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
重阳过后,天渐凉,窗脚下的草窠里有蟋蟀在唧唧地鸣秋。秋月高悬,如水的月华越发衬出夜的宁静。夜晚九点刚过,坐在书房里看着书,竞有了睡意。可是小梦还没回家。拨个电话过去。
“喂,很晚了,你在哪里?”
“在中心广场玩。”电话那端传来广场上闹哄哄的嘈杂声。
“跟谁一起玩啊?”
“嗯嗯!”电话里传来含糊的应答声。这丫头肯定在吃流动夜摊上看着诱人却毫无卫生保障的麻辣烫。
“什么嗯嗯?问你跟谁在一起?外面小摊上的东西千万不要吃!天不早了,该回家了!”
“嗯嗯!”又是嗯嗯,懒丫头,连一句完整的话都不愿意说。
广场离家顶多10分钟的路程。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小梦还未到家。再次拨电话。
“怎么还不回来?都快半夜了。”
“就在楼下了,烦死个烦!”总算说了一句话。
少顷,门开了,小梦拿着手机和钥匙冲进家。这么凉爽的天,她竟然一脸的汗,头上还戴着一顶蓝白条纹的鸭舌帽,鞋子也不脱,咚咚咚直接进了自己的卧室。
“小梦,晚上到底跟谁玩啊?”
“肖洋。”小梦头也不抬,眼睛也不看妈妈,只是用手指快速又不停地拨弄着手机,嘴里应付着。
“还有谁?”
“他表哥。”小梦依旧拨弄手机,两眼紧紧盯着QQ上的留言。
“小梦,别跟男生出去玩,好吗?现在的很多男生不学无术,不爱学习,他们只想找小女生玩,差不多就是小混混,你可千万要小心受骗啊。跟男生交往,你能驾驭住自己吗?”
“他们不是小混混,我能判断好人与坏人的。”小梦依然没抬头,声音硬硬的。
“你每次出去跟肖洋玩,该不会跟肖洋早恋吧?”
“他是我小学同学,是我的闺蜜。闺蜜,你懂吗?”小梦终于抬起头,机械地朝妈妈努努嘴,笑了一下。
“那他表哥怎样?”
“懒得跟你烦,洗澡去了。”小梦拿起换洗衣服,同时不忘带上手机,生怕妈妈偷看了她手机里的秘密,继而卫生间的门“砰”地一声关了。无趣,妈妈只得管自己去睡。
第二天,秋日暖阳早已透过纱窗照进卧室,快10点了,小梦还未起床。推门进去,只见她长长的眼睫毛小扇子般紧紧地盖着,丫头还在沉睡。床头的垃圾袋里装满了她前一晚扔掉的东西。打开一看,一只白色的小兔娃娃,曾是她最爱的每天抱着睡的玩具;一顶金色的假长发,三年前,她跟表姐从动漫节买来的,经常套在头上玩的饰物;一盒36色的蜡笔,曾是她最爱在白纸上画画涂鸦的学具。布娃娃、假发、蜡笔,这些她小时候最心爱的物件,都被她一股脑儿扔了。书架上凡杨红樱的书,一整套《笑猫日记》和《淘气包马小跳》,曾是她最痴迷的读物,也全被淘汰进了收纳箱。书架的底层空出来了,上面摆着一架小提琴状的水晶音盒、几对粉色的爱心蜡烛和几个精美的装饰瓶,这些东西有的是同学相送,有的是她自己从饰品店淘来。卧室里的墙纸上、衣橱的移门上,贴满了不知哪里买来的韩国帅哥画像,这些小帅哥发型新潮,皮肤嫩嫩的,比女生还白皙,而衣橱的移门花式,曾是她执意要买的唐老鸭和米老鼠。
望着熟睡中的小梦,这是一个发育优良的青春少女,挺拔的胸脯,微翘的臀部,白皙的皮肤,凹凸有致的曲线尽显无遗。而这个小屁孩,两年前还吵着要跟妈妈睡一个被窝,什么大事小事都愿意告诉妈妈;两年前出门总喜欢跟妈妈手拉手,或是揽着妈妈的腰,叽叽喳喳地说些班里男生和女生的好玩事;两年前会自觉地将压岁钱交给妈妈保管,然后又嗲声嗲气地黏着妈妈讨零花钱。而今,这个女孩的偶像是皮肤自嫩、服装超酷的韩国小帅哥;女孩还是个小财迷,过年收来的压岁钱是她的私有财产,一分钱也别想从她口袋里抠出来;她的阅读书目是杨绛、萧红、雨果、海伦·凯勒等中外名人的经典名著。
“为何清空杨红樱的书?”
