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始终不懈地抗争,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米开朗琪罗忍受了病弱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兢兢业业,一生醉心于雕塑创作;托尔斯泰致力于实践自己的理想,又不停地质疑自己的理想,在冲撞和求索中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这就是《名人传(全彩青少版)》的作者罗曼·罗兰给我们带来的英雄们的气息。
| 书名 | 名人传(全彩青少版)/世界最畅销儿童文学名著导读本 |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 作者 | (法)罗曼·罗兰 |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贝多芬一生备受疾病、贫困和失恋的折磨,但他始终不懈地抗争,并且一直保持着对音乐的激情;米开朗琪罗忍受了病弱以及所有的刁难和盘剥、兢兢业业,一生醉心于雕塑创作;托尔斯泰致力于实践自己的理想,又不停地质疑自己的理想,在冲撞和求索中成为一代文学巨匠……这就是《名人传(全彩青少版)》的作者罗曼·罗兰给我们带来的英雄们的气息。 内容推荐 《名人传(全彩青少版)》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著《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的合称。本书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侧面地去表现传主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难,他们对无限苦难的不懈抗争,以及在抗争中爆发出来的生命激情。纵观三传,罗兰的英雄有着很大的共同点:经历长期的磨难,激流一般的生命力,体现生之意志的艺术创造和用痛苦换取欢乐的追求。 目录 贝多芬传 序言 第一章 贝多芬传 第一节 肖像 第二节 艰难的成长 第三节 前往维也纳 第四节 初露头角 第五节 耳疾的折磨 第六节 爱的痛苦 第七节 英雄的颂歌 第八节 订婚 第九节 光荣与辉煌 第十节 冷遇与孤独 第十一节 崩溃人心的亲情 第十二节 欢乐颂 第十三节 落幕 第十四节 结束语 第二章 贝多芬遗嘱 第三章 贝多芬书信 贝多芬致阿曼达牧师的信 贝多芬致弗兰茨·格拉德·韦格勒的信(一) 贝多芬致弗兰茨·格拉德-韦格勒的信(二) 弗兰茨·格拉德-韦格勒致贝多芬的信 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致贝多芬的信 贝多芬致弗兰茨·格拉德·韦格勒的信(三) 贝多芬致弗兰茨·格拉德·韦格勒的信(四) 贝多芬致奠舍勒斯的信湖 米开明琪罗传 序 引言 米开朗琪罗传 第一节 童年 第二节 来到罗马 第三节 返回故乡 第四节 尤利乌斯二世陵墓 第五节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 第六节 梅迪西家庙 第七节 十年间一事无成 第八节 卷入革命的旋涡 第九节 理想的破灭 第十节 爱情与友情 第十一节 维多利亚 第十二节 最后的审判 第十三节 纷争 第十四节 侄儿利奥那多的婚姻 第十五节 胁刊f釉圈构朋友 第十六节 最后的时光 第十七节 死神来临 第十八节 结束语 托尔斯泰传 序言 怀念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传 第一节 童年 第二节 一个绅士的早晨 第三节 在高加索的生活 第四节 塞瓦斯托波尔纪 第五节 平民思想 第六节 兴办学校 第七节 夫妇之间的幸福 第八节 战争与和平 第九节 安娜·卡列尼娜 第十节 精神混乱 第十一节 我们该如何做 第十二节 我们的信仰寄托 第十三节 艺术批判 第十四节 天才杰作 第十五节 《复活》 第十六节 社会理想 第十七节 幸福的死 第十八节 战斗结束了 托尔斯泰逝世前两个月写给甘地的信 试读章节 第六节爱的痛苦 除了肉体的痛苦,还有一种痛苦围困着贝多芬,那是一种纯洁无邪的爱情。 贝多芬的一生都保持着纯贞,没有任何不道德的行为需要忏悔。他厌恶粗俗的欢娱,对爱情的神圣一直怀着一丝不苟的敬意。他一直在梦想,梦想爱情的幸福;一直在靠近,靠近痴爱的情人。但是,美好的幸福一旦破灭,随即而来的一定是痛苦的煎熬。 1801年,贝多芬将一腔的热情,捧给了一个叫朱丽埃塔·居奇亚迪的女孩。另外,著名的《月光奏鸣曲》就是题献给她的。 在给韦格勒的信中,贝多芬说:“我现在的日子很甜美,与人的来往也多了一些……发生这一切变化,都是一位姑娘的美丽促成的。我爱她,她也一样爱我,这是近年来我最快活的日子。” 可是,这段爱情留给他的却是一次重大创伤。 朱丽埃塔是一位风骚、稚气、自私的女子,她使得贝多芬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残疾和窘迫。1803年11月,朱丽埃塔嫁给了加伦贝格伯爵,更是让贝多芬痛心不已。他们婚礼的那天晚上,贝多芬痛不欲生地写下了一句话:“啊!多么可怕的时刻,生命中不曾有过的时刻!但我却不得不接受它!” 像贝多芬那样,纯真的激情是摧残人心的!在病魔已将他折腾得脆弱不堪的时候,受挫的激情足以毁灭他的整个心灵。