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格致斋重续石头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格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八十二回 贾探春受封嫁海疆 林黛玉对月叹别离

且说探春便随了玉钏去王夫人处。众人皆有所疑虑,又不好说破。只见赵姨娘带着小鹊儿进来,众人知她素日和探春不睦,每次来探春总是怄气,若恼了大家不好看。众人见她来,也不多语,各借故离开。那赵姨娘假意略笑,便在探春书房让小丫鬟倒茶,她便自斟自饮,等探春回来。

宝玉和黛玉同路,一路送黛玉回潇湘馆。时值午后,又在深秋,只见石子小径苔深露滑,落叶片片。黛玉不禁阵阵寒意,止不住咳了几声。宝玉忙拉着黛玉的手道:“如今天又渐冷,你如今药可按时吃?看你穿得也单薄,也该添了披风出来才是。”黛玉推开宝玉的手,笑道:“哪里就这么冷死我了?药倒还是吃,紫鹃每顿都打发我吃。有时夜长了,我倒不记得。”宝玉笑道:“亏得紫鹃,她是极好的。要不是她,你得忘了多少次药。”黛玉点头道:“如今也愁不到这里。宝姐姐如今是出园子了,二姐姐又没了。近日园子里总是冷冷清清,云丫头近日也不太来,好不容易才来,老太太又叫了她去。如今园子里只有探丫头、四丫头和大嫂子。我最近常想着,若有一天我们都散了,可不知如何呢?”黛玉生性喜散不喜聚,虽是如此,见大观园满满零落,仍不免伤感落泪。

宝玉见黛玉如此,知她伤心,便笑道:“你放心,便是大家都散了,我们化成灰,也在一起的。”黛玉啐了他一下,道:“如今一年大二年小的,还说这么不正经的话。那些年你为这些浑话受了多少打,也不知悔改。”宝玉在树边停下,正色道:“你知道,我是不悔的。便是老祖宗、老爷、太太在这里,我也是不悔的。”黛玉听了,立在树下,风渐吹过,也不言不语,竟然怔住,眼泪便流下来。

宝玉连忙拿出帕子,黛玉也不说话,接了帕子慢慢抹眼泪。宝玉还想说些话,被黛玉止住了:“你不用说,你的话我都明白了。”

两人又相对无言了一会,黛玉又掉了一会子眼泪。片刻,黛玉笑道:“我近日却觉得心口酸,但眼泪却不如往年多呢。”宝玉笑道:“妹妹又说笑。”当下天色将暗,宝玉便把黛玉送回潇湘馆,看着黛玉进去了,又看着园中的秋色渐渐黯淡,月色升起,方慢慢踱回怡红院。

袭人见宝玉回来,便端出了已经沏好的枫露茶。宝玉闷闷不乐,坐在一旁叹气。袭人道:“可是为二姑娘的事情伤心了。”宝玉不答。秋纹此时端上了银耳燕窝羹,宝玉喝了两口便放下了。自晴雯、芳官、四儿等人去后,怡红院也日渐冷清,宝玉与袭人、秋纹等亦言语渐少,有时也知袭人她们暗暗心冷,但每每思及往日热闹,便又心灰意冷,常在书房一角独自发愣。

袭人见他这样,恐他为迎春、香菱之事闷出病来,便引开话道:“宝玉,昨儿老太太送的两碟桂花糕。你说三姑娘爱吃,今儿我让秋纹送去了一碟。”宝玉点头道:“正是。她一直喜欢咱们的白玛瑙碟子,有没有给她送过去?”袭人笑道:“我已经让秋纹装着桂花糕一起送过去了。”宝玉点头道:“她既喜欢,就不必拿回来了。”秋纹笑道:“可是呢,我去送的时候,赵姨奶奶在。我也没多说,和她们几个说了几旬,放下就走了。”宝玉喝了两口银耳燕窝羹便放下了,沉思片刻道:“三妹妹去太太那里了,不知什么事情。”

正说笑间,只听平儿在院子里道:“你们几个说什么?”袭人忙掀开红绸软帘,笑道:“是平儿,快进来。”

