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孟子应该这样读/中华经典导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张子维译注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宣王说:“有这回事。”

孟子说:“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我当然明白大王是不忍心啊!”

宣王说:“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会吝惜一条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惊惧哆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就要被拉去杀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

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因为)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着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

孟子说:“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样子,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离厨房远远的。”

宣王高兴地说:“《诗》中说:‘别人想什么,我能猜得出。’就像说的先生您啊!我做了这件事,反过来推求为什么这么做,自己心里也不明白。先生这番话,使我心里有点开窍了。这样的心理之所以符合王道,又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火。’大王会相信这话吗?”宣王说:“不会。”孟子说:“如今(大王的)恩惠足以施行到禽兽身上了,而功德却表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什么原因呢?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火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啊!”

宣王说:“不愿意做和做不到有什么区别吗?”

孟子说:“让一个人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越北海,这人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让一个人给年长的人折树枝,这人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就是不愿意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跳越北海一类;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属于为长者折树枝一类。”

“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这样)整个天下就可以像在自己的掌心中随意转动一样容易治理了。《诗》上说:‘先给妻子做榜样,再给兄弟好影响,凭这治家和安邦。’说的就是要把这样的用心推广到各个方面。所以,如果广施恩德就足以安抚天下,不施恩德,连妻子、儿女也安稳不住。古代的贤明君主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善于将他们所做的贤明之举推广开罢了。现在(大王的)恩德已施行到了禽兽身上,而功德却表现不到百姓身上,偏偏是为什么呢?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万物都是这样,人心更是如此。大王请认真地考虑考虑吧!难道大王要兴师动众,使将士们身陷危险,与别的国家结下怨仇,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宣王说:“不,对此我有什么痛快的呢?我想借此来实现我最大的心愿。”孟子问:“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说给我听听吗?”宣王笑而不答。

P16-17

目录

青少年不能不读《孟子》

第一篇梁惠王(上)——有仁者之风

第二篇梁惠王(下)——善为别人想

第三篇公孙丑(上)——养浩然之气

第四篇公孙丑(下)——道义的力量无穷大

第五篇滕文公(上)——心中要有善念

第六篇滕文公(下)——为人有大丈夫风范

第七篇离娄(上)——有规矩成方圆

第八篇离娄(下)——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九篇万章(上)——处事要尊礼仪

第十篇万章(下)——交友看重德行

第十一篇告子(上)——明义与利之辨

第十二篇告子(下)——逆境催人奋进

第十三篇尽心(上)——穷达不改心境

第十四篇尽心(下)——养心需要静心

序言

《孟子》是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此书是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这部书刚开始问世时,《汉书.文艺志》仅把它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正式把《孟子》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元、明以后《孟子》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了。

作为青少年,阅读国学名著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还可以品读文学中蕴涵的美学、哲学意境。《孟子》作为国学经典中的经典,说理透彻,言词典雅,富于思辨色彩,论述层层推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懂之后一定会受益终生。

如果把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看作是一个敦厚睿智的长者,那么作为学说继承人的孟子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

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诸侯的暴政和百姓的哀号激起了他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将个人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解民倒悬为己任’抱着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入世精神来“修身、齐家没问题、治国、平天下。”

《孟子》一书展现了孟子治国安邦的策略和人格修养的原则。首先’在政治思想上,孟子在“仁”的基础上将其形象化为“不忍之心”,并建立“性善论”来对其进行论述,进而提出“仁政”的理念。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指出,孟子的“性善论”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启迪人们向上的自信,二是鞭促人们向上的努力.此外,孟子还具有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然,这并不是说百姓的地位比国君高,而是说国君-在治国时,如果不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难维持自己的统治。这在客观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维护了底层民众的利益。更难能可贵的是,孟子具有很强的战斗性。他认为君王如果违背人民意愿’危害人民利益,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就应当革他的命。虽然诛杀“独夫”多了点杀伐之气,却表现出他的朗朗正气。

孟子的战斗性来自于浩然正气。他认为:“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意思是说,这种气,最伟大、最刚强,需要用正直的品格来培养它,这样才能充盈天地之间。这种气,要跟义与道相配合。如果不是这样’就会缺乏力量。

看来,孟子养的气,就是正气。有、了正气,还需要在逆境中奋斗,以此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果仅从人格的塑造上来看,孟子对后世的影响要远远超越孔子,他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被无数文人墨客奉为经典,同时也滋养和孕育了一批又一批中华民族的精英。

孟子有很高的辩才。他思维缜密,逻辑严谨,语言充满着生机与活力。他的辩论很有文采,审事精微,阐发透彻,洞见深邃,并善用比喻,令对手不得不服。这些特点贯穿《孟子》全书的始终,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我斗胆说一句,就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而言,可以不读《论语》却不能不读《孟子》。书中所蕴含的“仁、义、礼、智、信”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放弃的精髓,读之不仅使我们接受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内容推荐

《孟子》南宋时被朱熹列人“四书”,历来作为儒家经典流传后世,

逐渐成为指导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世界观和行为准则。由张子维译注的《孟子应该这样读/中华经典导读》将《孟子》原文、注释、翻译和有趣的故事及点评融合在一起,以轻松愉悦的方式阐释了儒家经典,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是引导他们国学入门的良好阅读物。

编辑推荐

《孟子》作为国学经典中的经典,说理透彻,言词典雅,富于思辨色彩,论述层层推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懂之后一定会受益终生。

由张子维译注的《孟子应该这样读/中华经典导读》不同于市场上一般的经典读物,采取了原文+注释+译文+历史故事+点评的格式,让读者更多通过对译文的消化和故事的体悟,再加画龙点睛的点评,对《孟子》有深刻的解读与体验。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