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旅行,毫无疑问是内容丰富、光怪陆离的。在神秘的海底,我们能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能看到我们平时不敢想象的,可以说无奇不有。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而且可以打猎;原来,海底也有煤矿;在印度洋,潜艇成员与鲨鱼展开搏斗,场面惊心动魄;在红海,他们追捕一条频临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你吃过儒艮肉吗?你知道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吗?你知道海洋到底有多深吗?你能想象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有多快吗……
儒勒·凡尔纳著的《海底两万里(附阅读测评初中)/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指定名著导读》描绘的是种种奇遇。时而险象环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绝美、令人陶醉。全书充满异国情调,如神话般色彩绚烂,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儒勒·凡尔纳著的《海底两万里(附阅读测评初中)/国家统编语文教材指定名著导读》是世界科幻文学的先驱之作,讲述主人公意外进入潜艇,环游世界并经历各种冒险的故事。本书是针对中小学生推出的名师导读本,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经典文本中的深刻思想,学习名家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
所有这些船都具有顶级速度,并且是继大东方号后最大的船。这样,1867年,公司共拥有12艘航船,其中8艘为桨划式,4艘是螺旋桨式。
之所以对细节如数家珍,是想让大家了解这家航运公司的重要地位和举世闻名的精明管理。没有哪家海运公司比它更加经营有方,也没有哪家公司获得过如此伟大的成功。在过去的26年里,肯纳德的轮船横跨大西洋两千余次,从没有发生过取消行程、延误等事件,运送的信件、船上人员乃至轮船皆安然无恙。这就是为什么在法国激烈的竞争中,肯纳德海运的顾客仍然比别家多的原因,这点可以从近年来的官方统计信息中得到证实。因此,肯纳德最好的邮轮发生事故,能引起如此巨大的社会轰动,也就没人感到惊讶了。
1867年4月13日,晴空万里,洋面上清风微拂,坐标北纬45度37分,西经15度12分,苏格兰号在1000马力的强劲驱动下,桨轮有节奏地拍打着海面,以13.43节的速度航行。它的吃水深度6.7米,排水量6624立方米。
下午4时17分的时候,乘客们在大厅里享用他们的午餐,一次难以察觉的轻微撞击发生在苏格兰号船尾,左舷机轮稍后位置。
不是苏格兰号撞上了什么,而是有什么东西撞上了苏格兰号,并且不是什么钝器,是一种锋利的或者尖锐的东西。这次撞击似乎非常轻微,没人注意到它,直到船舱工作人员冲上甲板大喊:
“船要沉啦!船要沉啦!”
一开始,乘客们慌乱万分,但船长安德森很快稳定住了局面。事实上损伤并没有多大,苏格兰号在设计上被防水板分成了7个独立舱,可以保证局部漏水对整船没有大碍。
安德森船长径直来到船舱,发现第五独立舱受损漏水,而且从海水涌人的速度来看,破损情况并不乐观。幸运的是,动力室并不在此舱,否则的话锅炉就会立马熄火。
安德森船长下令立刻停机检修,派水手潜入海底评估损伤。一会儿,水手确认船身上有一个两米的大洞。这种程度的损坏无法现场修补,苏格兰号必须在桨轮一半泡在水里的情况下继续航行。此时离克里尔海峡还有300里,最终苏格兰号到达港口时已经比预计晚了3天。利物浦港口人心惶惶。
工程师们在船坞中对苏格兰号进行检查。他们都无法相信自己所看到的:船体吃水线下两米半的深度处,被切出一个规则的等边三角形。切边干净利落,即使冲压机也未必切得了这么精确。无论是什么东西造成的裂口,它能以惊人的力量撞穿4厘米厚的钢板,接着顺利后退,令人无法相信,绝非等闲之辈。
事件大致就是这样,结果再次引燃了舆论的热情。从这一刻开始,海上无法解释的事故都被算到这个怪兽的头上。这个神秘莫测的怪兽背起了所有类似撞船事故的责任。很不幸,事故数量相当可观。根据保险公司的统计,每年有3000艘船报损,和船员一起失踪的船只也高达200艘!
如今,人们不问所以,将这些船只的失踪都归咎于这只“海中怪兽”。因为怪兽出没,各大洲之间航行变得异常危险。媒体纷纷表态,不管花多大代价,这只巨鲸一样的怪物必须被除掉。(P5-6)
2017年9月秋季开学,由国家教育部统编、温儒敏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习惯称为统编本或统编版)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新教材在框架体例、选文等诸多方面都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名著阅读在新教材中已经被纳入“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之中,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源头活水,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曾在多个场合强调,名著阅读是为学生人生“打底子”的需要,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提倡要引导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
为了帮助学生用好新教材,扎实提高阅读素养,我们组织了几十位语文教育专家和名师,精心打造了这套丛书。我们精心编写的这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紧扣新版语文教材,全力服务语文教学
选入本丛书的均为国家统编语文教科书指定阅读作品。新编教科书每册各安排两次名著导读,每次主推一部名著,推荐课外自主阅读两部。本丛书与教材同步,比如七年级上学期我们推出的是《朝花夕拾》《西游记》等书的导读,七年级下学期我们推出的是《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等书的导读,与教材无缝衔接,服务于语文教学,也力求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培养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选名著以课程标准推荐书目为主,并尽量与课内阅读相配合。
精心打造助读系统,让名著阅读零障碍
文学名著往往是学生阅读体验中“可爱的陌生人”,因为文学名著一般有一定的阅读门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帮助,即使是脍炙人口的《西游记》,现在的孩子也未必能够读完全篇。有鉴于此,我们在丛书中提供了一整套助读系统,给不同阅读能力的学生提供各种贴心的帮助。篇前的作品导读,介绍作家生平、创作背景以及文学特色;精心设计的思维导图,有助干学生提纲挈领,理顺文本脉络或人物关系;简明的注释和精要的旁批,进一步扫清学生阅读与理解的障碍;每一个章节后,我们会让学生盘点一下收获,“精华点评”让学生有机会回味及总结精彩片段,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阅读测评促能力,牢牢抓住“牛鼻子”
作为本丛书特色之一,我们特意在每一本名著后附赠一本《阅读测评》小册子,这一部分内容重在阅读实践的训练。有道是“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理论再通透,方法再高明,如果不以实践来进行巩固和磨砺,无异于“临渊羡鱼”。而《阅读测评》正是为“退而结网”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大量选文的阅读和练习,将阅读能力之“网”织得又结实又漂亮。
我们在小册子里安排了“知识积累”“情节梳理”“阅读感悟”等环节,对名著涉及的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情节脉络、理解难点做了全面梳理。作为小册子的重点,我们精心编制了分级阅读能力的检测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的方式,迅速检测阅读的效果。而读后感的样文展示及探究写作题,则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启发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中说:“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窄和贫乏。”但愿我们这套丛书,能够不断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学会在书的海洋里畅游,获得语文综合素养及身心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