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昕著的《决战(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解放战争系列丛书》讲述了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六省进军并取得伟大胜利的过程。1949~1950年间,第四野战军跨黄河,过长江,解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横渡琼州海峡,把胜利的红旗插上海南岛,取得中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 书名 | 决战(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解放战争系列丛书 |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 作者 | 金立昕 |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金立昕著的《决战(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解放战争系列丛书》讲述了第四野战军向中南六省进军并取得伟大胜利的过程。1949~1950年间,第四野战军跨黄河,过长江,解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横渡琼州海峡,把胜利的红旗插上海南岛,取得中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 内容推荐 历史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生动的细节。历史人物能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关键时刻的表现。金立昕著的《决战(中南解放战争1949-1950)/解放战争系列丛书》中一个个历史细节,告诉你,共产党为什么赢了?共产党是怎么赢的? 目录 第1章 北平高干会议 第2章 四野准备南下 第3章 先遣兵团南下 第4章 安阳攻坚 第5章 新乡受降 第6章 南下大进军 第7章 四野渡江 第8章 张轸兵团起义 第9章 克服粮荒 第10章 不顺利的宜沙、湘赣战役(一) 第11章 不顺利的宜沙、湘赣战役(二) 第12章 长沙和平解放 第13章 确定大迂回大包围作战方针 第14章 三路南进 第15章 衡宝战役之挺进湘西 第16章 衡宝战役之围歼白崇禧主力 第17章 向广东进军 第18章 红旗插上五羊城 第19章 追歼余汉谋集团 第20章 进军广西 第21章 激战粤桂边 第22章 筹划解放海南岛 第23章 偷渡成功 第24章 跨海之战 参考书目 中南解放战争各战略阶段国共双方序列表 后记 试读章节 第2章四野准备南下 就在四野召开高干会议期间,举世瞩目的北平和平谈判也开始了。1949年3月26日这一天,刚刚迁进北平的中共中央通过广播电台,正式通知南京的国民党政府:中国共产党参加和谈的代表是周恩来、林伯渠、林彪、叶剑英、李维汉,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以齐燕铭为秘书长,并特别声明以毛泽东主席1月14日《关于时局的声明》所提的八条为基础,要求国民党政府代表携带为八项条件所需的必要材料,于4月1日到北平开始谈判。 为什么在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全国解放的大局已定之际,中国共产党同意举行这次和谈呢?周恩来同志在谈判期间对部分民主人士所作的一次报告,对此说得非常清楚:“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今天胜利局面已定,用战斗方式可以解决是毫无问题了,只是时间早迟而已。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用和平方式来达到胜利,以便使国家少受破坏,多保存一些人力物力,使将来的和平建设多一份物质力量。”“但是,和平需要双方同意。李宗仁既然表示愿意接受,和平总算有了可能,我们就要抓紧,并将这一可能性加以发展。”①中国共产党的这一立场,完全是为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着想,为中华民族的长久利益着想,仁至义尽,大公无私,充分代表了人民大众希望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和平的根本愿望。 然而,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李宗仁,他们对待这次和谈,是没有诚意可言的。他们之间尽管矛盾重重,打算各异,但有一个目的却是共同的,即千方百计阻止解放军过江,以便拖延时日,渡过危机。蒋介石下台前三天,已把京沪警备总司令部扩大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任命汤恩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苏浙皖及赣东地区的军事,积极布置湖口至上海的长江防务。同时又派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张群为重庆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陈诚兼台湾警备司令。在这样的布置之下,蒋介石虽然表面上下野,实际上仍能以国民党总裁的地位,在幕后操纵一切。离开南京前,蒋介石对陪他一起谒中山陵的几个高级军政人员说:“今天我们在军事上虽然失败,但是只要我们知耻,发奋图强,前途还是大有可为的。因为我们还有长江以南及西南广大地区,比在黄埔革命时的基础好得多。希望大家发扬黄埔革命精神,团结起来,一定可以转败为胜。”① 此时此刻,踏上“代总统”宝座的桂系领袖李宗仁,深知蒋介石留给他的是一堆不可收拾的乱摊子。他回忆当年的窘境时这样写道:“蒋先生去后,我立刻感到国家兴亡的千钧重担已压在我的肩头。我继任总统的最大任务是与共产党讲和。但是我们的主力已被摧毁,在这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共产党愿意和我们停战讲和吗?试问在北伐期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屡败之余,要求我们停战讲和,组织联合政府,或划疆而治,我们肯不肯呢?再说,我们如与共产党易地而处,我们愿不愿意停战讲和呢?”“和的可能性既已极其渺小,而根据民族传统,降又不可,则只有凭长江天险,拒敌渡江。然后希望友邦美国改变政策,助我安定金融,稳定民心军心。必先具有可战的力量,才有与共产党言和之望,但是长江天险是否可守,军队是否可靠,皆成问题。何况败兵之将不足以言勇,而中共锐气方盛,一江之隔,又安能阻其南犯。再退一步说,纵使长江可守,美国政府又是否会改变政策,大量援助呢?没有美援,则纵把长江守住亦属徒然。后顾前瞻,在在都感到这一残局无法收拾。然既已肩此重任,也只有拿死马当活马医,做一步算一步了。”②P28-29 后记 解放战争系列丛书,是十几年前由人民出版社郇中建编审和我的同事刘统研究员共同策划的,我承担了《中南解放战争》的撰写。 1999~2003年整整四年里,我的所有业余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这本书上,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夜深人静,挑灯伏案,几乎每晚都工作到次日凌晨左右。现在回过头看,当年下的这番苦功夫是十分值得的:第一,使我经受了一次“用细节还原历史”的学术训练。通常的军战史著作尤其是教科书,由于体裁、写法等方面的因素,是容纳不了多少细节内容的,而大量的隐藏在历史表象深处的、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是历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注重引用细节资料,力求用当年的原始细节还原历史,从而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本身,这是刘统博士当时反复强调的,也是我写作此书最大的收获。第二,对傅斯年先生的经典名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有了切身体验。我工作的单位军事科学院有一个全军最大的军事图书资料馆,馆藏中南解放战争时期的所有文献资料,我基本上都“摸”了一遍。有时,在北京书市淘书,甚至在外地的旧书摊上,也能遇见一些稀见、有用的资料。“找东西”的过程很辛苦,但是一旦找到“东西”,经反复辨别考证,最后写入自己的书里,这其中的欣喜和快乐是其他事所代替不了的。第三,史学著述讲究“无一字无来历”,这一条,我相信在本书中做到了——书中的所有史实和引文,我都用心地做了注释。 感谢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周宏雁研究员,他在2003年对本书进行了极为严谨的审读,提出了许多重要修改意见,我均一一照改。人民出版社的王一禾编审、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王继峰编辑先后为本书花费了许多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 金立昕 2017年2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