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舍勒虽然是现象学阵营中,地位和影响仅次于胡塞尔的第二号人物,并且继承和发扬光大了近代西方思想家一贯注重人的主观世界的学术传统,但他没有紧随胡塞尔逐步走上研究和论述先验主体的先验现象学之路,而是注重研究价值问题,《哲学与现象学》这本书收入其从总体的视角论述现象学的名篇,对于读者认识舍勒的思想很有帮助。
受胡塞尔现象学激发而作的《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一书的诞生,标志着舍勒思想的确立。马克思·舍勒著的这本《哲学与现象学》是与胡塞尔《逻辑研究》和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鼎足而立的现象学三大经典之一,实际构成了从《逻辑研究》到《存在与时间》的思想轨迹。针对康德之形式先天论,舍勒试图论证“情感先天论”,认为情感是个体生活及其伦理行为的基本质料。不同于胡塞尔,舍勒强调,现象学是实事的现象学,走向生活世界、尤其是生活世界的伦理现象,方能呈现现象学研究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