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其爷爷编写的这本《细菌世界历险记》是一部传播医药科学与公共卫生知识、思想以及精神的科普著作。极具科学性与文学品味。它彻底揭去了科学的神秘面纱,用拟人化手法与通俗化语言,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
本书是《细菌世界历险记》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 书名 | 细菌世界历险记(无障碍阅读学生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高士其 |
| 出版社 | 知识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高士其爷爷编写的这本《细菌世界历险记》是一部传播医药科学与公共卫生知识、思想以及精神的科普著作。极具科学性与文学品味。它彻底揭去了科学的神秘面纱,用拟人化手法与通俗化语言,展现了一个精妙的科学世界。 本书是《细菌世界历险记》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内容推荐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中国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代表作,主人公乃是无处不在的细菌。文中的细菌是一个随遇而安、活泼乐观的小家伙,它通过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险过程,向人们讲述了它的源头、与人类的关系、细胞繁殖等故事。 虽然细菌已经存在了几千万年,但故事要从20世纪开始说起。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发现了细菌的存在,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设想。小主人公细菌也在人们的设想中经历了一次次的冒险奇遇。 细菌原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快乐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它却被多事的美国人发现了。他们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测,有人把它关在小玻璃塔内,天天研究;有人则是对它进行火刑,想要找出消灭它的办法…… 但细菌不会傻傻地待着不动,等着人类去研究。它们与人类一样会走,会跑,还会搭车呢。细菌就像西方的吉卜赛民族,流浪成性,到处为家;又像早期聪明的犹太人,散居在异地谋生。饿了,细菌就去最棒的餐馆——人身上饱餐一顿。正因为如此,在细菌的世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类的肚肠,是细菌的天堂,那儿有吃不尽的血粮。” 细菌,可别小看它们,它们可是吃血的小霸王,说不定现在,就有几个“兄弟姐妹”在你的胃肠中旅行呢。 目录 菌儿自传 我的名称 我的籍贯 我的家庭生活 无情的火 水国纪游 生计问题 呼吸道的探险 食道的占领 肠腔里的会议 清除腐物 经济关系 细菌与人 人生七期 人身三流 色——谈色盲 声——声中话耳鼓 香——谈气味 味——说吃苦 细菌的衣食住行 细菌的大菜馆 细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论 毒菌战争的问题 清水和浊水 细胞的不死精神 细胞的不死精神 单细胞生物的性生活 新陈代谢中蛋白质的三种使命 灰尘的旅行 温度和温度计 土壤世界 血的冷暖 星际旅行家离开地球以前 谈寿命 庄稼的朋友和敌人 ◎读后感 ◎考点精选 ◎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圆胖圆胖的“酵母菌”,身上带点儿醉意和糖味,最喜欢吃的就是淀粉了,每天泡在酒桶里面瞎胡闹。吃了好端端的葡萄,吐出葡萄酒;吃了麦芽,吐出啤酒;吃了火上烘的麦粉浆,发成了热腾腾的面包、馒头。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酵母菌”,还真是我们特约制酒厂的大功臣呢!它的单细胞很小,小到还不满四千分之一英寸,中间也包含有一个核心,身旁经常会东一个、西一个地起泡泡。这些泡泡慢慢变大,就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大酵母,紧接着,就和原有的细胞分家而过了。这种分身法,叫作出芽生殖,是无性生殖的第二种。 水陆两栖的保卫者青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种动物。还有“两寄”的疟虫,可惜大多数人一生也没有机会和它碰面,然而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每年夏天,多多少少都会着了它的道。这疟虫,是一种吃血的寄生虫,属于单细胞动物,和阿米巴大同小异。 疟虫两寄,是哪两寄呢? 一是寄生在人身上。它可以钻到人的红血球中,吃血维持生计,有时候吃血吃得烦了,就会变成雄与雌,趁着蚊子咬人的时机,再钻到蚊子肚子里去。一是寄生在蚊子的身上。它在蚊子的胃里混了半辈子,经过演变之后就会变成镰刀形的疟虫,藏在蚊子的口津里,当蚊子再一次叮咬人的时候,就又重新寄生到人的身上。就这样,一会儿在人身上,一会儿又在蚊子身上,就被人们叫作“两寄”。 本来我们人类和它都算是生物,也可以通融互惠一下,寄住在这儿也没有什么,但是却恨它阴险成性,专门趁机破坏我们的组织,杀害我们正常的血球,让我们深受其害。忽而一场寒流袭来,便觉得身上一阵冷一阵热的,性命交关,万不得已买盒“金鸡纳霜”,把这无赖的疟虫消灭干净,还我们原本就健康的身体! 当疟虫趁机钻进红血球里之后,就会很听话似的蜷伏在那里一动不动。