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集约型社会抛弃传统的招聘方式
从上述观点出发,我们来考察并思考一下日本企业的现状。首先,必须明确地看到,日本众多的股份制公司(日文汉字写作“株式会社”),尤其是大型企业,每年都在大量地招聘员工。对于熟悉日本企业文化的人来说,这道“招聘风景”似乎毫无新鲜可言。但是,如果把眼光放远投放到整个世界,就会发现这道“招聘风景”,的确是独特怪异,充满着“和”风。众所周知,日本的企业大都在每年4月1日这一天举行隆重的新员工入职仪式。因为日本的公司被称为“会社”,所以这种仪式也就叫作“入社式”,社长亲自致辞,表达殷殷期待之情;“前辈”代表致辞,传递欢迎关怀之意;“新人”代表表态,立下努力加油之志,忙得不亦乐乎。随后,就要步入对新员工进行培训的环节。他们被分到公司里面的不同部门,被称作“新米”。这种来自农耕社会的称呼,即显示出对收获物——“新米”的喜悦和享受,也表现出未来对收获物——“新米”的重视和“料理”。一切从零开始学起,“前辈”们会手把着手地教他们,不仅教给他们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程序,还要教给他们公司里面的待人礼仪,甚至怎样倒茶送点心、怎样复印资料,他们在进入公司的第一年也因此被称作“杂用”。不仅要干各种各样“打杂”的助手性的工作,还要“伺候”好各位“前辈”。这个世界上除了日本,其他国家是很少有这样的劳动习惯的。我曾经在美国工作过,知道美国就没有这样的招聘流程。
从现实来看,这样的劳动习惯已经植根于日本企业之中了。不过,我想指出的是,这个劳动习惯并不是从日本明治时期传承而来的,而是在1945年战后,伴随着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由工业化社会的进展而催生出来的。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当今的日本经济社会已经从工业化社会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知识集约型社会,但过去工业体系残存的一些制度以及劳动习惯却依然存在。
回顾历史,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是工业化社会里的“世界冠军”。日本的生产厂家,或者说出口行业都取得了耀眼的成功,不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甘拜下风。质优价廉,批量生产,日本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坐稳了“世界工厂”的这把交椅。
为了生产“大量”“质优”“价廉”的产品,日本企业独创出一种员工招聘和培训制度。要想经营称霸世界的工厂,必须招聘大量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并且保证这些毕业生是“同质化的人才”,然后再下功夫把他们培养成为“同质化员工”。究其原因,就在于东京和大阪尽管地域不同,但不同地域的工厂必须生产出来均质的产品。无论是在哪个工厂,都要能生产出完完全全一模一样的产品。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日本企业才有了“入社式”。这种“入社式”是为了给新员工染上该公司的“颜色”。经过“染色”,员工今后可能无法适应其他公司。“染色”这个环节是公司内部为了培养对本公司有用人才的必经环节。其表现形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隆重严肃让人略微感到紧张的“入社式”以外,还会安排他们入住公司统一的单身宿舍,或是让同期进入公司的员工组成饮酒会等。极端地说,日本的公司就是要通过不断重复的“染色”,让新员工在头脑中形成“公司大于一切”的观念,让仅适用于自己公司的管理哲学渗透到新员工的每一根血管里。(P17-19)
2016年8月,在撰写本书过程中,我喜闻铃木一朗选手在美国职棒大联盟达成了MLB生涯的3000安打,衷心祝贺他摘得荣誉桂冠。
初识铃木一朗选手,是他在欧力士的球队效力的时候,印象里的他是一个非常热爱棒球的青年。他的人生里似乎除了棒球还是棒球。如他一般热爱棒球、如痴如醉的,棒球选手里无人能及。一年365天,他几乎每天都在练习。这听起来或许夸张,但对于他本人来说,却是再正常不过了。正因为那份热爱与韧性,他才能尽情享受打球的乐趣,在高手如云的美国职棒大联盟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下的吧。
说说铃木选手的成绩和球队的经营
观看美国职棒大联盟的比赛,我再次深刻感受到,球队的经营不只是为了企业的广告宣传,像美职棒一样,需要确立能够整体盈利的机制与体系。将联盟内的30支球队看作一个整体,聘用职业运动组织的行政管理员里精通经营管理的人士,才能在这二十年中取得如此巨大的增长。1994-1995年的时候,美职棒也曾面临选手罢工等经营难题,规模也与日本相差不大。但现在的美职棒,规模大约是日本的七倍,差距被大大地拉开。
