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决策溪流论(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的逻辑)
分类
作者 王子明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定位

1.1.3 核心概念

 1.2 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决策过程的一般性研究

1.2.2 关于政府过程的研究

1.2.3 关于当代中国重大建设项目决策的研究

1.2.4 综合评价

 1.3 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案例选择

1.3.5 研究的主要创新

第2章 决策溪流论: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分析的新框架

 2.1 四种相关理论资源

2.1.1 着眼于决策主体行为的理论

2.1.2 关注决策主体与决策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论

2.1.3 着眼于决策“过程”性特征的理论

2.1.4 立足于决策系统组织特性的理论

 2.2 “过程溪流论”的启示

2.2.1 “过程溪流论”概述

2.2.2 “过程溪流论”的理论特点

2.2.3 “过程溪流论”的借鉴意义

 2.3 决策溪流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2.3.1 理论构想的思考基点

2.3.2 决策溪流论的理论构想

2.3.3 决策溪流论与过程溪流论的区别

 本章小结

第3章 决策溪流的行进背景:国家重点基建项目的决策语境

 3.1 决策语境的含义及其构成

3.1.1 语境与决策语境

3.1.2 决策语境的构成

3.1.3 决策语境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

 3.2 结构性力量分析:当代中国的政治—行政体系

3.2.1 政治一行政权力结构

3.2.2 制度:规则与规范

3.2.3 重点基建项目决策的程序性规定:一般过程

 3.3 局势性力量分析: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

3.3.1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

3.3.2 发展与经济发展

3.3.3 “五年计划”

 本章小结

第4章 决策溪流的构建单元:国家重点基建项目的决策要素

 4.1 决策要素概述

4.1.1 已有的关于决策要素的观点及分类

4.1.2 本书对决策要素的界定

4.1.3 决策溪流视角下的决策要素类型

 4.2 决策渠

4.2.1 决策堤坝

4.2.2 决策堤坝的构成

4.2.3 决策堤坝的功能

 4.3 决策溪流

4.3.1 溪流与决策溪流

4.3.2 决策溪流的构成

4.3.3 决策溪流的行进

 4.4 决策动力

4.4.1 决策动力的构成因素

4.4.2 决策势能

4.4.3 决策势能与决策动力

 本章小结

第5章 决策溪流中的行动角色:国家重点基建项目的决策主体

 5.1 决策主体的概念与辨析

5.1.1 决策主体的概念

5.1.2 决策者

5.1.3 决策主体辨析

 5.2 决策关键人

5.2.1 决策关键人的含义

5.2.2 决策关键人的角色定位

5.2.3 决策关键人的功能

 5.3 决策利益相关者

5.3.1 决策利益相关者的含义

5.3.2 决策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

5.3.3 决策利益相关者的功能

 5.4 决策主体间关系

5.4.1 决策主体间的有限博弈

5.4.2 决策主体间的民主协商

5.4.3 利益综合:竞争均衡模式

 本章小结

第6章 决策溪流的行进方式:国家重点基建项目的议题构建

 6.1 议题的范畴构建

6.1.1 政策问题与议题

6.1.2 议题与政策议程

6.1.3 议题构建

 6.2 议题的政治性构建

6.2.1 经济社会发展与项目建设必要性

6.2.2 官员压力与政府回应

6.2.3 议题的政治性评估

 6.3 议题的经济性构建

6.3.1 成本与收益

6.3.2 成本收益分析的应用及其缺陷

6.3.3 议题的经济性评估

 6.4 议题的技术性构建

6.4.1 决策中议题的技术性

6.4.2 议题的技术性与技术专家

6.4.3 议题的技术性评估

 本章小结

第7章 决策溪流行进的关键节点:国家重点基建项目的决策时机

 7.1 决策时机的形成

7.1.1 决策时机的概念

7.1.2 决策时机的形成

7.1.3 决策时机与决策窗

 7.2 决策诱因与决策事件

7.2.1 决策诱因的概念

7.2.2 决策诱因的类型

7.2.3 决策事件

 7.3 触发机制

7.3.1 触发机制的概念

7.3.2 触发机制与决策时机

7.3.3 决策中断

7.3.4 决策“冬眠”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前瞻

 8.1 执政部门主导的决策溪流分析框架及其适用性

 8.2 决策渠的开放性与决策的公众接受度

8.2.1 决策的正确性、民主性、科学性三个标尺的局限性

8.2.2 决策的公众接受度

8.2.3 提高公众接受度的可行路径

 8.3 非支持联盟与决策的公众接受度

 8.4 研究的局限性及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王子明著的《决策溪流论: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的逻辑》聚焦于当代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尝试性地提出“决策溪流论”作为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的分析框架。具体分析了决策溪流行进所依凭的决策语境,从决策要素的角度分析了决策渠、决策溪流和决策动力,详细考察了议题溪流、政策溪流和政治溪流的运行机理,包括决策溪流中的行动角色及其相互间关系、决策时机的形成等,提出了“执政部门主导的决策溪流”是分析肖代中国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的逻辑,以及应将公众接受度作为评判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的重要标尺等结论性观点。

编辑推荐

政府决策是十分重要的公共权威决策。政府决策与国家的兴衰成败和民众的甘苦愉戚息息相关。政府出台某项政策的优劣与否,可能一时难有定论,但是我们有理由对政府如何制定出这样的政策给予必要的关注。与政府其他类型决策相比,政府大型项目决策具有复杂性、系统性、持续性等显著特征。王子明著的《决策溪流论: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的逻辑》将结合国家交通重点建设项目决策的部分案例来分析探讨当代中国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的若干方面,并意图在此基础上理出具有一定说服力的梳理当代中国国家重点基建项目决策过程的理论框架。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0: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