那是贝多芬一生中唯一的,几乎要一蹶不振的时刻。那是一场险恶的危机,从他的一封信中可以清楚了解。当时,他给两个弟弟卡尔和约翰写了一封遗书,上面注明“我死后方可拆阅”。那一次,是一种反抗的和撕心裂肺的痛苦的呐喊。听见这种呐喊的人会不禁跟他一起走进悲痛,一个真诚的、可怜的音乐家,几乎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终,年轻的意志占了上风,贝多芬坚强的秉性挽救了他的性命,他又多活了二十五年,他不可能屈服于任何挫折。在致韦格勒的信中,他说:“无论何时,我应当尽可能地在此生此世赢得幸福——决不要苦恼。不,可怕的苦恼,这是我不能容忍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命运决不能使贝多芬屈服——噢,能重新活上千百次真是太美妙了!” 他的病痛、他的爱情、他的艰涩、他的意志、他的颓丧、他的骄傲,他的一颗心一次次在动荡中沉浮,所有一切都反映在他谱写的伟大作品中,如《葬礼进行曲》中的《奏鸣曲》、世称《月光曲》的《幻想奏鸣曲》、英勇悲壮的宗教曲(作品第四十八号),以及一部分亚历山大大帝的提琴奏鸣曲。另外,1803年他谱写了《第二交响曲》,这首曲子表现了他年少时的爱情,可以感觉到,此时他的意志已经完全占了上风。 几年间,贝多芬的生命穿越了一道阴沟,经历了一种洗涤,又渐渐恢复了原有的色彩。生命沸腾起来了,音符跳跃起来了,那个渴望幸福的人,他根本不相信不幸是无法医治的。 第七节英雄的颂歌 法国大革命在1789年爆发了,当时贝多芬只有十九岁。母亲病逝、父亲酗酒,十九岁的贝多芬不得不扛起一家的生活重担。从那时起,他完完全全开始了生活的磨炼。磨炼中,他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一个极为深刻的认识。 首先,他对法国大革命付诸了浓烈的热情,他积极响应启蒙思想和崭新的改革体制。他思考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的精神,他越来越注重人类精神的高贵和深刻、人性的温暖和柔和,同时他努力在音符间追求壮丽与伟大。 这些理论,正是他希望的人类精神解放的指导思想。虽然,他不能称为一个革命家,但至少也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理想化的人文主义者。这一指导思想,也表达了他对英雄所抱的希望。在他心目中,英雄绝不是一个独裁者,而是一种具有高贵品德的、维护独立和自由的民主战士。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左右”下,他想要创作一首《英雄》交响曲的欲望越来越强烈。 而后,当革命到来时,他的热血一下子沸腾了,他激情十足地和亲朋好友谈论着时局。他同情革命党人,他热爱共和体制,他主张自由与民族独立,渴望大家同心协力建立一个民主的政府和国家,为人类的幸福奠定基石。 贝多芬的满腔热情都是自由和战斗,他仿佛一个革命中的古罗马人,受着普鲁塔克的影响和熏陶,一心为一个英雄的共和国而奋斗。当拿破仑为了国家的安全,率领大军抵抗德奥联军,并赢得了战场的胜利和人民的拥护时,贝多芬心中的英雄形象渐渐清晰了一正是这位法国军队的最高长官拿破仑·波拿巴。 虽然贝多芬不是法国人,但并不影响他崇拜一个法国英雄,他纯粹地,甚至绝对崇拜地将拿破仑看作一位神圣的资产阶级革命意志的执行者。于是,他有了一个强烈的冲动,即为拿破仑谱写一首交响曲,为法国人民的革命谱写一首交响曲,永远歌颂并致敬。 1803年,贝多芬点燃了自己的一腔热情,他将巨大的精力和心力投入到了交响曲《英雄》的创作之中。他一想起拿破仑,就仿佛看见一个德国的革命领袖,一个为了拯救德国人民而浴血奋战的民族英雄。整个创作过程中,他的心一直激动不已,直到一年后的1804年,这位音乐家才完成他脑中的宏伟的《英雄》篇章。 在《英雄》中,他以一种男性的坚强、深刻的紧张、丰功的喜悦、凄惨的呻吟和胜利的号角表达出了他心中的一切。这一交响曲堪称浪漫主义的创始作品,由四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降E大调,3/4拍子,灿烂的快板。音乐规模宏大,气势非凡,波澜壮阔,主要表达英雄的战场、神话般的战斗和遍地的胜利。P16-19 序言 世界上优秀的传记作家有不少,但像罗曼·罗兰这样优秀的乃至伟大的写传记的作家,在我看来恐怕只有一个茨威格可以与之相媲美。罗曼·罗兰是写小说的,茨威格也是写小说的,传记差不多只能算是他们的副业。而罗曼·罗兰的传记,也没有茨威格的传记规模宏大。 但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动机和方式与茨威格有所不同。罗曼·罗兰是为了感受英雄的气息,或者说为了呼唤英雄的精神才写下这本传记的。这本传记其实是由三个小传合成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名人传》还有其他的名字:《巨人三传》《英雄传记》。 罗曼.罗兰选取的三个人很有代表性,他们都是自己领域内的天才。他们对文学艺术和音乐有着执著的和狂热的爱,而他们创造的精神财富则温暖着整个人类。但他们自己的人生之路和事业之路并不那么平坦。《名人传》真实、简洁、充满激情地展示了他们的一切。 英雄永远是人类的楷模,而没有英雄的时代是寂寞而没有希望的时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