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似平淡却深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长在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所有反对者反对的都是别人,不是自己。”当我们对某些现象大加指责的时候,都是说的别人,当我们自己去干这种事的时候,会自己给自己找个理由,有了理由就会心安理得。

舒服的生活环境要靠培养和创造。你以善良、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你;反之亦然,言以悖出,还以悖入。你老是让别人不舒服,最后自己也舒服不了。

《看似平淡却深沉》为作者李长在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散文随笔类作品结集。

内容推荐

《看似平淡却深沉》为作者李长在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散文随笔类作品结集,内容涵盖国际、时政、社会、民生和人生等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共分为四辑:品书、品世相、品人物、品人生。有些作品系作者依据主流媒体披露的有社会影响的事件,以独到的视角加以评点,鞭挞丑恶,颂扬正气;有些作品作者则结合自已的亲身经历,感悟生活,以积极的态度探讨人生真谛。书稿中突出体现作者读书探索、独立思考的思想品格,以及融汇贯通、活学活用的艺术追求,感情深挚,胸襟开阔,格调较高,思想健康,与社会主旋律相符。

目录

明天起享受慢生活(代序言)

第一辑 品书

 一纸书信几多情

 请看毛主席如何指挥越南人打败法国人

 王书记推荐的书你看了吗?

 千古一叹周伯仁

 “鱼鳖不可胜食材木”

 政治腐败是国民党失去大陆的根本原因

 送鸡背后有玄机

 这先生不是那先生

 智果同志站出来!

 这幅油画我见过

 首长不要哕唆了!

 立不失容真英雄

 你不是妖怪,我也不是妖怪

 一本书赚了一幅字

 拉纳·米特有良心

 信心比航空母舰更重要

 听听美国专家怎么说

 不要把问题都推给老祖宗

 首长名叫刘必积

 重读《红楼梦》札记(一)

 重读《红楼梦》札记(二)

 重读《红楼梦》札记(三)

 重读《红楼梦》札记(四)

 重读《红楼梦》札记(五)

 重读《红楼梦》札记(六)

 重读《红楼梦》札记(七)

 重读《红楼梦》札记(八)

 重读《红楼梦》札记(九)

 读《瓦尔登湖》札记

 读《鬼谷子》札记(一)

 读《鬼谷子》札记(二)

 我对《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理解

第二辑 品世相

 厦门市长庄稼汉

 合格和优秀,哪个更好些?

 这个老太该掌嘴

 屠呦呦得诺奖,有喜又有忧

 这个女大学生怎么这么傻

 8个县的畜牧局长为何说倒都倒了?

 办公请到办公室

 两个“南大”有何妨?

 政府官员替企业跑盖章,这行吗?

 如果住在别墅里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有的小道消息你还别不信

 自行车戴花干什么?

 这和讲不讲政治有什么关系?

 人民代表人民币选

 县委大院不是越破越好

 莫言原来不读书

 解读刘温丽同志的自我批评

 你知我知,不如路人皆知

 不要动不动就“严打”

 取消食盐专营是福是祸还很难说

 这个局长有点愣

 买得起还要戴得起

 院长阅兵犯大忌

 训练造假、食物造假都是要命的事

 都是简化字惹的祸

 醉后添杯不如无

 脱稿讲话应当成为常态

 党内不准叫“老板”

 最后一个冲上去也是英雄

 做都做了,还怕别人说吗?

 别怕蝼蛄叫,只管种庄稼

 这口气憋了十五年

第三辑 品人物

 陈独秀是个真爷们!

 狂而不妄又何妨

 何如当年身便死

 今天是蒋介石的忌日

 一个理应被铭记的中国女性正在被忘记

 当罢政委当农民

 这个书记好脾气

 全身而退需要勇气更需要自信

 “那时候”是明5时候?

 普京,我喜欢

 从阿利舍尔·乌斯马诺夫想到钱学森

 哥哥我只是个传说

第四辑 品人生

 看似平淡却深沉

 三首词说尽人间事

 别说你不认识我

 侉直猫刁蛮子虚?

 小小病床大乾坤

 假如让我当廷尉

 人生在世要善养气

 锁住闲云不下山

 我到贵州来看水

 你能告诉我哪是北吗?

 千里迢迢来看你

 不要动不动就“老臣以为”

 用积极的眼光看世界

 爸妈是突然变老的

 谁没当过“个别人”?

 假如我不相信你

 莫把粗俗当时尚

 每次喝酒都有理由

 “有时候说话不注意”是缺点吗?

