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中外名著彩绘版无障碍阅读)》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著名作家、哲学家、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集,是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散文作品之一。《培根随笔》中的篇章主要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内容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教育、伦理和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作者以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见解独到,体现了现实主义和道德理想的完美结合。其中有《论真理》、《论死亡》、《论嫉妒》、《论残疾》、《谈读书》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语言简洁、说理透彻,字里行间透露出培根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
培根编著的《培根随笔(中外名著彩绘版无障碍阅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爱情、婚姻、友谊、教育和伦理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宗教与信仰
真理、死亡、宗教、神、迷信等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类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人类不断追求和探索着这些话题,以求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更加深刻。作者在这一章中,对真理、死亡、宗教、神、迷信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对这几个话题分别持什么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阅读本章,找出其中的答案吧。
第1篇论真理
真理是什么呢?世界上有的人总是喜欢朝三暮四,因为他们认为固守一种信仰就等于给自己上了一套枷锁,所以总是不停地追逐意志上的自由。虽然这些人已经成了过去,但还是有很多心志不坚的人,和那些历史中的人物一脉相通,只是血气相对薄弱了一点儿。人们之所以好伪说,不单单在于人们探寻真理的艰难,也不是因为探寻真理之后真理加于人们思想的约束,而是与世人喜欢假象的心态息息相关。希腊晚期一位哲人曾仔细研究过这种现象,但他始终不明白伪说中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着人们,使人们如此喜好它。伪说既不能像诗人那样引人进入佳境,也不能像商人那样在商海中得利,好伪说的人只不过是希望得到近在眼前的东西。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可是真理可说是一种无隐无饰的白昼之光,倘若那些歌剧、表演、舞会等想在这种光下变得庄重、美丽,那么这种光也就和一般的灯烛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世人眼中,真理就如同一颗珍珠,在晴朗的白昼闪耀出的光芒是无法比拟的,但其价值却始终比不上那在五彩斑斓的光线下最为耀眼的钻石或红玉。掺上一点儿伪说的道理总是能够给世人增添快乐。
倘若将那些不着边际的自以为是、令人醉心的美丽憧憬、错误的评价、随意畅想的空间和与它们相似的东西从人们心中除去,就会使世界上很多人的心变成一种可怜的、缩小的东西,充满烦躁、忧郁和疾病,就是自己看起来也会十分讨厌。有人会质疑这一假设吗?早期的耶教曾有一位著作家将诗称作“魔鬼的酒”,因为诗能占据人的想象,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伪说的影子罢了。从心中经过的伪说并不可怕,真正害人的是那些沉人心中、扎根于心中的伪说。但是即便如此,只受本身评判的真理却教给我们,研究真理、认识真理、相信真理才是人性中最高尚的美德。
从教义中的真理和哲学中的真理再说到世事上的真理。即使那些行为并不坦白正直的人也不会否认坦白正直是人性的荣耀。弄虚作假就像是在金币中添加杂质一样,虽然可以使金币用起来方便一些。但其品质却变劣了。那些不坦白正直的行为就像是蛇走路的方式,蛇是很卑贱地用肚子走路的。被人发现是虚伪欺诈是最让人蒙羞的,就像蒙泰涅在他的研究中说人说谎是一种可恨至极的罪责那样,他说:“细细想来,人说谎就和他不怕上帝反而害怕世人是一样的道理。”因为谎言是直对着上帝而躲避着世人的。曾有人预言说,当基督重临世间时,他将找不到诚实。因此,可以说谎言是请上帝来裁判全体人类的最后的钟声。对于揭露弄虚作假和背信弃义的罪恶再没有比这个说法更高明的了。
第2篇论死亡
无须怀疑,把死亡看成罪恶的根源或者圣洁的天堂,肯定是伟大而崇高的行为;面对死亡的时候如果感到害怕,甚至将死亡视为理应交纳给自然的贡品,则是丑陋无比的怯懦的行为。
在某些修道士的苦行录里,有这样的记录:人应该自思一下,即便无形的压力在你的思想里作祟又怎么样呢?就算死亡能将人们的身体变得腐烂,这样的痛苦又会怎么样呢?P1-3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如果说文化是人类的一份精神遗产,那么阅读就是开启这份遗产的金钥匙。在这份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文明沃土上,优秀的文学名著传达着人类对生命、对历史、对未来的憧憬和思考,其闪耀的智慧穿越古今中外,经过岁月的磨砺,升华成今天的经典。阅读美好的有价值的文学名著,是了解社会、认知自我的有效途径。
让我们一起阅读《论语》、《诗经》,阅读《红楼梦》,阅读《雾都孤儿》,阅读《安徒生童话》……日不间断,我们也许会因为书中一段华丽的诗句而激扬,也许会为某个主人公的坎坷遭遇而落泪……任思绪随着书中动人的故事飘飞。阅读的过程就是励志、炼心、启智的过程。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知识,培养的是情感,塑造的是品格,净化的是灵魂……
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名家选”考虑照顾各年龄段读者诵读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以及外国文学作品等阅读习惯,设置了知识链接、专家解疑、智慧引路、名家导读、哲理名言、名师点拨、好词好句、阅读思考、名家品评、重点测试等栏目。全套书图文并茂,精美的彩色插图,令经典的情节完美呈现,让读者在阅读文字的同时,感受具体的情景描述,增加阅读的乐趣。
没有阅读的生活是一杯淡水,没有追求的人生是一场昏梦,深邃的思想,美漫的文字,映照在心灵的浪尖上。读书是一种接受前人智慧的方式。因为读书,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读书不仅于个人有益,也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益。
每一部名著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莽的宇宙。读者广泛认真地阅读名著,一定会获得历史和现实、社会和人生、自然与精神的种种知识,从中涉取人类文化丰富的养料,为今后成材打下坚实的文化根基;为心灵排除困扰和谜团;指引人生前进的方向。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谢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