平儿进了书房,袭人忙让了平儿坐了。平儿笑道:“我先给你们送来这个月的月例。”秋纹端来了茶。袭人笑道:“你们奶奶病好些了吗?自老太太八十大寿后,她就一直病着。可不知什么病?”平儿叹道:“快休提罢。我们奶奶犯了旧疾,已经一连病了一两个月了。如今也不太管事,现在还是大奶奶、三姑娘管着,有些事情太太亲自管着。有时太太大奶奶姑娘们管不过来,少不得又是我们奶奶从病床上起来挣命。”袭人道:“这可怎么好?”平儿道:“如今也是没有法子,今天宫里又来人,我们奶奶又少不得当了两个金项圈。”说着,摇头叹气。袭人道:“这也亏得琏二奶奶,换了别人,再不能够的。”平儿冷笑道:“既这么着,也有人派我们奶奶不是。”袭人道:“难不成是大太太不成?”平儿便不言语。

秋纹端了银耳燕窝羹上来,对平儿笑道:“平儿姐姐,你尝尝这个。”平儿笑道:“如今外面可省着做饭了,你们还吃这个。”袭人叹道:“宝玉这阵子一直病着,老太太独独从自己那里省下的,每日送一两给宝二爷,送一两给林姑娘。且当着大太太二太太都说了,这是老太太的体己,不必动官中的银子,这才堵了多少人的嘴。”平儿笑道:“既这样,我就更不敢吃了。”袭人笑道:“你这小蹄子,快吃了给我们说正事。你若不吃,宝二爷会说我们怠慢了你。”宝玉在一边点头,平儿方接了碗,笑着吃了两口便放下了。

平儿使了个眼色,袭人让众人退后。平儿方叹道:“我们奶奶特地叫我来一下,近日事情太多,叫大家不要乱说话。如今比不得从前。今日二姑娘的事情传进来,太太把二奶奶叫去了。都在说怎么瞒老太太,可怜二姑娘新婚才两三个月。”袭人道:“这事大太太不管么?”平儿冷笑道:‘‘怎么管?大老爷都不管。”袭人道:“那琏二爷不管?”平儿冷笑:“我们爷,今儿早上听得了,只骂了几声那个死不了的孙绍祖,正要去理论,便被我们奶奶拦住了。我们奶奶说,大老爷都不管,还拿了孙家的五千两银子,也不知是真是假。琏二爷又怎么管?我们二爷又骂了几句,便没有下文了。”宝玉听到这里,突然放声大哭,只觉迎春一生与世无争,却遭此惨景,赦老为了银子也不管。他想着迎春一生如此凄凉,不禁悲从中来。众人忙劝,袭人道:“你伤心难过是自然的,但你若如此,老太太就知道了。如今大家都瞒着老太太,你这一闹,又要说你多事。平儿姐姐本来就是来让大家小心说话的,你这样一来又白白连累了她,何苦来?”宝玉渐平复,叹道:“我只可怜二姐姐。”

袭人亲自打了一盆热水,服侍宝玉洗净了脸,方罢。又转回悄悄问平儿道:“这会子来,可又是什么大事?”平儿道:“如今又有一件大事,你们先不要往外说去。下午宫里有人来,我们家又有喜事。据说三姑娘被宫里封为了郡主,过些天便要嫁给一个番邦的王爷做王妃。这可不是我们家近日最大的喜事么。”袭人听了甚是惊奇,亦为探春高兴。独独宝玉,又似傻了一般,恨恨叹道:“可怜三妹妹,这远去了海外,哪里有回来的道理?以后连见面都难了。园子里的姐妹们,这一个个如今便都要散了!”P7-9

书评(媒体评论)

红楼问世,残篇伤人,不知多少人拿起笔来欲一补憾事。然高峰难及,被斥为狗尾续貂。如同维纳斯的断臂,人们认可的唯有残缺。即便如此,作者却呕心沥血,做这等“愚不可及”之事,明知不讨巧,却“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乃因心中的信念、社会的担当,作者虽无夫子的使命感,但这份痴狂却并无二致。续写红楼于她,不是一部作品,乃是了自己一个梦想,还自己一个夙愿。历经岁月,增删数遭,真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林子