“太幼稚了!”小梦奇怪自己当初怎会迷上杨红樱。
过完国庆假期该上学去了。小梦在客厅换鞋子,一双大红色的耐克鞋,是前一年冬天她执意要买的。看她系鞋带,怎么看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再仔细看,原来两只鞋子的鞋带颜色不一样,右鞋系的是蓝带子,左鞋系的是绿带子,红、绿、蓝三种鲜艳的颜色搭配在一起,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觉得怪怪的。P3-5
生,有时很重很累;而梦,总是那么轻那么美。那就用梦的轻和美,来调节生的重和累吧。春天来了,酝酿已久的梦想之花终于开放了,生也似乎变得有些许意义和价值了。
这本名为《盛开》的梦想之花与读者见面了,文稿选自2009至2015年近7年的作品。内容涉及我身边的人、物,还有乡情、心情、杂感和读书笔记等六方面。之前,征得县作协主席王樟松先生首肯,认为这些作品代表了作者某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是作者的心迹,不精选也未尝不可。深受鼓舞。
文章归类后,内心还是忐忑。这是我的第三本文集,按理应有质的飞跃。可时间跨度这么大,我不敢保证篇篇出彩。惶惶然,将文集初稿发给桐庐籍著名作家陆春祥老师指点。
陆老师在百忙中看了书稿,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提议将书取名为《盛开》。此时,我的眼前立时浮现出一幅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荷图。“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许”。宽大的荷叶,粉色的荷瓣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蓝天下那么优雅和高洁。荷田连连,莲香四溢。莲,可是我最喜爱的花啊。
于是,对书稿进行认真选择和修改,由原来的95篇17万字,减到82篇近15万字。整个过程无异于二次创作。终稿与初稿比,发现自己的创作观和表达方式已发生了悄然的变化。比之于自己早期的作品,觉得成熟了不少,已由一枚青涩的小蓓蕾绽放为绿叶相衬的花儿了。非常喜欢《盛开》这个书名,但愿呈现的内容也如书名这般美好。
《竹简精神》的作者认为:“文字是肉做的,那写作更要减肥,以瘦为荣,见到肌肉为美,现出骨相为美。该写的少写点,不该写的不写。”读这些文字,觉得自己的作品离“竹简精神”还有距离。
此集是我在工作之余捡拾的“碎银”,文字、黑夜、星星是我最忠诚的陪伴。文为心声,它们是我多年来情感的真实流露,是我的孩子,我的宝贝,我多年心血的结晶。
虽说感谢这样的话根本不足以表达我对陆春祥老师的感激之情,但还是要说声:谢谢陆老师既专业又详实的指导和点拨,并写下这么多鼓励我的话。谢谢杭州出版社李利忠老师的辛勤付出,同时感谢所有关心、关注本书出版的亲人和朋友们!
2016年春
花朵的理想
陆春祥
花朵的理想,应该从种子说起。
不知从纪元的哪一天开始,一只飞鸟,衔着一粒她喜欢的种子,来到了富春大地。盘旋中,她发现,此地,有山有水,连绵黛青山,碧绿澄澈水,于是,在一块肥沃的三角洲,她停了下来,她要为那颗种子,寻找合适的地方。她用长喙掘土,敲开坚硬的外壳,小心翼翼地将种子衔出,轻轻安放,细羽抚泥,种下了她的理想,然后期待。
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的种子,没有辜负飞鸟的期望,在插根扁担也能长笋的富春大地,欣然露头,茂盛成长,竞相奔放,婀娜多姿。这颗种子,成了花的祖宗。从此后,富春大地,花团锦簇中,此花鲜艳异常,别样风情,让人赏心悦目。她,是富春大地的文学之花,给人以精神的振奋,心灵的纯洁。
这样的种子,也储存在桐君老人茅屋墙上挂着的葫芦中,因得富春江水的沃灌,干百年来,不断绽放出艳丽的花朵。
孟红娟,就是一颗从桐君老人葫芦里突出来的种子。
这是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的江南佼女子。
柔弱和刚强,都在她的文字里开放。
她很爱家,从里到外,每一个角落。她母亲,她外婆,她兄妹,一个个笑着向我们走来。她的露台,是她的另一个王国,果蔬四季,花草掩映,是她文学种子成长的土壤。书房里,连夕阳射进来的光线,她都想捉住。当然,她最喜欢的是,夕阳的光,落在左手边的一本唐诗上,静静体味一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在诗里诉说着羁旅之叹和隐居之乐。书架上,那一排排的书,在她眼里,就是一个个智者和朋友。她在中国古典的经史子集中贪婪汲取,她在世界名著的丛林中肆意摸爬。
