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锋芒初露(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纪实1924-1927)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肖甡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肖甡著的《锋芒初露(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纪实1924-1927)》是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突出展现周恩来、李大钊、恽代英、熊雄、聂荣臻、李富春、叶挺、刘伯承、刘伯坚、罗亦农、赵世炎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对早期军事工作做出的重大贡献。

内容推荐

肖甡著的《锋芒初露(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纪实1924-1927)》是一本专注于中国早期军事活动的专著。全书集中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之前1924—1927年的历史,以数十年扎实的研究为基础,对中共早期军事活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中共早期军事思想、军事组织及其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黄埔军校:中共军事活动的发端

 一、协助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二、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三、熊雄主持政治教育多彩多姿

 四、中共黄埔支部及其外围组织

 五、军校政治工作在东征初见成效

 六、功载史册,精神传承

第二章 铁甲车队:掌控的第一支革命武装

 一、改组铁甲车队

 二、支援广宁农民运动

 三、保卫新生的广东革命政权

 四、从铁甲车队到叶挺独立团

第三章 为统一广东根据地而战

 一、帮助平定商团叛乱

 二、参加第一次东征

 三、协助粉碎杨刘叛乱

 四、参加第二次东征

 五、配合肃清南路军阀

第四章 对北伐战争的杰出贡献

 一、叶挺独立团的战功

 二、共产党人任国民革命军要职

 三、浴血奋战在赣豫战场

 四、政治宣传工作的威力

第五章 对冯玉祥国民军的团结争取

 一、全面开展对国民军的工作

 二、国民军在西北之再起

 三、刘伯坚开创政治工作新局面

 四、直接掌握革命武装的尝试

 五、结成反奉军事联合战线

第六章 发动领导泸顺起义

 一、策动川军“易帜”

 二、举义泸州、顺庆

 三、刘伯承坚守泸州城

 四、对其他旧军队的争取

第七章 最早领导的农民武装

 一、成立广东农民自卫军

 二、广东农军暴动此起彼伏

 三、全国农民武装风起云涌

 四、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军事训练

第八章 最早领导的工人武装

 一、组建广东工团军

 二、省港罢工工人纠察队

 三、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四、武汉工人武装护卫江城

 五、建立湖南工人武装

第九章 主持武汉中央军事学校

 一、筹办“第二黄埔”

 二、恽代英主持教育训练

 三、站在反蒋斗争最前列

 四、击退夏斗寅、杨森的武装叛乱

 五、共产党人在潮州、南宁、长沙分校

第十章 苏联、共产国际对中共早期军事指导

 一、指导军事工作的演进

 二、军事工作取得的成效

 三、军事工作的经验教训

第十一章 早期军事思想和军事组织

 一、军事思想的提升

 二、军事组织的加强

 三、建军前掌握的武装力量

第十二章 结语:意义与教训

 一、重要的历史意义

 二、有益的经验教训

附录一 中共早期军事活动大事记(1924.1~1927.7)

附录二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后来经过一番周折与比较,才逐渐认识到孙中山国民党虽说没有决定性的军事优势,但比起陈、吴等军阀势力总算是进步了很多,于是最终选择孙中山为政治战略盟友。

正式开启苏俄、共产国际和孙中山建立合作关系的,是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马林1921年6月作为共产国际使节被派往中国,他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之后,为寻求同孙中山国民党建立联系,1921年12月,马林在中共党员张太雷的陪同下,先后到桂林和广州等地会晤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和其他领导人。马林向孙中山建议创办军官学校,以建立革命军的基础。此时,深陷困惑中的孙中山急切希望得到苏俄的支持和帮助,欣然接受了马林的提议,他开始认识到国民党的“首要任务是按照苏联式样建立一支军队,准备好北伐的根据地”。在共产国际的建议下,孙中山决心寻找新的革命道路和方法,对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造,把新的革命精神注人党内,于是率先计划创办新型的军官学校。

不言而喻,创办军官军校和建立革命军队,正是孙中山对以往革命失败的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必然结果。正如周恩来所说的,“开办黄埔军校应该说是孙中山军事上失败的结果”,辛亥革命的失败,“教训了孙中山,所以他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懂得了建立革命军队的重要,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一九二三年决策,一九二四年正式开办黄埔军校”。

