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是一个开放度很高的时代,现在人们热衷使用网络语言,其实那个时候新名词比现在多了去了,翻开早期的民国主流杂志《论语》看看,很多名家、大师都在使用新鲜词语,且用得惟妙惟肖。严昌编著的《民国新语》以短小精悍的语录体形式和幽默生动的语言,记录了民国时期名人的趣闻轶事,是一部民国版“世说新语”
| 书名 | 民国新语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
| 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民国是一个开放度很高的时代,现在人们热衷使用网络语言,其实那个时候新名词比现在多了去了,翻开早期的民国主流杂志《论语》看看,很多名家、大师都在使用新鲜词语,且用得惟妙惟肖。严昌编著的《民国新语》以短小精悍的语录体形式和幽默生动的语言,记录了民国时期名人的趣闻轶事,是一部民国版“世说新语” 内容推荐 严昌编著的《民国新语》以短小精悍的语录体形式和幽默生动的语言,记录了民国时期名人的趣闻轶事,如狂狷第四、师道第五、风采第六、辩才第七、书痴第八、沿学第九、炎凉第十、孟浪第十一、纠葛第十二、识断第十三、立场第十四等等。 目录 自负第一 早慧第二 才情第三 狂狷第四 师道第五 风采第六 辩才第七 书痴第八 沿学第九 炎凉第十 孟浪第十一 纠葛第十二 识断第十三 立场第十四 良善第十五 性情第十六 趣闻第十七 骇异第十八 气度第十九 宠信第二十 精明第二十一 胆略第二十二 清廉第二十三 贪腐第二十四 谄媚第二十五 讥讽第二十六 迂腐第二十七 伤感第二十八 决绝第二十九 情爱第三十 婚礼第三十一 姻缘第三十二 品评第三十三 癖好第三十四 乡情第三十五 附录 民国名人简介 试读章节 章太炎生于书香之族。六岁时,父亲章浚在家邀请文人、亲友.边饮酒边吟诗词。那天正值下雨。一位与章浚同宗的章老先生酒兴上来,令小太炎应景诵诗一首。小太炎略作思考,吟诵道:“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顿时,震惊四座!章老先生即令人拿来宣纸笔墨,挥毫录下了这首十分珍贵的“六龄童诗”。 童年的章太炎是个“书迷”。母亲常与女眷们在家打牌消遣。而章太炎就坐在旁边看书,尽管环境闹,他却总是读得旁若无人,津津有味。一日,小章太炎在天井里专心致志地看书,天色渐暗,气温转低,其长嫂连唤三声,叫他进屋添衣,免得着凉。章太炎勉强进屋添衣后,仍回到天井借光读书。殊不知竟穿上其长嫂的一件“花马甲”,众人见状,大笑不止。 黄侃之父教子甚严,规定《史记》《汉书》必须从头背到尾。黄侃天资聪明颖慧。五岁时黄侃随父游成都武侯祠,祠壁悬挂楹联甚多,他一一默记。归家后,父亲随意抽问,他当即朗声背诵,不差分毫,其父惊诧不已。 九岁的黄侃已能读《经》,日逾干言,人呼“神童”。其父以书谕之日:“尔负神童之誉,须时时策励自己,古人爱惜光阴,勿谓年少,转瞬即壮矣。” 赵元任儿时就展示了非凡的语言天赋。清末,其祖父在北方做官。年幼的赵元任随其家人在北京、保定等地居住期间,从保姆那里学会了北京话和保定话。5岁时回到家乡常州,家里为他请了一位当地的家庭老师,他又学会了用常州方言背诵“四书五经”。后来,他又从大姨妈那儿学会了常熟话,从伯母那儿学会了福州话。 赵元任十五岁考入南京江南高等学堂时,全校二百七十名学生中,只有三名是地道的南京人,他又向这三位南京同学学会了地道的南京话。有一次,他与客人同桌就餐,这些客人恰好来自四面八方.赵元任居然能用八种方言与同桌人交谈。 赵元任的母亲擅昆曲,父亲擅奏笛,赵元任自幼便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在音乐上很有天赋。他师从著名的音乐学家,他专攻过和声学,专攻过作曲法,他毕生都与钢琴为伍,他教过音乐和音乐欣赏课。 赵元任的妻子杨步伟一出生便被过继给二房,一周岁时,家里让她“抓周”,杨步伟抓的是一把尺。杨步伟的解释是:这意味着她将来做人要正直,或预言会“量这个、量那个,量体温、量脉搏什么的”。 上私塾时,杨步伟的启蒙老师说,孔子日:“割不正不食。”杨步伟在饭桌上批评孔夫子浪费东西:“他只吃方块肉,那谁吃他剩下的零零碎碎的边边呢?”结果遭父母一顿臭骂,骂她对圣人不恭。 杨步伟捉弄过先生.背着先生唱:“赵钱孙李,先生没米。周吴郑王。先生没床。冯陈褚卫,先生没被。蒋沈韩杨,先生没娘。” 杨步伟被长辈斥为没有规矩的“万人嫌”。家里人喊她“传弟”。是想她能给二房带个弟弟:喊她“大脚片”,因她脚大;称她“天灯杆子”,因她小时瘦而高;骂她“搅人精”,那是因为她太淘气。别人想干不敢干的事,一撺掇她,她就干。 P4-5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