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企鹅人生(第1辑共10册)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三联书店出版社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企鹅人生”系列是一套经典传记丛书,涵盖政治、历史、军事、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知名人物。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说:“这套丛书的作者多是一线作家、知名学者或文学奖得主,值得向中国读者推荐。”

三联书店出版社的这部《企鹅人生(第1辑共10册)》短小精悍的传记中,知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基根为20世纪英勇抵抗符号之一的丘吉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肖像。从年少时的穷学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基根认真剖析和评价了丘吉尔种种令人尊敬的成就(以及个别重大的错误判断),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既能引领整个民族作出前所未有的牺牲,又具有迷人魅力的历史人物。

内容推荐

《佛陀》《达·芬奇》《猫王》《圣女贞德》《安迪·沃霍尔》《普鲁斯特》《乔伊斯》《奥斯汀》《伍尔芙》《莫扎特》等在内的十种“企鹅人生”系列丛书。三联书店出版社的《企鹅人生(第1辑共10册)》这套丛书的合作模式为,版权、翻译、译审、美术编辑由企鹅方面承担,编辑加工、印制、发行由三联书店负责。

西方人对贞德耳熟能详:“贞德站在一片荒野之中,她与此没有丝毫相似。她空前绝后。在西方世界,生于1800年之前的人中,她也许是除了耶稣以外最人尽皆知的一个。街上的路人都能够勾勒出她的形象:一个穿着铠甲的女孩。”“她在离开家乡、开始率领军队的时候年仅十七岁。这一点广为人知。而人们并不熟悉的是,她的职业生涯的短暂,特别是作为一个成功者的生涯的短暂。她作为成功的军事家只存在了不到六个月。她作为一个积极的战士只存在了一年多一点。而她作为囚犯的岁月远远长于她作为斗士的岁月。她死时年仅十九岁。”她极其年轻、不识字,但有着虔诚的信仰、坚毅的性格。玛丽·戈登编著的这本《圣女贞德(精)》以史实和传说为基础叙述了贞德的一生,另一方面则力图从这些或真实或有传奇色彩的描述中去还原作为一个年轻女孩的贞德——她听到了神的声音,于是离开从未离开过的家乡,独自踏上了一条为信仰而作战的道路。由此刻画了一个性格中充满了冲突与欲望、同时又全身心扑赴信仰的贞德形象:农夫家庭卑微出身的贞德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关于奥尔良圣女、骑士、殉道者和圣徒的传奇。在上帝之声的召唤下,她将一支军队带向胜利,最后作为异端被处以火刑。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十九岁的女孩身上。戈登并不仅仅是讲述这样一个扣人心弦的传奇,而是更多角度地展示了贞德性格中的冲突以及她那激人奋发的一生。

在《温斯顿·丘吉尔(精)/企鹅人生》中,知名英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基根为20世纪英勇抵抗符号之一的丘吉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肖像。从年少时的穷学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基根认真剖析和评价了丘吉尔种种令人尊敬的成就(以及个别重大的错误判断),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既能引领整个民族作出前所未有的牺牲,又具有迷人魅力的历史人物。

埃德娜·奥布赖恩编写的《乔伊斯(精)》为“企鹅人生”传记其中一本。

作为乔伊斯的同乡,埃德娜·奥布赖恩描画了一个极富激情、感觉敏锐、个性突出的乔伊斯——在耶稣会学校时的难以管教,与高个红发的戈尔韦姑娘诺拉的热恋与婚姻,在的里雅斯特与成功、爱情乃至最终绝望的相遇。

与Richard Ellman早有盛名的乔伊斯传记相比,这本小传《乔伊斯(精)》更像是混合了传记作者自己小说的影子:叙述生动、感情奔放又不乏辛辣。

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领导了拯救联邦和结束奴隶制度的伟大斗争。尽管他仅在边疆受过一点儿初级教育,担任公职的经验也很少,然而,他那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意识,使他成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于1809年2月12日黎明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霍尔以南3英里的小木屋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做农活等。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这对林肯来说是一个残酷的打击。幸而继母对他很好,常常督促他读书、学习,他和继母的关系很融洽。后来,长大的林肯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农场雇工、石匠、船夫等。托马斯·基尼利编写的这本《亚伯拉罕·林肯(精)》为我们再现的就是这位美国著名政治家的一生。  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她提倡女权主义。

