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杨克伟//金悦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杨克伟、金悦著的《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为“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之一。

杨丽坤是我国少数民族著名演员,由她主演的《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两部电影,曾享誉中外影坛,更为云南的旅游文化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两部影片已成为大理和石林的永恒广告。

本书以详实生动的资料记述了杨丽坤坎坷悲欢的艺术人生。

内容推荐

她是我国著名舞蹈家和电影表演艺术家。她出生在宁洱县磨黑镇的一个彝族家庭。她十二岁进入云南歌舞团,凭着舞蹈天赋和刻苦训练,十六岁时就成为团里的主要演员。她十七岁时主演了国庆十周年献礼电影《五朵金花》,一时间她随电影《五朵金花》传遍了大江南北,赢得了亿万观众的盛赞。《五朵金花》先后在五十四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创下了中国电影在海外发行的纪录。她在开罗举行的第二届亚洲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女主角——银鹰奖”。她二十一岁时主演了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音乐歌舞电影《阿诗玛》,影片在西班牙第三届桑坦德音乐舞蹈电影周获得“最佳舞蹈片——金片奖”。她就是“共和国六十年最美十二人”之一、“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

杨克伟、金悦著的《永远的阿诗玛(杨丽坤)》以详实生动的资料记述了杨丽坤坎坷悲欢的艺术人生。

目录

引子

青青河边草

 昔日古镇——磨黑

 “大桥头老杨家”

 关于“复兴党”假案

马背上驮来的小姑娘

 远走他乡

 系着红领巾进歌舞团

金花在风雨中绽放

 电影《五朵金花》的诞生

 是“金子”总会发光

 在总理的关怀下成长’

阿着底是个好地方

 头顶“光环”不张扬

 总理指示:“阿诗玛”还是要杨丽坤演

史无前例的悲与哀

 “文革”冲击波

 杨丽坤在镇沅

 周总理挽救了杨丽坤

 解铃还是系铃人

结束语

 上海的隐居生活

 寻找阿诗玛

附录

 金花,向世界微笑

 我和“阿诗玛”的悲欢

 有感于唐凤楼的文章

 给读者和观众的一封信

 来自故乡的怀念

 共和国集体记忆中最美丽的女性

 人民艺术家杨丽坤

 你叫我,我就回来

 永远的“阿诗玛”

 宝山夕晖映金花艺魂长存滇池畔

 丽坤真的走了

 “金花”“阿诗玛”品牌价值超过千亿

 回来了,妹妹你终于回来了

 杨丽坤长眠于金宝山

 磨黑故乡对杨丽坤的纪念

 怀念我的姑妈

 诗说杨丽坤

 “共和国60年最美丽的12人”之一

试读章节

昔日古镇——磨黑

在云贵高原滇南一隅,有一个群山环抱、古木掩映的小镇——磨黑。这里山美水美,依山,徐步东皋,四望平野;临水,湖雾相许,不待云中甘霖而自润。浓荫蔽日,树影筛风……当地人早就说过,磨黑是一棵绰约而挺拔的梧桐树,待凤凰前来栖息。

明末清初,磨黑发现了盐矿。于是,商贾们逐渐云集此地,开采盐矿,一熬盐经商。由于这里的盐矿质量上乘,熬出来的锅盐口感极佳,深受人们喜爱,得号“滇南盐都”。它也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乡,400年前,磨黑就因盐、茶享誉天下。如今,它是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

磨黑镇因盐而得名、因茶而享誉,油盐柴米酱醋茶,中国人的七项基本生活要素磨黑主产其二,甚是了得。

磨黑地处“茶马古道”上,当盛时节,每日清晨四五点钟,这里的大街小巷总是人欢马叫,马锅头们忙着整装备鞍,然后启程……每天都有四五百支马帮队伍出人磨黑,沿着崎岖蜿蜒的茶马古道,将这里的盐巴和普洱茶源源驮出,又将外面的洋货不断运回。

这里的人追求时髦,崇尚流行,街道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排排的商铺,商品琳琅满目,有上海的百货、西藏的药材、缅甸的玉石、法国的香水、日本的洋布……入夜之后,四处灯火通明,秦楼楚馆林立,人气非凡。那时,镇上的学校里就有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被山内山外的人誉为“小上海”。

磨黑又是“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很早就来到这里开展革命活动。1941年,两位共产党党员受组织派遣到磨黑中学教书,并开展地下活动,一位姓曾、一位姓蒋,后遭反动派杀害。新中国建立后,磨黑建了曾、蒋烈士纪念园。磨黑中学先后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全国英模张培英也出生在磨黑镇,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词:“向张培英同志学习,把一切献给党。”

磨黑人说:

磨黑是咸的,因为有遍布的岩盐;

磨黑是厚的,因为有古道的沧桑;

磨黑是红的,因为有烈士的鲜血;

磨黑是美的,因为有金花和美食。

磨黑有许多故事,等待着后人去追忆……

磨黑的传奇故事之一,是好山好水孕育了一个貌比天仙的美丽人儿——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口口相传的“金花”和“阿诗玛”。1942年4月20日,杨丽坤出生在磨黑。

如今,美人虽已魂飞魄散,但她一路播撒的微笑,引领人们翻山越岭、涉水过桥,去寻觅和探求曾经发生在那方水土间的故事。

“大桥头老杨家"  清末,政局动荡,风雨飘摇。在一个大雨如注的夜晚,磨黑镇上来了一位操着南京口音的魁伟大汉,他没有去宿店,却在土地庙里烤干了湿透了的衣服,和十几个乞丐挤着过了一夜。此人沉默寡言,不像掮客不像商贾,骨骼粗大,身板硬朗,一旁的乞丐们猜想,这家伙若非山贼的卧底便是流落的军汉,总之不是一个可以欺负的对象!的确,这汉子不同凡响,他是一名政府认为的危险人物,年轻时参加刘永福的黑旗军,并担任过中级军官,有严重的排满倾向与反清行为,因此遭到通缉。他一路躲躲藏藏,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这个心中仓皇的跑路者姓杨名民生,是“阿诗玛”杨丽坤的祖父。

天高皇帝远的磨黑让逃命的人产生了安生的念头,磨黑不大,却给予了背井离乡的流浪汉莫大的温暖。眼看着这兆祥和安宁的山水,杨民生决定留下看看。他来到大盐户李财主的家中,当了一名帮工。

杨民生善于学习,很快就掌握了熬盐技术,成为一名得力的盐工。他聪明伶俐,相貌英俊,识文断字,且身材高大又舍得出力,东家很快便喜欢上了他,继而想招他为婿。杨民生自是非常愿意,不久便娶了主人家的小姐为妻。在老丈人家生活一段时间后,杨民生另立门户,自己出来开矿熬盐,发展产业。

杨民生吃苦耐劳,经营有方,很快便有了积蓄,他盖起了房子、建起了盐灶。房屋建筑风格为当地典型的“三坊一照壁”。

P006-009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人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23: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