 做一个让别人舒服的人

 说好“大白话”是大本事

 该忘掉的,忘掉吧!

我写点东西是为了防老年痴呆(代后记)

试读章节

一纸书信几多情

1954年3月,毛泽东在杭州组织几个“秀才”起草宪法。有一天工作之余,他给秘书田家英写了一封信,交代他办三件事,其中第三件是关于李淑一的。

年过五十的人都会知道毛泽东那首著名的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首词的发表,使李淑一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能够与毛泽东诗词唱和的人毕竟是不多的。

李淑一是革命烈士柳直荀的夫人,是杨开慧的好朋友。柳直荀被害后,李淑一带着两个孩子,守寡守了几十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李淑一在长沙十中教书。她并没有因为特殊身份受到特殊照顾,只是个普通教师。那时候的共产党人就是这样,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是应该的。党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这是不难理解的。

李淑一“年长课繁,难乎为继”。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课业负担很重,而且收入也不高,难以干下去了。李淑一并没有因此去麻烦老朋友毛泽东,而是别人请求毛泽东“将她推荐到北京文史馆为馆员”。这个位置比较清闲,待遇不低,也很体面。再加上李淑一本来就是学历史的,也算专业对口。只要毛泽东开口说句话,这事应该不难。

但是毛泽东却说:“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毛泽东推荐的人,估计水平也不一般,但是文史馆竟然没有录取。这不仅说明文史馆员“资格颇严”,更重要的是文史馆进人把关很严,不开后门,连毛泽东的面子都不给。

毛泽东批的条子文史馆不买账,他并没有大发雷霆。他很理解文史馆长(我查了一下,这时的文史馆长好像是章士钊),认为文史馆这样做是对的,是认真负责的。在这种情况下,再把李淑一推荐进去,会让文史馆的同志很为难,毕竟李淑一只是一个中学教师。如果再被驳回来,自己也会很难堪。因此,知难而退,“不便再荐”,这个忙我帮不了。

然而毛泽东并不是薄情寡义之人,他想以另外一种方式帮助老朋友。“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自己掏腰包资助她。

毛泽东知道,李淑一这样的知识分子是有气节、讲操守的。“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故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恩赐。如果贸然提出对她资助,会伤了她的自尊,弄不好适得其反。一定要找一个让她能够接受的理由。

找个什么理由呢?“她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给以帮助也说得过去。”你是杨开慧的朋友,当然也是我的朋友。现在你有困难,作为朋友我帮你一把不行吗?这与职务地位无关,完全是朋友之间的事。

毛泽东认为这个理由很充足,但是李淑一会怎样想呢?“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要问问她,但不能当面直接问她,那样的话她会一口拒绝。“请函询杨开智先生转询李淑一先生,请她表示意见。”杨开智是杨开慧的哥哥,与李淑一关系不错,他是一个能说上话的人。让他帮助疏通一下,先征得她同意再寄钱给她。这叫什么?这叫尊重。尊重自己的资助对象,尊重她的人格和尊严。

这段话只有一百来个字,说了一件很简单的事,却是一波三折,环环相扣。这说明毛泽东写这段话颇费思量。他要帮助一位朋友,还站在朋友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要让朋友坦然地、从容地接受帮助。这种真诚、细腻和委婉,就表现在这一段话的字里行间。

我们真的要好好向毛泽东学习,学习他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写文章。附:毛泽东给田家英信的原文

李淑一女士,长沙柳直荀同志(烈士)的未亡人,教书为业,年长课繁,难乎为继。有人求我将她荐到北京文史馆为馆员,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她是杨开慧的亲密朋友,给以帮助也说得过去。请函询杨开智先生转询李淑一先生,请她表示意见。P3-5

序言

明天起享受慢生活(代序言)

当兵几十年,养成个急性子。说话喜欢快人快语,做事就怕拖泥带水,常以快说快干、快打快撤自责责人。不过从明天开始,这一切都要改变了。明天,我退休了。

我辈有幸,生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年代。大干快上,多快好省,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创造。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以快为荣、以慢为耻,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刚练了几天字,发表几幅作品,就成了书法家。凭着先天条件,上台扭扭屁股,哼哼唧唧学几声猫叫,也敢自称歌唱家。投资经商,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墩儿,今年钱投下去明年就想赢利翻番。书记、县长刚上任,就敢大吹: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我们依靠自己的浮躁,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彻底颠覆了厚积薄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怕慢只怕站”这些千年古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早就随着它的主人公李白一起见鬼去了。

