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朗基诺著的这本《知识的命运》主要从认识论的角度考察科学研究的社会性,致力于从一条科学知识的社会性进路中来揭示科学多元论的意义。
传统科学知识观出现了理性与社会的二元对立的问题。海伦·朗基诺教授指出当前科学哲学中认识论出现两种转变:人们对科学研究的社会性特征的逐步认识,以及对各个科学领域中解释多元化的不断认可。这种对社会性和多元化的研究正是克服科学知识理性与社会性二分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书思路清晰,从理性与社会性二分问题入手,通过对相关哲学家思想的分析与回应,提出消解理性与社会性二分问题的方案,以社会性认知和社会性知识来解释科学知识的发展,倡导了一种多元论的科学知识观。
海伦·朗基诺著这本《知识的命运》的目标是试图打破科学哲学家和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在学术大战中陷入的理性与社会二分的知识论僵局,填补知识生产的经验条件和理想的成功条件之间的细节科学哲学家忽视社会力量在科学知识建构中的作用,主张最好把科学知识考虑为理性的认知过程的结果,而科学社会学家则认为,科学家的认知活动必然要受到许多非认知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这种歧异隐含的一个共同假设是:把社会力量看成是偏见之源,看成是非理性的作者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域,抓住科学探索的社会性与多元性特征,结合当代生物学事例,从理解知识的三种维度出发,剖析了造成这种僵局的认识论根源,以及破解这一僵局的方法论途径、然后,运用认识的可接受性和构型等规范性概念,对知识的定义作出了非二分法的说明,论证了一种依赖于批评语境的社会认识论观点。本书于2002年获得了美国社会学学会颁发的默顿图书奖,可供从事科学哲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知识论、文化学等研究者与爱好者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