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阅微草堂笔记(精选)/周读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纪昀
出版社 岳麓书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如果剥去狐鬼的外衣,体察作者“意在言外”的良苦用心,仔细琢磨每一则故事的思想深意,就会发觉《阅微草堂笔记)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笔记小说作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占据突出显要的地位。

纪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精选)/周读书系》在当时凭借作者的特殊地位和作品本身轻松隽永的文笔,每撰成一卷,即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抄,书商亦竞相翻刻牟利,使之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小说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我们选编的这个本子,系从原书一千余则故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九十余则,并考虑到青少年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采用原文与白话文翻译对照的形式。

内容推荐

纪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精选)/周读书系》原名《阅微笔记》,是清朝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形式所编写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本书从全本中精选出二十多篇,翻译成白话,以飨读者。

目录

邻叟驯猪

老学究

无赖吕四

周虎

郑苏仙

无云和尚

戏术

马语

和尚先知先觉

菜人

青县贞妇

方桂

药帖

仆人报怨

荔姐

僧诈

魂随骨返

假雷击人

陈四

二塾师

五台僧

张福

古寺鬼语

曹二媳妇

鬼隐

妖由人兴

陈生

说鬼

牧童

邪心招狐

王玉

鬼魅报恩

长随

无不可解之冤

扶乩

鬼求人

多事鬼

杏花精

自贻伊戚

某翰林

胥魁遇报

圆光术

血盆经

不传闲话之狐

捉贼

七件悬案

布商韩某

奇谋

甲乙相仇

轿夫

滴血试亲

董曲江寓僧寺

邀鬼饮酒

少华山

神佑善人

黠鬼

青楼奇女子

鬼偿赌金

学无高下

张一科

御下过严

地师

宋遇三娶

崔崇屽

节妇

人不如狐

溺鬼求代

佻薄者戒

幕友遇害

游方尼

朋友规过

狼子野心

地仙

争礼数

野人

杨勤悫公

李生

紫桃

情理

假面人

复仇

盗女破盗

鬼之可贵者

四救

代死

老成远虑

艾孝子寻亲

人不自知取祸

郭氏兄弟

轮回之说

不可理断

书痴

滇中令

鬼有形质

故人之情

御下过严

因果

奴不及狐

狐善画

旧仆悔过

试读章节

周虎

【原文】

献县周氏仆周虎,为狐所媚,二十余年如伉俪。尝语仆日:“吾炼形已四百余年,过去生中,于汝有业缘当补;一日不满,即一日不得升天。缘尽,吾当去耳。”一日,冁然自喜,又泫然自悲,语虎日:“月之十九日,吾缘尽当别。已为君相一妇,可聘定之。”因出白金付虎,俾备礼。自是狎昵燕婉,逾于平日,恒形影不离。至十五日,忽晨起告别。虎怪其先期,狐泣日:“业缘一日不可减,亦一日不可增,惟迟早则随所遇耳。吾留此三日缘,为再一相会地也。”越数年,果再至,欢洽三日而后去。临行呜咽日:“从此终天诀矣!”

陈德音先生日:“此狐善留其有余,惜福者当如是。”刘季箴则日:“三日后终须一别,何必暂留?此狐炼形四百年,尚未到悬崖撒手地位。临事者不当如是。”余谓二公之言,各明一义,各有当也。

【译文】

河北献县周家的仆人周虎被狐狸迷住了.二人如世间美满的夫妻一样,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狐狸曾对周虎说:“我修炼成人形,已有四百多年了,前生我与你还有一段相处的时间,是当补上的。天意所使,一天不满,都不能升天。一旦缘分已尽,我自会离去。”一天,她脸上显出很高兴的样子,忽而又泫然泪下,显出很伤心的样子,对周虎说:“这一月的十九日,我们的缘分已尽,我将要离开你。我已为你相中了一个配偶,你可送财礼将这门婚事定下来。”于是拿出白金交给周虎,以备聘礼使用。从此与周虎缠绵亲昵,更加恩爱,时刻形影不离。十五日早晨,早起与周虎告别。周虎责怪她怎么提前离开,狐狸流着泪说:“所谓的缘分,是一日不可减,也一日不可增。只是早晚可由自己安排。我想在世间留下三天的缘分,以后好再与你相见。”过了几年,狐狸果然又来与周虎相见,欢聚三天后离去。临行前,她哭着说:“从此,我们就永远分别了。”

