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铁从这里出发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卢盘卿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决策

赵德勤被任命为铁道部副部长兼渤海铁路局局长。消息一公布,各种议论纷纷而来。

渤海机务段段长葛国钧说:“铁道部也是,哪块骨头不好啃,就让老段长上,老当‘开路先锋’呀。”

赵德勤的老伴把他数落个底掉:“从‘文革’一开始我就为你担惊受怕,关在‘牛棚’没被整死,救火没被烧死,蹲监狱没被打残,好容易盼来改革开放,刚过上几天安稳清静的日子,你又去踩那个‘螃蟹窝’‘烂泥潭’,那活儿是好干的吗?”老伴多次给他下“最后通牒”,都没管用,这次下决心不和他一起过了。说完第二天就被闺女接走了。

连老伴都清楚的局面,赵德勤能不清楚吗?渤海铁路局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要道,又是国家“北煤南运”的主要通道。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飞速发展,能源紧张。要知道广东、上海、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所需煤炭主要是通过山西、河北,经过渤海铁路局运到渤海港和皇岛港装船,通过海运到南方。可渤海铁路局货运能力有限,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有时,广州、上海等地的火力发电厂储煤量只有五天甚至三天,只要几天内煤炭不到达,这些大城市就有停电、停产的可能。催促煤炭的急电飞进北京铁道部、煤炭部、交通部、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务院。没办法,为救急,交通部只好组织成千上万辆重型卡车千里迢迢从山西往渤海港、皇岛港运煤。每天成千上万辆载重几十吨的大卡车往返在国道公路上,公路被轧烂了,港口被堵塞了,环境被污染了,更重要的是汽车运煤成本极高,烧煤成了烧钞票,用煤单位叫苦连天,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不如停产算啦。有人建议进口原煤,但进口原煤一是来不及,二是价格高,也解决不了问题。煤炭成了黑金子,铁路运输成了经济发展的“瓶颈”。

当初,赵德勤在铁道部机务局当局长,主要是行政指导,机务方面的各项具体工作由各铁路局自己安排。可一当渤海铁路局局长,整个局的运输组织就压在他一个人肩上。每天,客车的安全、正点率,货运的装、卸、排,他都得清楚,都得负责。运输任务完成得好,理所应当;完成不好,第一个挨板子的就是他。此外,机、车、工、电、辆五大系统的协调、配合由他去统筹。哪个系统、哪个环节出点儿问题,就会影响全路运输计划的完成。总而言之,渤海铁路局的运输总量占全国铁路运输总量的五分之一,位于十八个铁路局之首,而它所处的位置又是祖国的心脏,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铁道部的司局长们都说,老赵这回又把虱子棉袄披上了。赵德勤呢,几十年来也习惯了,组织安排,别去争辩。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我是党的一块砖,党爱咋搬就咋搬。

这天,赵德勤带领全局主要运输站、段的一把手乘两辆“考斯特”去渤海港考察。赵德勤穿着风衣,第一个上车,在司机后面的座位上坐下。这是一个双人座,还可以坐一个人。可后面上来的各站、段领导都往后面坐,就连渤海机务段段长葛国钧上车后看后面没座了,都是一屁股坐在副驾驶的座位上。赵德勤旁边的座位没人坐。赵德勤回头看看,冲着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位喊道:“那是四人座,你们偏挤五个人,这个座位空着。怎么,挤着舒服?”车后边的人都笑了,可没人敢动地方坐到赵德勤旁边来。

赵德勤笑了笑:“我是鬼呀,能吃人呀?别人不来,小葛你过来。”

葛国钧一看点了名,不情愿地从副驾驶的位子上站起来,坐到赵德勤的旁边。

赵德勤压低嗓门,问葛国钧:“你们这些坏小子,怎么都低着头躲着我?”葛国钧冲着他的耳朵小声说:“您是大部长啦,这些人中好些都是第一次见您,害怕。”

“害怕?怕什么?怕我吃人?”赵德勤斜了他一眼。

“您是部长,又好剋人……”葛国钧声音更小了。

P1-3

后记

写完小说《列车在前进》,就有铁路领导建议我写反映高铁的小说。我当时很犹豫。虽然我仰慕高铁,赞美高铁,惊叹我国铁路运输飞速发展的业绩,即在短短二十年就赶上和超过世界铁路运输先进水平:虽然我更喜欢那些为发展高铁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我昔日的铁路工友们、朋友们、战友们,也渴望用我拙劣之笔为他们讴歌。但我离开铁路有三十多年了,缺乏生活,缺乏感受,缺乏激情,因而缺乏信心。踌躇之际,我昔日的战友、朋友们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是他们的鼓励和帮助,给了我信心。王进军,我在天津机务段洗修车间包修二组的工友。后来成为天津机务段的高级工程师。他了解我国动车在“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再创造”的过程,熟悉高铁司机的生活。当时在车间我们又都是文学爱好者。同时,天津机务段的老领导、老同事马文远、傅建中段长。郑保国副段长,聂永明支部书记等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支持,提供素材、提出修改意见。

在接下来的采访中,我们先后得到北京铁路局及铁路天津办事处许多领导和老同志的大力支持,天津机务段是我国第一批高铁司机诞生的摇篮。我国高铁司机第一人李东晓原来就是该段的电力机车司机。我们跟车添乘,与高铁司机座谈,深入其家中采访,实地了解他们工作和生活的情况。随后,我们又深入到天津工务段、客运段、铁道部第三设计院、北京高铁机务段、工务段等单位采访,领导和职工更是大开绿灯,主动联系采访对象,提供各种资料,陪同去现场调研等。每到一处。我们都被铁路职工的朴实、热情、诚恳所包容,为他们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奉献所感动。我深深体会到,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到今天,是和两代铁路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分不开的,

