力进行运动战,也具备了一定的攻坚战能力,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作战中大部分军人表现出守土卫国,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能做到协同配合,但也存在为保存局部实力而抗令不遵、畏缩不前、作战不力、临阵逃脱的情况,兵力使用上欠灵活,曾一度陷于被动局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