我曾经以为聪明与天分是成就一个人的决定因素,但在时间的打磨中,聪明与天分的光彩总会褪去,熠熠生辉的是不忘初心的坚韧与执着。

——宁静

目录

第八十一回 痴香菱枯木返故乡 苦迎春中山恨无常

第八十二回 贾探春受封嫁海疆 林黛玉对月叹别离

第八十三回 清明日洒泪别故乡 伤怀月回首忆顰儿

第八十四回 卫若兰射敷拾麒麟 史湘云出闺成眷属

第八十五回 闻雀鸠顰儿十独吟 悲祸端元妃长生殿

第八十六回 宁国府降罪石扇案 史太君闻讯泰山倾

第八十七回 白绫尽鸳鸯殉旧主 猢狲散凤姐独难支

第八十八回 谣言起颦儿渐绝粒 梦境处宝玉若失玉

第八十九回 潇湘馆鲛泪尽痴情 茜纱窗冷月葬花

第九十回 贾宝玉寒林寄漠漠 薛宝钗还稿忆顰顰

第九十一回 叹顰顰失玉丢通灵 念去去出家抛尘缘

第九十二回 贾宝玉参禅悟禅机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三回 王熙凤知命强英雄 薛宝钗借词含讽谏

第九十四回 贤宝钗理家明大义 王熙凤病重牵红线

第九十五回 水月庵宝玉祭空尘 金陵地霸王惹风波

第九十六回 焚花散月宝琴流离 泣泪含恨凤姐扫雪

第九十七回 断窃玉宝钗明事理 逢因果凤姐强被休

第九十八回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贾惜春独避栊翠庵

第九十九回 王熙凤哭向金陵府 贾宝玉冷遁绛云轩

第一百回 大厦倾百年付一炬 遭不测抄捡宁荣府

第一百零一回 狱神庙茜雪慰宝玉 宁荣街贾芸遇金刚

第一百零二回 贾宝玉雪夜悟山门 刘姥姥报恩救孤女

第一百零三回 花袭人有始又有终 蒋玉菡忠义奉宝玉

第一百零四回 薛宝钗金簪雪里埋 贾宝玉雨夜击木柝

第一百零五回 湘江逝寒塘渡鹤影 楚云飞红颜抗枯骨

第一百零六回 黄叶村寒冬噎酸薹 悼红轩雪夜围破毡

第一百零七回 史湘云联诗慰风雪 甄宝玉送玉证前缘

第一百零八回 太虚境幻识红楼梦 甄世隐归结石头记

序言

《红楼梦》在中国,正如莎士比亚戏剧在英国,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正如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一千个人读《红楼梦》,也会有一千种结局。

《红楼梦》未完,如骨鲠在喉。曹雪芹先生所作原本八十回《石头记》,可谓家喻户晓。可惜后三十回失落无考,通行本为乾隆年间高鹗所作,我们从小看的应该是这个版本。

我第一次知道《红楼梦》,是五六岁的时候,奶奶带我去看电影《红楼梦》。当时我记不得电影的故事情节,只记得宝哥哥与林妹妹,结局很悲伤。后来就忘了,直到小学四年级,那年暑假翻老爸的书柜,见到一套《红楼梦》,觉得非常好奇,拿了就往下看。其实有好多看不懂,好在那套《红楼梦》有许多老爸手写的评注,我就囫囵吞枣,一边看情节,一边看评论,看不懂的就跳过去。

当时看的是热闹,只看大致的故事情节,只看宝玉和林妹妹。那些诗词歌赋,通通看不懂,一路跳过去。记得那年暑假,每次看书前爸爸都督促我洗手,洗完了以后放到太阳底下晒,直到有了阳光的味道,才可以去翻《红楼梦》。我废寝忘食地读着红楼。还记得一个晚上,台风来了,下着暴雨,我点着灯在书桌前,院子里听得见噼里啪啦的雨声,当时我正读着潇湘馆下雨,很有那样的意境,而父母就在我身边。

小孩子的《红楼梦》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宝玉和林妹妹的故事。明显的感觉是看到八十回后不好看,跳到了九十七回看到黛玉焚稿就看不下去了。第一次看红楼就到此结束。后来高中毕业之后再看红楼,每一次看感觉都不同,慢慢地会去看诗词看意境,看一些其他姐妹们的故事,再看小人物的故事。很奇怪的是,虽然每次看都会隔几年,但是每次看的感觉都类似,看到八十回后就觉得明显地不好看,基本上看不下去,看了几回就直接跳到最后一回。感觉就像两种思想境界,有时甚至矛盾。

直到工作著千年以后,记得是2005年的夏天,有一位朋友写了一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读后感,我看了觉得很有意思,就找到这本书。看了之后,如获至宝。当时的感觉如同石破天惊,这本书应"-3隐写了作者曹雪芹所要表达的全部内容。

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当时我看了许多关于红楼评论的文章,包括周汝昌先生的各种著作,后来还找到蔡元培、胡适、俞平伯、鲁迅等大家关于红楼梦的各种评论。又陆续看了张爱玲、周思源,以及后来各家各版的红楼评论。

