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特点:诚实,自我做起,专注,能在急需时带来知识和技能。
积极特眭:具有奉献精神,拥有丰富的专业技能,致力于维护专业标准。
可容忍的弱点:仅局限于狭窄的领域,专注于技术而忽略大局,对其他事情兴趣不大。
在团队中的作用:不可或缺的团队角色,为团队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专业支持。
以上是一个完整的团队中必不可少的9种角色,而且这9种角色需要相对均衡,各有分工,如此才能使各个角色对团队的贡献最大化。如果某一个或某几个角色过重或过轻,都会给团队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灾难。
没有智多星的团队,思维会比较局限,创意匮乏。
没有外交家的团队会比较封闭,因为无法了解消费者和外界的信息。
没有协调员的团队领导力会削弱,因为协调员可以通过个性的吸引力来帮助领导树立个人影响力。很多时候,团队领导可以利用协调员来影响团队中的其他成员。
没有推进者的团队效率就不高,因为推进者能够有效地确保团队快速行动。
没有监督员的团队会大起大落,做得好就大起,做得不好也没有人去挑刺,于是就大落。监督员会比较在意方向或细节,促使执行者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现在很多团队都缺乏监督员,或者说缺少有监督角色的人。这种情况少数是团队从组建之初就存在没有监督员的缺憾,多数是团队内部人为造成的监督员缺失,这又源于团队领导者的不自信,因为不自信所以不敢听到反对的声音。
没有凝聚者的团队的人际关系往往比较紧张,冲突的情形会更多一些。团队内部信任成本上升,内耗加剧,伤害团队感情,严重的可能毁灭整个团队。
没有实干家的团队会显得比较乱,没有系统性的思路,因为实干家的计划性很强。
没有完美主义者的团队的线条会显得比较粗,因为完美主义者更注重质量和标准。其实,完美主义者在团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大多数团队领导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1991年,马格利森和麦克卡恩提出了“团队管理轮盘”思想,将贝尔宾提出的团队角色分成四个大的范畴:探索者、建议者、控制者和组织者,并把团队角色概括为三种:任务倾向角色、关系角色倾向和自我角色。
不管理论上如何定义,每个成员在团队中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或者一人兼具其中的几种角色。
团队成员相互之问除有能够良好合作的个性品质外,还要具备实现理想目标所必需的技术和能力,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因此,在对团队成员选拔与配置的过程中,对团队成员进行甄选与素质测评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素质,是指业绩优秀者的行为表现,它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某项工作的起点,是决定并区别绩效好坏的个体特征。
1970年,美国政府需要麦克利兰等人帮助他们甄选外交官,麦克利兰与他的同事们认为,传统的性向测验和知识测验并不能预测候选人在工作中一定会取得成功。因此,他们开始试图研究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在研究中采用了行为事件访谈法(BEIs)来分析哪些因素能够准确地预测某一外交官能在工作中取得较大成功。研究发现,除了智力、知识、技能等之外,还有一些内在的因素影响个体在职位中绩效水平的发挥,诸如成就导向、人际理解力、灵活性等因素,对于个体工作绩效的高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样,素质(Competency)的概念就被提了出来。随后他们又发现,通过素质模型的方式可以判断并发现导致绩效好坏的关键驱动因素。素质模型是指组织当中特定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与高绩效相关的一系列素质或素质组合,这些素质是可分级的、可被测评的,通常由6项素质要素构成。P6-7
本书在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李华伟、林中华、李华军、范高峰、林学华、张慧丹、林春姣、李雄杰、刘艳、李小美、林华亮、陈聪、曹阳、李伟、曹驰、庞欢、刘艳、张丽荣、李本国、林晓桂、李泽民、龚四国、周新发、林红姣、林望姣、李少雄、陈志、张鹏、李天吴、刘洋洋、沈文彬、向丽、杨城、曹茜、刘宇、杨卫国、孑L志明、叶超华、金泽灿、罗斌、赵志远、汪建明、翟晓斐、林承谟、曹雪、林运兰、曹建强、陈娟、许伟、曹琨等不少同仁的支持和帮助,在此特表示深切的谢意!
在21世纪的今天,责任分工愈加明确细分,团队精神显得颇为重要。可以说团队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生力军,团队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很多迅速发展的初创企业来说,决定其能否走得更远、做得更大更强,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团队建设”。
企业的团队应具有高度的凝聚力与高效的执行力,这样的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乘风破浪、永立潮头。因此,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企业就是你的船,而你则是这艘船的船长,企业的进退和兴衰都与你密切相关。管理一个团队,比冲刺个人绩效更需要掌握战略和战术。
首先,团队领导要懂“管理”。这是因为,团队是由一些具有共同信念的人,为达到共同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各成员通过沟通与交流保持目标、方法、手段的高度一致,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于某一方向,形成比原组织更具战斗力的工作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团队建设的核心是人的管理。
其次,团队领导要会“带领”。“带领”是团队领导的第一要务,领导角色不像以往那样仅仅是单纯地管控各项任务的执行及达成目标,还必须积极协助每个员工发挥自身所长并适才适所,根据不同任务灵活调度人力;更要为日后可能面对的困境提前培养员工的能力或遴聘合适的专业人才,通过计划、命令、控制、协调等手段来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另外还要向员工灌输、倡导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标准、企业作风、传统习惯、道德伦理、文化精神、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提高团队凝聚力,并运用可行的激励措施和竞争机制,打破看似平等、实为压制的传统利益格局,使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长期保持活力。
本书针对团队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融合世界500强企业优秀的管理理念和职业精神,重点阐释了团队目标、铸造团队灵魂、团队的权利制衡与利益分享、沟通、执行、激励、合作与竞争、风险防范以及持续发展等九大要点,结合大量经典案例,大大增强了可读性。
书中在案例和分析论述中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无论你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一名普通的员工,都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极为有益的启示。
林立文著的《你不懂管理怎能带团队》针对团队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融合世界500强企业优秀的管理理念和职业精神,重点阐释了团队目标、铸造团队灵魂、团队的权利制衡与利益分享、沟通、执行、激励、合作与竞争、风险防范以及持续发展等九大要点,结合大量经典案例,在案例和分析论述中融入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和理念,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无论你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有志于从事管理的人,都可以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极为有益的管理经验。
在21世纪的今天,责任分工愈加明确细分,团队精神显得颇为重要。可以说团队是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生力军,团队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很多迅速发展的初创企业来说,决定其能否走得更远、做得更大更强,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因素就是“团队建设”。
从基层主管、中层经理到高层决策者管理升级的必读读本;团队的执行力永远是一个变量,既可低能,又可高效,关键在于领导力;团队不缺目标与激情,而缺的是持久高效的行动与抗挫力;在团队管理中遇到的任何疑难困惑,都在林立文著的《你不懂管理怎能带团队》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