求得共产国际和苏俄的援助,是孙中山筹办军官学校和建立革命军的先决条件,否则一切计划将会落空。1923年1月,孙中山在致来华的苏俄政府全权代表越飞的信中说:“为了改造国民党,建立革命军队和为了进一步统一中国的北伐战争,希望得到声援、支持和帮助,并希望对拟议中的各项事业给以财政援助。”

正当国民党酝酿改组时,1923年10月6日,鲍罗廷以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和苏俄政府驻广州常设代表的双重身份,携苏俄驻华全权代表加拉罕的介绍信抵达广州。当天,鲍罗廷即与孙中山会晤。10月18日,孙中山亲写委任状,任命鲍罗廷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后又聘为政治顾问)。孙中山对鲍罗廷十分赞赏,满意地说:“鲍君办党极有经验,望各同志牺牲自己的成见,诚意去学他。”孙中山在鲍罗廷的建议和帮助下,一面进行国民党改组工作,一面开始改组整个军队。

开办军官学校,最先是孙中山1923年11月26日主持召开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确定的。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通过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的决议。1月24日,孙中山委任蒋介石为军官学校筹备委员长,并亲自选定黄埔岛上的广东陆军军校及海军学校旧址为陆军军官军校校址,故称“黄埔陆军军官军校”(通称“黄埔军校”)。

黄埔岛距广州40里,面积约6平方公里,岛上林木葱茏,山峦起伏,四面环水,环境幽静,是学习训练的理想场所。再有这里为军事要地,地处长洲要塞,可控制江面,易守难攻,避免滇、桂军阀的控制和干扰。这或许是孙中山选址于此的两个缘由吧。(P2-3)

序言

我多年在部队高等院校从事中共党史教学工作。平时在教学与研究中,留意去翻阅、搜集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的相关资料。行进中,发现这方面的资料十分匮乏,且没有多少专辑史料可资利用,搜集难度相当大。但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积少成多,仍能从鲜见的文献档案和当年报刊杂志中挖掘和积累了诸多有价值的史料。因教学任务繁忙,无暇顾及,始终没有对这些零散的资料作系统的梳理,研究更无从说起。退休下来,可支配的时间充裕多了,所以有机会着手对这些史料进行加工整理和专心思考,终于辑成专著,希图对这个课题作些初步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究。这本书定名为《锋芒初露: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纪实(1924—1927)》。

首先要谈的是,写这本书的动机,主要是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迄今国内对于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的研究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党史学界对于中共早期历史研究,多偏重于党的组织建设和发展、杰出人物贡献和工人运动成就等方面。相对而言,对于早期军事关注偏少,重视不够,研究成果寥若晨星,目前尚无一部专著问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原始文献资料缺乏,研究难度很大;二是党对早期军事工作既缺乏理论又缺少经验,军事问题并没有被提到党的主要议事日程。

其二,党的早期军事活动在中共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共成立后,除了积极从事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和妇女运动外,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依靠共产国际和苏俄的指导帮助,根据党的指示,有许多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满怀热情地投身于军事活动之中,并做出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所以,中共早期军事活动在党史、军史、革命史上应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其三,中共早期军事活动是党发动领导南昌起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铺垫。1927年爆发的南昌起义是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但追根溯源,“八一”壮举,积蓄于中共早期军事活动。也就是说,没有早期军事活动的实践及其经验教训总结,就不会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的建立和武装斗争的开展。中共早期军事活动,为党后来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及独立领导人民革命战争,提供了基础条件。

不言而喻,探究中共早期军事活动,对于研究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功效。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如果没有党的早期军事活动实践及其对经验教训的总结,那么就不会有南昌起义的成功爆发,更不会有党领导的真正人民军队的创始。诚如朱德所说:“大革命时代,许多进行军事运动的同志,当时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等同志,以及党所举办的秘密军事训练班的同志,对我军的创建是有功劳的。没有他们所进行的军事运动,就不能有独立团,就不能有南昌、秋收、广州、湘南等起义。”