前些年有一句话很流行,叫作“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其实世上万事万物的由来与发展,都是一个过程接着一个过程,人的乐趣就寓于过程之中。人生也是一个过程,从幼年、童年、青年,到壮年、老年、暮年,每一个阶段都不能省略。把每一个阶段的过程拉长,就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有一首古诗说得好,“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若活七十岁,便是百四十。”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人生才丰富多彩,才会留下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当你进入老年的时候,你才有资格捋着胡子对孙子说:“爷爷我年轻的时候……”只是很可惜,很多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走的步伐太匆忙,还没来得及品味,人生就转入下一个阶段了。到你发现的时候,已经逝去的时光再也不属于你。这就像我们中国人出去旅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到此一游而已。急得一位哲人大喊大叫:“别走啊,欣赏啊!”

明天早上,不要定闹钟,也不要家人叫早,一觉睡到自然醒。不要怕路上堵车,更不要担心上班迟到。睡醒后不要急着起床,先活动活动老胳膊老腿儿,再睡个回笼觉。慢慢起来,细嚼慢咽,把饭吃完,把家里收拾收拾。带上收音机,到外边走走转转,溜溜看看。回来后逗逗孙子,浇浇花,喂喂鱼。倒上一杯茶,拿上一本书,载上老花镜,沙发上半坐半卧,随意俯仰。午饭后邀三五知己,找地方喝喝茶,聊聊天,搓搓麻。哎哟喂,这不就是神仙吗!

当然了,抽空写点豆腐干,自我欣赏,臭关一番,不亦乐乎?

后记

我写点东西是为了防老年痴呆(代后记)

我的微信和QQ空间很少转别人的东西。我觉得这些转来转去的东西,或者捕风捉影,或者哗众取宠,真正有分量的东西不会太多。我隔三岔五发一篇千字文,不论水平如何,都是我的原创。

我退休以后笔耕不辍,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也没有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我的出发点很现实,预防老年痴呆。

人一上了年纪各种各样的病都来了。凡得病都没有舒服的。尤其是老年痴呆,很可怕。

我有位老首长,是个老八路,老了得了个老年痴呆。他老人家不论春夏秋冬,穿一套老式军装,皮鞋擦得铮亮。夜里睡觉穿鞋上床,说是一旦有情况能快速反应。还有个习惯让家人啼笑皆非。一天三餐全家要集合唱歌,什么“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到敌人后方去”等。这样的老人倒是很可敬,就是家人精力受不了。我就想如果我老了也这样,那怪麻烦的,恐怕老伴和孩子们也受不了。这样一想,就觉得最近记忆力严重衰退,别是先兆吧!

于是就采取点预防措施。做点什么呢?食疗食补太复杂,体育锻炼太费力,打麻将经常凑不够手。读书写字倒是简便易行,还透着几分高雅。就它了。

于是就读书看报,比在职的时候学习还自觉,还认真。我对文艺类的内容不感兴趣,主要是看不懂。我主要看时政新闻。大凡家事国事天下事,好事坏事奇怪事,都比较关心。一般的事扫一眼就过去了。遇到感兴趣的,喜欢瞎琢磨。想来想去,就能想出点道道。偶有所得,就兴奋起来。我不会电脑打字,就用笔写。整理成篇,发在我的QQ空间日-志里,与我的圈内朋友共享。朋友们给点鼓励,不免也洋洋自得起来,感觉好得很。

我过去在职时,也做过文字工作,写过的东西也差不多等身了。但那都是领导讲话和机关公文一类,是作为任务来完成的。假话倒是不多,但大话、空话、套话在所难免,自己早就写厌烦了。现在则不同,没人给你下任务,可以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也不必考虑有没有高度、宽度和深度。不要甲乙丙丁,也不要之乎者也,纯粹大白话,直抒胸臆。当然我也注意讲政治,顾大局,正能量。说话有点微辣,但也是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免得给自己找麻烦。

书归正传。老年痴呆的主要发病原因是供血不足。不要认为营养上去了血就上去了。营养越丰盛,血液越稠,血管越窄,血流得越慢。正确的做法是多动脑,勤思考,促进血液循环。脑子动得越快,血流得越快。老年人就怕脑萎缩。多思多得,用知识把脑袋充实起来,就不萎缩了。

我讲的这些道理,比医生专家讲的通俗易懂吧?哈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