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智编著的《中国三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与协调性研究》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阶段和相互关系入手,以农业和农村为中心,分析我国“三化”发展的相互影响,测算相互之间发展的协调度。通过古典区位理论、二元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解释了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变迁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说明发展中国家从落后农业国向发达工业国的转变,基础是通过工业发展,带动现代城市的产生,继而实现农业现代化。“三化”发展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为工业化提供生产要素,为城镇化发展创造需求;工业化是主导,为城镇化提供产业支撑和资金支持,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经营方式;城镇化是载体,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土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环境。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表现出一定的优先程度和相互关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赵颖智编著的《中国三化发展的内在关系与协调性研究》从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阶段和相互关系入手,对“三化”发展阶段进行划分。以农业和农村为中心,分析我国“三化”发展的相互影响,通过构建农业一工业一城镇复合系统(AIUCS)来测算相互之间发展的协调度。最后基于研究分析结果,提出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二、工农关系: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三、城乡关系: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四、三者的关系: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五、现有研究的主要不足
第三节 研究计划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拟创新之处和不足
一、拟突破和创新之处
二、主要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现代化进程中“三化”发展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三化”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古典区位理论
二、二元经济理论
三、增长极理论
四、制度变迁理论
五、小结
第二节 现代化进程中“三化”发展的内在关系
一、工农关系
二、城乡关系
三、“三化”关系
第三节 “三化”发展的阶段划分
一、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
二、农业现代化阶段划分
三、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四、“三化”同步发展的阶段划分
本章附录
第三章 中国“三化”发展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中国“三化”发展的演变
一、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二、中国处于农业现代化初步实现阶段
三、中国位于城镇化加速期
四、中国“三化”发展阶段的演变
第二节 中国工农关系的演变
一、中国工农关系的演进过程
二、中国工农关系演变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中国城乡关系的演变
一、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过程
二、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农业—工业—城镇复合系统(AIuCs)的建立
第一节 AIucs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
一、AIucS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二、AIuCs评价指标体系的测算方法
第二节 农业现代化系统的构建和测度
一、农业现代化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农业现代化系统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
三、农业现代化系统评价体系的测算步骤
四、农业现代化系统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系统的构建和测度
一、新型工业化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
三、新型工业化系统评价体系的测算步骤
四、新型工业化系统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
第四节 新型城镇化系统的构建和测度
一、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的选取
二、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
三、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体系的测算步骤12l
四、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
第五章 基于AIuCS的“三化”协调度测算
第一节 AIucs各子系统协调度测算
一、子系统协调度测算方法
二、农业现代化系统协调度发展状况
三、新型工业化系统协调度发展状况
四、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度发展状况
五、AIucs子系统协调发展状况小结
第二节 AIucs子系统间协调度测算
一、子系统间协调度测算方法
二、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系统协调度测算
三、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度测算
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协调度测算
五、AIucs子系统间协调发展状况小结
第六章 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实现三个承载力与“三化”的协调发展
一、经济承载力
二、社会承载力
三、环境承载力
第二节 “三化”协调下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措施
一、加大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条件
二、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转变,带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三、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链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