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导言
一、选题缘起与相关背景
二、基本架构与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 历史渊源
第一章 影响阿奎那的三重语言哲学传统
第一节 古希腊语言哲学传统
一、从哲学语言到语言哲学
二、柏拉图语言哲学
三、亚里士多德语言哲学
四、斯多亚学派的语言哲学
第二节 犹太教语言哲学传统
一、斐洛的寓意解经与逻各斯学说
二、迈蒙尼德的否定性描述理论
第三节 基督宗教语言哲学传统
一、奥古斯丁的符号论
二、波埃修的意指理论
三、伪狄奥尼修斯的神秘神学
第二部分 基本论域
第二章 命名与意指理论
第一节 名称的施加
一、命名的原则
二、名称的由来与所指的区分
第二节 口语的意指
一、意指的秩序
二、口语有何种意指
三、口语意指的多样性
第三节 与意指相关的两个重要区分
一、被意指事物与意指模式的区分
二、指代与意指的区分
第四节 命名与意指理论的神学意蕴
一、命名上帝的知识论基础
二、神圣名称及其意指
第三章 内在语理论
第一节 内在语与外在语
一、内在语与外在语的区分
二、内在语与外在语的关系
第二节 内在语与认知活动
一、内在语在认知活动中形成
二、内在语的认识论本性
第三节 内在语理论的神学应用
一、内在语理论与三位一体教义
二、内在语理论与创世教义
三、内在语理论与道成肉身教义
第四章 类比理论
第一节 类比理论的希腊渊源
一、一多关系问题与类比思想的产生
二、亚里士多德的类比思想
第二节 逻辑类比
一、类比词的逻辑语义特征
二、类比(词)的类型
三、隐喻与类比
第三节 形而上学类比
一、对巴门尼德所谓存在者的“一”之批判
二、存在者的范畴类比
第四节 神学类比
一、对神圣名称的类比谓述之论证与阐释
二、对超越类比的可能性之形而上学辩护
第三部分 当代效应
第五章 新托马斯主义与当代宗教语言之争
第一节 宗教语言面临的当代挑战
一、逻辑经验主义否定宗教语言的意义
二、巴特新正统主义否定谈论上帝的可能性
第二节 新托马斯主义回应当代挑战
一、科普斯敦对逻辑经验主义的批判
二、马斯科尔辩护如何能够谈论上帝
三、K.拉纳论证谈论上帝何以可能
结语
缩写表
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