日本的专业棒球的经营正是起步腾飞之时。为了让像铃木一朗那样优秀的选手,在日本的棒球界大放异彩,我们可以开发专业体育产业,并使其发展壮大。我可以从经营管理的方面,协助构建外部环境。
欧力士野牛队充分发挥了宣传企业的广告作用,但如果要问作为球队的经营是否成熟,我只能回答尚在发展之中;如果问收支是否平衡,我只能回答,面临的状况和其他球队类似,也不容乐观。
我们需要从经营管理层面认识到,每支球队发挥的不只是广告宣传作用,12支球队成为一个整体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说,为了扩大日本国家队的影响力,可以增多和亚洲各国球队、美国球队的比赛。棒球队团结一心就能找到新的发展突破口。这个想法,我从以前就一直说到现在。以前,改革的步伐较小,最近觉得步子迈得大了许多。可以说,今后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行业。
刚才谈了铃木一朗选手的辉煌赛绩,还提到了球队的管理经营。我想说明的就是,即使是大家不那么熟悉的体育商业,也存在着需要改变的要素和应该努力的方向,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实现前述二者。日益新,月益新,发挥领导力才是经营管理者。那么,最后我还想从宏观的观点,再次强调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环顾世界,大量的难民移民问题、英国脱欧造成的欧盟分裂等,政治动荡不安。
美国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世界主要有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日本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他在《文明的冲突》中准确地预言了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虽然文章是在二十多年前发表的,但放在今天,也依旧能给我们很多启示。
另一方面,把目光投向经济环境。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推行量化宽松,长期利率较低。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几乎没有长期投资能够带来收益的产业。如果有商机的话,即使付利息也要借钱,进行长期投资。正因为没有,所以利率才那么低,甚至出现零利率的情况。企业通过购买自家股票,拉高股价也是一样的,反映了没有预期回报较高的产业,不是什么好事。
也就是说,政治和社会问题频发的当下,经济方面也难以预测。对于经营管理者和创业家来说,世道艰难。但也不能以宏观环境为借口,其实微观来看,企业发展的商机还是很多的。
我反复强调,最重要的是敢于挑战。当然,并不是说随便开始就可以,经营管理者的工作是弄清资金需求,挑选合适人才,看清宏观时势。边想边跑,跑太慢,太过谨慎,对手把你给超了;跑太快,过于贸然,又会失败。我们需要边跑边想边做,抓住其中要领,才更容易成功。敢于挑战,勇于创新,这才是优秀的经营管理者。
最后我想在此对撰写本书过程中给予支持的多方人士表示衷心的谢意。尤其感谢在金融科技方面给予帮助的高桥秀明先生,欧力士的职员宫木畅子小姐,以及日经BP出版社的各位负责人。
2016年11月 官内义彦
被誉为现代经营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曾说过,“所谓经营学,就是对于企业的一般理论”。就是如何通过最高效的方法来达到企业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经营学的目的不仅限于追求利润,还涉及方方面面。我有着长期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这让我认识到,光有经营学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拥有能够将知识付诸实践的强大的行动力才可以。这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
一旦违背经营学的一般理论,办事的效率就会降低,失败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能将经营学实践到何种程度,是决定成功的第一要素。个别的企业甚至在实践经营学的基础上,还要设定企业的单独目标,组织全体员工朝着这个目标行进,创造企业特有的文化和传统,理解市场的状况,应对当前的难题。如何将上述的一切付诸实际行动,让全公司人有目共睹,就是经营管理者的职责。
在正确理解经营理论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企业的具体问题,并精准解决的人,就是真正的管理者了。