铁路职工的工作很辛苦,有些岗位甚至还很危险。他们不分昼夜。顶烈日,斗严寒,迎雨雪,冒风霜,战斗在万里铁路线。保证祖国大动脉的畅通无阻,人民生活离不开他们,祖国的经济建设离不开他们,实现军事强国梦想。也离不开他们。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相对于某些行业,铁路职工的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是较低的。更让人不理解的是,每当春运期间有些旅客买不到车票,乘不上车,有的在旅途中不顺心,不顺利。特别是铁路出现事故时,一些人就将无端的指责、谩骂扔向铁路,将铁路说得一无是处。

对于自己工作的缺点、不足,铁路职工也深感内疚;对于社会的一些“不公正”待遇,铁路职工也默默接受;对于社会上“乘车难…‘买票难”的指责,铁路职工也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去弥补,

如今,当人们坐着舒适、平稳、快捷的高铁列车,奔向目的地的时候;当祖国的高铁设施,高铁建设大军出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时候:当数不清的订单飞向“南车”“北车”的时候,我们能不为奋战在高铁事业上的铁路职工和他们的家属点个赞吗?  此部小说,也是小说《列车在前进》的姐妹篇。

《列车在前进》反映的是1975年,铁路职工贯彻《中共中央九号文件》,拨乱反正,反对无政府主义,恢复铁路正常运输秩序。全面整顿的情况。我认为,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全面整顿”实际上为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正是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政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最好的时机和环境。中国的高铁正是借此机遇,“弯道超车”,得到快速发展,迅速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因此,本书实际上是小说《列车在前进》的继续和发展。书中的主要人物也是小说《列车在前进》主要人物的继续和发展。当然也出现一些新人物。按说,两本书应合为一本,或分为上、下册。只是小说《列车在前进》反映的是“文革’’时期,时间跨度仅一年左右;本书反映的是改革开放时期,时间跨度为二十年左右。因为时间跨度大,故事情节延续时间长。人物发展脉络也较长,写作手法有差异。为适应读者口味,笔者还是选择了分成两本书,两个书名。

为了了解我国高铁发展的过程及铁路工人的感人事迹,我参阅了大量的有关高铁的书籍和资料,获得大量的创作源泉。如中国铁建戴荣里先生所著《最完美的抵达一一中国高铁之梦》、天津机务段司机姜志德所著《大车轶事》、中国铁建十八集团宣传部姜书范所著通讯报道集《风景流墨》,及原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出版的大量书籍和资料。在此,我向书籍的作者和材料的编撰者致谢。

我在铁路工作了整整十年,和铁路结下了深深的情谊。我至今联系的朋友中。很多还是铁路的老朋友。多年来,特别是退休后,这些人的音容笑貌,还经常出现在眼前;我们共同生活、工作的经历还经常浮现在脑海:有时做梦,我还梦见自己在飞奔的机车上,在煤灰飞舞的煤台上。梦魂牵绕的铁路朋友们,促使我拿起笔,为他们书写,为他们讴歌。

中国的高铁事业,必然在中国铁路史,在新中国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中国高铁事业又是一项庞大的、艰难的、涉及祖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的事业。反映和讴歌这项事业,可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因为旅客认识高铁,是从流线型的动车开始,从高铁司机和高铁列车员的工作开始,我们也只是熟悉高铁运用。因此。这本小说主要反映高铁的运用。对于高铁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高铁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造”,对于高铁设备的生产制造,我们描写得很少。再加上我们思想、认识水平有限,知识面窄,生活不够深入,笔头拙劣,因此,作品很难满足读者需要,希望广大铁路职工和读者理解。并欢迎提出批评、建议。

目录

第一章 决策

第二章 选将

第三章 走私暗流

第四章 “铁军”的选拔

第五章 绝招

第六章 破案

第七章 老将出马

第八章 旗开得胜

第九章 让“动花”和“空姐”媲美

第十章 走向创造

第十一章 大山深处的灯光

第十二章 接车

第十三章 抢修

第十四章 试车

第十五章 不换思想就换人

第十六章 细找不足

第十七章 婚房的苦恼

第十八章 无砟枕

第十九章 高铁从这里出发

第二十章 尾声

后记

内容推荐

卢盘卿著的《高铁从这里出发》主要描写改革开放以来,在铁道部副部长兼渤海铁路局局长赵德勤的领导下,渤海铁路局几十万职工克服种种困难,发展我国高铁运输,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故事。书中以三代铁路司机的成长经历为主线,反映了新中国铁路发展史,特别是高铁事业的艰难经历。书中描写了以赵德勤为首的老一代铁路人,解放思想,革新创造,克服种种困难,扫除种种阻力,发展祖国的高铁事业。也反映了新一代铁路人,刻苦磨炼,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精神。塑造了中国高铁司机第一人——葛飞等新一代铁路工人的形象。中国高铁事业发展到今天,是我国两代铁路人用巨大付出和牺牲换来的。

编辑推荐

《高铁从这里出发》是小说《列车在前进》的姐妹篇。作者卢盘卿掌握着数以百万字的中国高铁建设资料,采访了数十位铁路领导和普通职工,最终以小说的形式,为您揭秘中国高铁建设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展现中国铁路人在高铁建设过程中的大无畏精神和可敬的奉献精神。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