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彬著的《记忆之书(精)》较为客观地评析了中国现当代诗人诗歌,涉及艾青、冯至、吴兴华、彭燕郊、北岛、顾城、舒婷、昌耀、于坚、张曙光、雷平阳、柳宗宣、唐兴玲等知名或不知名的新诗人,也涉及当下一些写作现象,旨在从不同层面发掘新诗的记忆与力量,并表达对于更为丰赡的诗歌局面的渴望。
“记忆”是诗学主题。也是“文学的力量”的来源。诗歌之读解,除了可以凭借直接的线索展开,还可以寻找各种“通向作家的暗道”。故本诗学论集既注重文本细读、个案分析与文学史的整体考量,又多张举文献、口述等历史维度的研究。涉及鲁迅、穆旦、艾青、冯至、吴兴华、彭燕郊、北岛、顾城、舒婷、昌耀、于坚、张曙光、雷平阳、柳宗宣、唐兴玲等知名或不知名的新诗诗人.也涉及当下一些写作现象。
《记忆之书(精)》易彬著。
文献、历史与“暗道”——与刘波对话(代前言
第一辑
杂文精神、黑暗鬼影与死火世界——穆旦与鲁迅的精神遇合
穆旦写作与中国古典诗学资源传承的新局势
从穆旦到昌耀——新诗的语言质感论略
第二辑
彭燕郊研究论纲
“沉重”的潜压与“唯美”的诉求——论彭燕郊诗歌创作主题的双重变奏
“必须了解整个世界诗歌潮流的大方向”——彭燕郊谈新诗与外国诗歌
第三辑
“记忆”之书——论吴兴华诗歌的精神内蕴
“追寻从身体中生长出来的”——从柳宗宣看当代诗歌的“根性问题”
诗人唐兴玲的前生今世
第四辑
流亡之书,失败之书——北岛《失敗之书》的阅读札记
“城堡,宿命永恒不变的感伤主题”——长诗《哈拉库图》与昌耀的精神历程
死于冷漠——《外婆》与于坚的心灵图景
第五辑 “小诗人”——关于新诗史上一种写作现象的绪论
“文学者的态度”——关于诗歌、娱乐及其他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