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其年代之久远、内容之丰富、体裁之完备、影响之巨大深远,是任何一部诗作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孔子说:“诵诗三百”,古代学者无不习诗,古文典宪中无不散发着诗的芳香;而今的学生课本也仍在选学《诗经》的篇章;就连研究汉学的外国朋友,也没有一个不看重、不喜爱《诗经》的。《诗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诗经》将千秋万代流传下去,永放光芒。
张衍华、刘化民著的《诗经本义注译(上下)》的亮点是:
1.尽力抹去儒家强加给《诗经》的政治色彩,按照诗句的本来意义去诠释诗义,故定名为《诗经本义注译》。
2.注、译都尽力做到精准无误。
3.译出的诗句是诗,且通俗、流畅,朗朗上口,易诵易懂。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它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民歌、宴乐和朝庙乐章三百十一篇,内《小雅》载笙诗六篇,有目无诗,实存三百零五篇。全书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体,汉代传诗者有四家;齐人辕固生所传称齐诗,燕人韩婴所传称韩诗,鲁人申培公所传称鲁诗;后又有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称毛诗。齐诗、鲁诗先后亡于魏和西晋,韩诗仅存外传;毛诗晚出,独传至今。今称《诗经》者,皆指毛诗。
今天想读《诗经》的人虽然很多很多,但由于古今语言差异而形成的隔阂,真正通读过《诗经》的人却很少很少。这不能说不是一件憾事。我们是中学教师,早在工作岗位上便萌发蚍蜉之志,决心把《诗经》通读一遍并注译出来,以飨广大的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我们退休后,历经近二十个寒暑,总算把《诗经本义注译》(由张衍华、刘化民著)(大众读本)编辑成册,了结了一桩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