陈德音先生说:“这只狐狸善于留有余地,珍惜自己幸福的人,也应该如此。”刘季箴则说:“三天后终究要分别,既然这样,何必再留下三天呢?此狐炼形已四百年,还没有到悬崖撒手的地步。处理事情不应该这样。”我认为二公所言,各说明了一个道理,也各有各的道理。郑苏仙

【原文】

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有邻村一媪至殿前,王改容拱手,赐以杯茗,命冥吏速送生善处。郑私叩冥吏日:“此农家老妇,有何功德?”冥吏日:“是媪一生无利己损人心。夫利己之心,虽贤士大夫或不免。然利己者必损人,种种机械,因是而生,种种冤愆,因是而造。甚至贻臭万年,流毒四海,皆此一念为害也。此一村妇,而能自制其私心,读书讲学之儒,对之多愧色矣。何怪王之加礼乎?”郑素有心计,闻之惕然而寤。

郑又言:“此媪未至以前,有一官公服昂然人,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王哂日:“设官以治民,下至驿丞闸官,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日:“某虽无功,亦无罪。”王日:“公一生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官大踧躇,锋棱顿减。王徐顾笑日:“怪公盛气耳。平心而论,要是三四等好官,来生尚不失冠带。”促命即送转轮王。

观此二事,知人心微暖,鬼神皆得而窥。虽贤者一念之私,亦不免于责备。“相在尔室”,其信然乎。

【译文】

北村的郑苏仙,一天做梦到了阴曹地府,见阎王正在审查囚徒的罪状。一位邻村的老太太来到殿前,阎王脸色温和地对老太太拱手作礼,赐给老太太一杯茶,然后让手下的差役赶快送她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投生。郑苏仙私下问差役:“这是一位普通的农妇,她有什么功德?”差役说:“这位老太太一生无损人利己之心。利己之心,即使是贤明之士都难免。有利己之心的人,必做损人之事,于是种种机诈手段随之而生,这样就必然造下种种冤孽罪过,甚至为了个人的野心,遗臭万年,流毒四海,都是因私心在为害啊!这位农妇能克制约束其私心,连那些读书达理有学问的人,在她面前都有愧色。阎王对她敬之以礼,就不足为怪了。”郑苏仙平日就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听了这番话,不禁心中有所醒悟。

郑苏仙又说:“这位老太太未到来之前,有一位身穿官服、盛气凌人的人走进大殿,自称他所到之处只饮别人一杯水,因此面对鬼神,自觉心中无愧。”阎王轻蔑地说:“朝廷设置官员用来治理百姓,即使最低一级的驿官、闸官都有自己应尽的职责,仅仅以不取民财就自认为是好官,那么把一个木偶放在堂上,他连一杯水都不喝,不是更胜过你吗?’这位官员辩(P8-11)

序言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1724—1805,字晓岚)撰写的笔记小说,共二十四卷,计一千一百余则。纪昀二十四岁中举人,三十一岁成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并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其晚年,在编纂《四库全书》之余,著述了《阅微草堂笔记》留给世人。

纪昀生活在清王朝国力鼎盛的“乾嘉时代”,他身居高位,能透过“盛世”的外表,以“说狐道怪”的形式揭露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性的阴暗面,举凡官吏的贪婪、小人的奸诈、道学家的虚伪、流氓无赖的可恶、平民百姓的生计艰难等,在书中都有较充分的展现。作者精妙的评点议论,更使作品具有惩恶扬善的“劝世”作用。但由于故事来源很广泛,作品难免精粗杂陈,良莠互见。在当时统治者严厉的思想钳制政策下,作者也只能“托鬼神以抒己见”,再加上封建社会迷信思想浓厚,科学知识贫乏,因而这类狐鬼故事使人半信半疑,客观上具有“愚民”的副作用。但如果剥去狐鬼的外衣,体察作者“意在言外”的良苦用心,仔细琢磨每一则故事的思想深意,就会发觉《阅微草堂笔记)确实是一部难得的笔记小说作品,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占据突出显要的地位。

《阅微草堂笔记》在当时凭借作者的特殊地位和作品本身轻松隽永的文笔,每撰成一卷,即在士大夫中广为传抄,书商亦竞相翻刻牟利,使之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小说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拥有广泛的读者。我们选编的这个本子,系从原书一千余则故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九十余则,并考虑到青少年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采用原文与白话文翻译对照的形式。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