其次,谈一谈《锋芒初露》的基本内容。

全书的时限是从成立黄埔军校开始至大革命失败结束,为时四年。着力突出史实原委,以中共早期历史为线索,论述党在这一时期参与和领导的军事活动及工农武装斗争,侧重于与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军事斗争、军事思想、军事组织和军事人物。全书12章,内容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建立党直接掌握和领导的革命武装。黄埔军校是中共从事军事活动的起点,周恩来、聂荣臻、恽代英、熊雄等一大批共产党人,或参与军校政治部和各级领导工作,或担任政治教官,大力开展政治教育和政治思想工作。共产党人在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平息杨刘叛变和南征中,发挥了先锋和骨干作用,为统一广东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统一广东战争中,中共建立起最早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装——铁甲车队。这支武装力量在支援广宁农民军和省港大罢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又以铁甲车队为基础,组建中共直接掌握的另一支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这支革命武装作为北伐先锋,屡建殊勋,在消灭北洋军阀两大主力吴佩孚和孙传芳的战斗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叶挺独立团功不可没。

二是党争取改造旧军队转变为革命军队。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对北方冯玉祥国民军积极进行争取、团结的工作,收到明显成效。党派刘伯坚、邓小平等大批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军的政治领导工作,为改造这支军阀部队,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中共还派共产党员参加争取改造山西阎锡山、四川杨森、湖南唐生智等旧军队的工作,取得了突破。同时,共产党员杨周公、吴玉章、刘伯承、朱德、陈毅等组织、发动和领导的泸顺起义,成为中共争取改造旧军队,直接发动武装起义的有益尝试。

三是党直接领导的工农民众武装。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共不可能公开建立自己的军队,所以特别重视建立和发展工农武装,这是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领导建立了广东农民自卫军及各地农民武装,建立了广东工团军和省港、上海、湖北等工人纠察队。工农武装在保卫各地政权和自身利益方面,显示出强大的威力。尤其是陈独秀、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成为党探索城市武装斗争的空前壮举。

全书是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的真实记录,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突出展现周恩来、李大钊、恽代英、熊雄、聂荣臻、李富春、叶挺、刘伯承、刘伯坚、罗亦农、赵世炎等一大批共产党人对早期军事工作做出的重大贡献。党通过早期军事实践,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优秀的军事政治人材,他们中间的许多人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治国治军的栋梁。同时,在早期军事斗争中,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如李劳工、奚佐尧、陶静轩、曹渊、金佛庄、蒋先云、熊雄、汪寿华等,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英名伟业,将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载人史册,万世流芳!

诚然,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中共早期军事斗争大都失败了,但党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始懂得了军事工作和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并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谈一点成书的感言。

我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地利用所能见到的史料和亲历者的回忆,广泛地吸收和借鉴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力求客观公正地评述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的成就和经验教洲。特别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翻译解密的苏联档案资料的出版,大大开拓了研究视野,获得许多鲜知。近些年来,自己曾发表过一些有关中共早期军事方面的文章,如今在此基础上又完成了这本拙著。由于水平有限,敬请专家和读者教正。

当下在市场竞争激烈和网络信息主导的时代,出版学术著作的难度,不言自明。我要衷心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特别是历史与文献编辑中心主任孙瑜先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说心里话,没有这些学人的鼎力相助和钟情学术,《锋芒初露》的出版是很难想象的。

肖甡

2016年12月于国防大学2号院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简要清晰地书写了中共第一代领导人陈独秀任期内军事理念与践行中的成效与不足,共产国际对中共武装斗争指导中正确与错误,以及国共合作中的分歧与纷争,是近年来研究中共早期军事史的可喜成果,值得一读。

——陈铁健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本书作者肖甡教授具有丰厚的史料积累和以史论理的学术功底,视野广阔,设计精心,思路清晰,立论公允,以翔实的资料,尤其是对细节的深入挖掘,诠释中共早期军事活动的来龙去脉,内涵丰富,新意迭出,填补了这一领域缺乏专著的空白,系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前史的佳作。

——邵维正 解放军后勤学院一级教授、少将

老友肖甡年过古稀,壮心独具,完成专著《锋芒初露》,可佩可敬。对中共早期军事活动之研究,以往涉及者甚多,但深入者寥寥。本书作者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钩沉考证,条陈缕析,力成此作,以飨读者,祭慰先贤,实乃学术之幸事也。

——何理 国防大学教授、少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1: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