只要是在有明确目标的企业或团体里,经营学的理论就能够通用。尤其是像我这样在经济界之外还涉足过政治、体育等领域的人,越发清楚这一道理。
机缘巧合下,我曾受邀参与过多种社会团体的工作,和除企业外的团体接触,让我切实地感受到,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团体,都要面临经营管理的难题,也都离不开经营管理。尽管各个团体的目标不同,但大家都需要一个能够以最陕途径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且需要一个熟谙经营管理理论并且能够强有力执行的领导者。
我曾经从一个佛教团体那里获得过一个职位。该佛教团体向我咨询关于经营管理方面的意见。为此,我每年都会去一次京都总寺院,共同探讨、解决经营管理上的问题。
事实上,日本全国的宗教设施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地方城市的神社和寺院因为经营状况不佳,呈现集体衰退的趋势。而大都市里的神社和寺院又因为数量太少,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尤其是像京都总寺院这样一个要统筹管理各地大小寺院的组织,一方面要面临各地大小寺院的意见不统一,另一方面又要从大局出发寻找出一条解决的途径。而我呢,则属于京都总寺院的外援,负责实施方案,推行改革。
另外,我还是新日本爱乐交响乐团的理事长。因为本身就热爱音乐,经常在国内外听演奏会,久而久之便混成了“熟脸”,于是就有音乐界人士主动来找我。
乐团里艺术家云集,大家都非常醉心音乐,热爱演奏,没有人考虑经营管理,于是就容易出现赤字,让乐团活动无以为继。而我的工作,就是在提高乐团艺术表现力的基础上,能够延续它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我还担任着日本大学经营协会的理事长一职。这是一个以提高大学的活跃度和扩展研究活动为目的的团体。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为社会输送更有用的人才,是日本大学的重要使命。但是从世界的大学排行榜上可以看出,目前日本大学整体都处于低迷状态。在我看来,大学与大学问、教授与教授间的交流切磋不够活跃,是日本的大学缺乏魅力的原因之一。大学,不能沦为教授们悠闲度日的机构。
无论是寺院、乐团还是大学,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团体和机构,在社会上承担着重要职责。这些团体和机构的共通之处就是都需要强化经营管理方法。一个团体和机构的良性运营,离不开经营管理和收支管理等。反过来说,哪怕是人才云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经营管理和收支管理,团体和机构也一样会收支不抵,无以为继,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和职责。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成熟,经营管理的方法也日趋复杂。因此,对于企业和团体来说,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尽快达成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何更好地运用经营论来获取更大的成果,将成为决定企业和团体命运的分水岭。
为此,作为欧力士集团长期的最高经营责任人,我觉得有必要将自己常年积攒下来的经营理念总结、传递给大家。这也是自己创作《我的经营论》的初衷和目的。
希望《我的经营论》能帮助企业或团体人士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难题。
宫内义彦
宫内义彦著的《我的经营论(精)》一书立足全球宏观政治经济背景、视野开阔,详实论述了宏观视野、未来洞悉能力对于一名优秀管理者的重要性;本书是一位长者的经验之谈,是他对管理这门学问的思考结晶。书中不乏企业价值、宏观视野等高远洞见,同时人事制度、新业务开拓等企业经营管理实务层面的恳切建议也俯拾皆是。本书是一本实战指导性很强的管理类书籍,相信每一位有心人都可以读到对自身的有益启示。
宫内义彦先生同欧力士集团风雨同舟50载,是一位具有宏观思维能力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他精通经营管理哲学,善于总结思考,《我的经营论(精)》一书的内容完全源自作者的亲身经历,非常具有说服力。
本书详细阐述了企业的社会定位和企业管理者所应该具备的能力素养,生动诠释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要义和精髓。从中我们能学习到成熟优良的商业运营模式,提升有效规避风险的能力,找到一条适合的企业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