就这样,它坐在那里,一点儿一点儿地把红血球里面可以用来吃的东西全部吃光,等到自己肥大起来的时候,就会变成12~16个小豆子似的“芽孢”,最终,它们胀破了红血球,奔散到血液的狂流中,各自寻找新的红血球。到了这个时候,病人就会不自禁地打着冷战,就像没有穿衣服站在寒风中一样,没多久,就又全身热烫起来。那疟虫就这样不断地寻找新的红血球进行吸食,试想,就算有再多的红血球,能经得起它的节节进攻、步步压迫吗?这种利用芽孢来传种的行为,就叫作芽苞生殖。这是无性生殖的第三种花样。 但是像这样专用分身来延续种族的办法,是一条永远行得通的妙计吗?分身术可以传之万世、万万世,那么,太阳究竟会不会灭亡,生物会不会因为这样的传递而绝种,会不会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办法继续分裂下去了呢?然而,那一天终究没有到来。我们也没有见证过,所以,一切还不能妄下判词。 不过,自然界早就为杜绝这种现象做了一定的预防。物种生命的第二道防线,已经安排好了。 这道防线,就是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就是和配偶一起进行繁殖。它的功用,就是加强物种之间的繁衍力度,使生殖的机能激增,两个不一样的细胞合作,就会多一个生力军,也就多了一重变化的因素。 孤零零的一个细胞,孤单地进行着变化,多少总是有一点儿寂寞、单调。然而现在好了,只要寻找到一个终身的伴侣,就可以得到贴身的安慰,地球也就不那么孤单了。 然而,无性生殖,根本就不需要过性生活,好别扭,就像是尼姑、和尚那样六根清净,无牵无挂,逍遥自在,吃饱了就分,累了就再吃,岂不是很好?有性生殖,可就太忙了,它们一边忙着找配偶,一边还要忙着结婚,哪里还有多余的自由啊! 但是,太信任自由很容易就会陷入孤独中,一旦遇到暴风雨的袭击,也很难支持下去。 P152-153 序言 名师导航 认识作者 高士其,福建福州人。192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1931年回国,历任中央医院检验科主任,桂林盟军服务处技术顾问、食品研究所所长,《自然科学》副主编,一级研究员。全国第一、二、三、四、五届人大代表,中国科协顾问、常委,中国科普创作家协会名誉会长,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委员。1934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去世。 内容梗概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中国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代表作,主人公乃是无处不在的细菌。文中的细菌是一个随遇而安、活泼乐观的小家伙,它通过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历险过程,向人们讲述了它的源头、与人类的关系、细胞繁殖等故事。 虽然细菌已经存在了几千万年,但故事要从20世纪开始说起。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发现了细菌的存在,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设想。小主人公细菌也在人们的设想中经历了一次次的冒险奇遇。 细菌原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快乐地生活着,可是有一天,它却被多事的美国人发现了。他们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猜测,有人把它关在小玻璃塔内,天天研究;有人则是对它进行火刑,想要找出消灭它的办法…… 但细菌不会傻傻地待着不动,等着人类去研究。它们与人类一样会走,会跑,还会搭车呢。细菌就像西方的吉卜赛民族,流浪成性,到处为家;又像早期聪明的犹太人,散居在异地谋生。饿了,细菌就去最棒的餐馆——人身上饱餐一顿。正因为如此,在细菌的世界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人类的肚肠,是细菌的天堂,那儿有吃不尽的血粮。” 细菌,可别小看它们,它们可是吃血的小霸王,说不定现在,就有几个“兄弟姐妹”在你的胃肠中旅行呢。 重要艺术形象 菌儿:本书中最重要的角色。它是个体积很小很轻的淘气精灵。“我们很轻,轻到几十万个兄弟姐妹挂在一只苍蝇上,它也不会察觉。真的,就连苍蝇的眼睛都比我们大了不止1000倍,就连一粒小小的灰尘都要比我们重上100倍哩。”它在世界上存活了几千年,能够适应各种环境,除了沙漠和高温。它喜欢四处漂泊,是地球的清道夫,能够吃各种食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它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家族庞大。 泪:爽快,毫不退缩,不安分,对眼睛非常负责任,充满感情,同时又自作多情。“古今诗人、雅士,在吟诗作赋时,都少不了说一两句伤心话,话中所表达的含义——不是断肠,就是落泪,几乎非泪不足以表达其多情。而泪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多情的产物。泪与茶相比,它可是清高多了。” 气味:灵敏,恃强凌弱。“一味被另一种味道所压迫、所遮蔽、所中和。所以两种混合在一起的味道,我们经常可以闻到其中的一种味道,而另一种味道就被我们给忽略掉了,正如尸体的味道经过石炭酸的洗浸之后,就只能留下石炭酸的气味了。” 细胞:繁殖能力超强,简单,单纯。“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元,是生命最简单的代表。不论是穷得像细菌或阿米巴一样,只有一个细胞一条性命,或是富得像树或人一样,浑身上下有着数以万计的细胞,它们都能长生不老。”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