她深爱家乡,从头爱到脚,爱到骨髓里,血液中。这种爱,从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从田野大地到锄头灶头。她也会淘气上房,放学后的劳作,村头的古树,邻居的人生,高山深坞里的清水塘,蔚青的茶园,红红的野生树莓,麦秆草扇,小时候的时光,老家的祖屋,箬叶裹着香粽,咬一口滋滋的冻米糖,都让她念念不忘。故乡的一切,都浸润在她脑子里,成了她笔下如锦的文字,如富春江,一泻百里。
她也多忧,忧人,忧事。她忧鸟窝,那些鸟儿,生活得还好吗?她甚至为百草忧春雨,那些草啊花啊,树啊木啊,她不忍心它们干着渴着。夜深了,人静了,泡一杯香茶,她就坐着发呆。她在哀叹,那位忠厚长者走了,是个多好的人啊,媒体上报道的那位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影子,那件事情,让她愤怒,这个社会,不应该出现这样的事啊,这些呆念,零零碎碎,时刻在她眼里,飘来飘去,晃来荡去,随时用手可以捕捉一样,不想清楚,一定睡不着觉。她会对一棵狗尾巴草歌唱,对一棵小草微笑,她从雪花中体味着快乐,她经常编织冬天里的童话。她居然从沉睡在洗衣池下的小蜗牛家族,读出了春天的信息。书房里,一只七星小瓢虫,奋力地撞击着细密的纱窗,黑褐色的躯体,在夕照下通体发光,她也感叹。有时,我似乎觉得,她很有可能会像林黛玉一样,面对一夜雨后的落红,去一一拾捡,将花埋掉。
她还会把银杏叶,带进书房,夹进她喜欢的书页里。
我甚至都有点嫌她唠唠叨叨,看,那不过是一箱子旧物嘛,却一件一件,如数家珍,她想将附着物上的那些念想抖落,可是,越抖,故事越多。她还常常做梦,居家梦,生活梦,阳台梦,花园梦,当然,文学梦最香。她的梦,稀奇古怪,但都带彩,五色,斑斓。不过,我理解她,她这样叙述的笔调,很像一位母亲,总是骄傲地向人介绍她的子女,这儿有多好,那儿有多好,怎么看怎么顺眼,她的家乡,也是我的家乡,那种爱,那种自豪,几乎毫不掩饰,连带她的表情,一起送达对方。
她的思,她的悟,她的喜,她的悲,都如那些可爱的花朵,遇到合适的季节,迅速绽放。
她对文字的爱,也像月光一样,无论崇山峻岭,无论田野平畴,都细碎洒银。
看《风居住的街道》结尾:喜欢在微风细雨或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踩着湿漉漉的街面或阳光的碎金,独自,行走在风居住的街上,或采集树上飘逝的落叶,或采集街上人物的故事,然后将故事和落叶一起编成文字。
因此,这是一个极易满足的女子,杏坛是她的圣地,她满足于家的温馨,内心极其平静,所以,她的字里行间,一如既往,深深藏着她经年的文学梦想,内心文学王国的城墙,却日益强固。
花朵的理想,自然是盛开了。
我书房里,有一盆春兰,正盛开着,叶线浅窄,叶缘微齿,清晨,数十朵淡黄的花瓣上,甚至都沾着露水,圆润的小水珠,透着芬芳。
我阳台上,有一盆矮脚蜡梅,粗壮厚实,二月里已经盛开过,蜡梅的香,是“凌寒独自开”的那种暗香。花早谢,绿叶已绽,我给它浇了水,培了土,施了肥。我相信,今年的寒冬,它仍然会如期绽放。
孟红娟的《盛开》,却不会谢,她会永远存在于她的记忆中,不过,她的文学种子,仍然也要如花样精心培植,用工作和生活精心侍弄,用阅读和积累深度营养,且要经狂风,历暴雨,如此,她的梦想之花,才会一次又一次地盛开。
期待她的下一次盛开。
是为序。
丙申春三月
杭州壹庐
(作者系国家一级作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
孟红娟编著的《盛开》分时光的记忆、永远的老家、月光下漫行、美丽的遇见门、冗静的睡莲、书里的世界六部分,其中包含了《清雅的小木屋》、《马诺老师》、《永远的老家》、《我有一个生活梦》、《这夜,我听从月儿的召唤》、《青花瓷云绿茶》等文章。
《盛开》内容涉及作者孟红娟身边的人、物,还有乡情、心情、杂感和读书笔记等六方面。这些作品代表了作者某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和思想感情,是作者的心迹,不精选也未尝不可。本书包含了《清雅的小木屋》、《怀念鸡叫的日子》、《步步起清风》、《一面还原历史的镜子》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