在《伍尔夫(精)》这本书里,作者奈杰尔·尼科尔森回忆了儿时与弗吉尼亚相处的点滴,为这位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性描绘了一幅真切而传神的肖像。

在《莫扎特(精)》这本小书里,作者彼得·盖伊融合了Solomon对莫扎特恋母情结的分析以及Hildesheimer对神话的破除(如委托莫扎特创作的《安魂曲》并非所谓的地狱使者,而是一个出钱购买他人作品填上自己名字的欺世盗名者),同时以一种史学家的冷静、准确而平实的风格为读者介绍了莫扎特的一生。尽管作者对莫扎特作品的评价和大多数人一样,但其行文的流畅生动、对名言与参考书目的旁征博引使得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亦可使读者对莫扎特这位音乐名家有相对理性的认识和了解。

《猫王(精)》由鲍比·安·梅森著。“猫王”(the Hillbilly Cat)是狂热的美国南方歌迷为他起的绰号。20世纪50年代,猫王的音乐开始风靡世界。他的音乐超越了种族以及文化的疆界,将乡村音乐、布鲁斯音乐以及山地摇滚乐融会贯通,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独特曲风,强烈震撼了当时的流行乐坛,并让摇滚乐开始如同旋风一般横扫了世界乐坛。在这本小传中,作者梅森以小说家的洞察力描述了眼中的猫王,当她第一次在收音机里听到猫王的音乐,就断定“他就是我们中的一员”。作者巧妙地将猫王的传奇性与普通人的一面交错在一起,向读者展示出这样一个猫王:富有魅力、打破了音乐界限的一位歌手,着迷于自己的显赫声名,同时又是一个言辞温和、出身工薪阶层的南方男孩,在巨大的成功面前显得手足无措。印象。

《佛陀(精)》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宗教思想家凯伦·阿姆斯特朗为释迦牟尼所作的传记。《纽约时报书评》评论凯伦·阿姆斯特朗的著作“富有洞察力、可读性强又不乏预见性”。她对释迦牟尼形象的描画结合了其神其人的两个方面,在描述释迦牟尼放弃世俗生活、追求真理的同时,思考他在人类精神探索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信仰没落的现代社会的启示。传记、宗教、历史和哲学,在这本《佛陀(精)》里浑然交融,对于任何一个对佛教有兴趣的读者都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目录

《圣女贞德(精)》

致谢

年表

前言

她生活的时代和环境

求见国王

战场扬威,国王的涂油礼

怎样的战士,怎样的失败

被告

处子之身

文化盛宴

追封为圣

注释

《温斯顿·丘吉尔(精)》

丘吉尔和历史

家庭和青少年时代

军旅生活(1894—1900)

议员(1900—1910)

身居要位(1910—1915)

战争与和平(1915—1932)

步步惊心(1933—1940)

砥柱中流的首相(1940—1941)

三巨头(1941—1945)

神化

参考书目

《乔伊斯(精)》

很久很久以前

耶稣会学校

墨水瓶

背叛

孤儿

狂欢

诺拉

流亡

宣言

背叛

水桶

障碍

调情

尤利西斯

塞壬

比奇小姐

名声

维沃尔小姐

芬尼根的守灵夜

亲友

他自己和其他人

离去

参考书目

《简·奥斯丁(精)》

序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后记

《亚伯拉罕·林肯(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参考文献

《伍尔夫(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伍尔夫作品

参考书目

《莫扎特(精)》

神童

儿子

仆人

自由艺术家

乞丐

大师

戏剧家

经典艺术家

参考书目

注释

《猫王(精)》

引言

奇迹

图珀洛

太阳录音室

创造埃尔维斯

“上校”帕克

功成名就

奥杜邦路

七月的朱恩

转变

格拉迪丝

在德国

一个孤独的年轻人

披头士乐队

“好莱怪”

探寻

“飞舞的G环”农场

“复出特别表演”

拉斯韦加斯

“神奇队长”去了华盛顿

迷失

寂寞大街的尽头

致谢

资料索引

《佛陀(精)》

目录

前言

出走

求道

证悟

佛法

传道

般涅槃

注释

词汇

试读章节

贞洁的影响可大可小,从小处说,贞洁是女性进入传统男性环境的最低条件;从大处说,它会使其主人拥有一种神圣、神秘和神奇的气息。贞德非常明白这一点,控告她的那些人也明白。