看红楼的各种评论,花了两三年的时间。慢慢的,我形成了以脂本红楼为基础的体系,以曹雪芹的家族史为历史原型,把历史时期放在康雍乾的三朝背景下。由此去伪存真,去掉了一些未必恰当的索隐派以及各种自创流派。

我试着根据脂砚斋石头记版本的提示,以及周汝昌老先生的真本框架分析,在2009年初,完成了《红楼梦》后二十八回的结构分析。当时只是兴趣爱好使然,希望能推断出后三十回的情节。

后来,和一些好友们商量,开始写后三十回。当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红楼梦》。我所作的,是尽我自己的全力,去完成自己心中的,又不负曹公原笔原意的《石头记》。

写作的过程开始比较简单,后来异常艰难。因为熟读红楼,所以用接近红楼语言的文风写作不算太难,但是当时的古诗词是我的弱项。第一次续写红楼我并没有凭一己之力写古诗词,而是请了一位会写古诗词的朋友一起合作。后来因为对于人物命运和总体思想存在着分歧,对于怎样归结红楼梦有着不同见解,所以我决定自己来写所有的古诗词。

从2011年我开始抄读《诗经》,并且从古代诗歌史的角度出发,读了大量的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又看了许多关于《红楼梦》的诗词评论。2013年,我开始尝试写古诗词。当时我试着用古诗词写游记,到了2015年又和好友们一起组了一个诗社。我们常常以诗词相和,又以诗会友,慢慢地融入了一种古诗词的气氛和意境。差不多在2015年初,我开始第二次-5石头记后三十回,前后慢写了两年,一直到2017年年初。

因为《红楼梦》的博大精深,又因为后十回的原结局非常悲惨,我每每写到后十回都不忍下手。但这恰恰是曹雪芹原版《石头记》的魅力所在。我常常写到后来就会融进《石头记》的境界中,有时会惊觉:原来曹公是这样的意思——前三十回的明媚动人往往就是烈火烹油,正是为了对比后三十回的惨败凄惨;大观园的花团锦簇就是为了突出后三十回的悲苍凄凉。就如同曹雪芹的寓意:风月宝鉴正面之美人就是为了突出背面之骷髅,《石头记》断臂之美,处处是凄凉,应了那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

其实曹公后三十回的故事已经全部写成,就在前八十回里。而后曹公泪尽而亡,撒手而去。不管怎样,他已经把所有的谜底全部藏在了前八十回,只待后人去解。

我终于在今年四月,完成了《格致斋重续石头记》的第二稿。当时写完,突然发觉,自己竟然也前后花了十二年的时间——真是恍若人间一梦。

又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几年来的稿子重新整理修改了一遍,完成了《格致斋重续石头记》的第三稿修改。我也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当然这本稿子还有许多未尽之处,但我已尽力,也算不负这十几年的岁月,不负曹公的原版《石头记》。

写作过程中,感谢各位朋友们十年的相伴,尤其感谢后期宁静、涛涛、林子、云儿等好友的陪伴,另外特别感谢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编辑应韶荃老师,以及汪俪、张家启、孙小鱼等各位出版界老师的推荐和帮助。

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妈妈,也是本书的插画作者。因为有了妈妈的配画,这本续书对我而言,显得格外不同。

仅以此书向三百年前的曹雪芹、脂砚斋以及《红楼梦》致敬!

陈格

丁酉年五月二十四日

内容推荐

陈格著的这本《格致斋重续石头记》关于红楼梦的“八十回后”,高鹗有臆测,张爱玲有评判,周汝昌有鉴定,刘心武有揭秘,白先勇和蒋勋也有解读,千人千面,现代人哪怕一个初中生都能对高鹗的后四十回骂不爽。有人辱骂是为了拥护前八十回,还有人则在骂不爽中自成一派坐拥“红学”专家名号。 现时,专家已烂大街,“红学专家”几字怕是更添几分嘲讽。

编辑推荐

陈格著的这本《格致斋重续石头记》是以脂本为基础历时十二年的去伪存真,语言风格不难,古诗词却难;续写不难,由极盛转极衰却难。好的写作者就像好的演员,浸入角色和环境不难,从中走出来却难。 红楼之美在前八十回已有形在,此续既是作者对自己红楼一梦的交代,也是对脂本红迷们的馈赠,文字成书总是美,我敬重作者的执念。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