与贞德的贞洁有关的最早案件是她与家长权威和法律的第一次交锋。1428年,她被卷入一场毁弃婚约的官司。一个年轻人声称,贞德曾经答应嫁给自己,之后又反悔了。这意味着她必定曾与这个年轻人缔结过婚约,也可能是她父亲缔结的,而她拒绝履行婚约,那必须由民事法庭裁决。这是她经历的四场审判中最早的一场,另外两场审判,则是在她死后发生的,即她的昭雪和被封为圣。

毁弃婚约的案件似乎可以作为她走人公众视野的良机,其中具有争议性的案情反而不会引人注意。她必须站在法庭上,为了拒绝成为一个普通女人。如果我们认为她确实曾经同意嫁给那个年轻人,或者至少没有对此表示反对,那么她也是为了维护自己改变主意的权利。无论我们如何理解这个案件,它都是贞德后来走入公众视野的历史前兆。她有可能被人误会了(她并没有同意婚约,却被认为同意了),也有可能改变了主意,后面这种做法与她后来的所作所为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相契合,两种解释都说得通。但是毁弃婚约的争论焦点,就是她的命运和身体生命的交叉点,特别是其中性的成分。

我们从这个案件可以发现,贞德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贞洁,我们也得知她穿上男装——这一举动对那些法官们最具挑衅性,因为打破了传统不成文的性别模式——是为了在一个男性世界中保护自己。保护的对象正是她的贞洁。它可以避免自己成为男性欲望的目标。她那些四处吹嘘自己生殖能力的战友们,都以对她没有欲望而骄傲,认为对贞德缺乏欲望可以证明他们具有骑士精神的圣洁品行,也成为贞德具有独特女性魔力的证据。

她不止一次在性问题上表现出的冷淡,可以视为不容置疑的力量源泉。

贞德被俘后,令人不解的是她的敌人都同意,贞德的贞洁即便不象征着某种神圣,至少也应该是某种荣耀。想想他们对她多么残酷,她戴着镣铐,被幽闭在黑暗之中,远离光,远离新鲜空气,无法活动,不能参加圣餐礼,忍受言语上的羞辱和奚落;他们还向她展示折磨肉体的刑具,甚至还对她下毒。所以,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她所有的看守,所有的男性,所有的敌人,全都没有强奸她。在囚禁的最后一段时间,也是最糟糕的一段时间,她抱怨说受到了强奸的威胁,但是这种威胁从来没有成为现实。

可以说,贞德被囚期间受到百般折磨,因此,奇怪的是她的敌人居然没有使用对待女性囚犯最原始的酷刑。她的看守强奸她之后再予以否认非常容易,而她用以对抗指控者的贞洁和奇迹,就会因此受损。在审判的最后日子里,她的处境和状态每况愈下,周围弥漫着怀疑的气息,意识也迅速崩溃,因此涉及她被强奸的指控怎么会被认真对待?人们已经开始怀疑她的“声音”的真实性,认为它们要么是来自魔鬼,要么是贞德自己编造的,为什么不会对她被强奸的报告存疑?很多女性说自己遭到强奸的时候,都得不到信任。在男权的意识中,强奸不过是女性的一种幻想。贞德的敌人到底为什么没有使用这个杀手锏呢?

贞德的贞洁一直都在经历检验,对此,贞德欣然同意。(她这种欣然同意的态度,在后来她能否被封为圣徒的讨论中,成为反对派的证据。)但是那些检验似乎总是一种形式,仿佛人们早就知道了结果,不过走个过场而已。玛丽娜·华纳说,那些检验一点都不科学。贞德经常被非专业人士检验,通常是些出身高贵的女人。由她们承担这一任务并作出判断,根本不是鉴于她们的技巧和专业,更多是基于她们的名声。这些女人检查了什么,是怎么检查的,她们如何肯定自己的结果?其中一个女人看了贞德沐浴之后,便作出了判断。这个女人说,因为贞德经常骑马,所以整个臀部被磨出一层厚茧。如果认定贞洁的决定性证据是完整的处女膜,那么导致她被磨出一层厚茧的骑马生活是否已经弄破了她的处女膜呢?

……

P164-167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0:2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