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4卷)》是第44卷。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44卷)》共收12篇传记。李富春、张世熙、李翔梧、邵式平、何思敬、范文澜、施存统、李舜琴、张仲实、罗孟文、季青、鲁迅。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1913年冬,李富春高小毕业。1914年春,他考入长郡中学(第十六班)。长郡中学是当时长沙一所深负盛名的学校。这所学校名气大,教学质量高,是考生竞争的主要目标。李富春在学校学习用功,多数课程成绩优秀。他尤其喜爱历史课,对历代民族英雄,富有爱国思想的历史人物如岳飞、史可法、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等十分仰慕。他关心国家大事,注意阅读进步报刊,拥护当时全国掀起的以反帝爱国为宗旨的提倡国货运动。他加入了长郡中学学生成立的爱国会,积极参加了查抄日货,反对“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反对军阀张敬尧、赵恒惕的斗争。
挪威人夏义可在长郡中学担任体育教师,极力推行现代体育项目,足球运动开展得很广泛,出现了“八大球王”(当时足球赛是八人上场)。李富春也喜爱踢足球,同萧劲光、任弼时一起成为长郡后期足球队的主力队员。
1918年春,李富春毕业于长郡中学。同年暑假,他由长沙到北京。9月初,乘车至保定进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学习。这所留法预备班以培养“专门技艺,实行制造之人才”为宗旨,学业一年,毕业后由华法教育会安排赴法留学。同期学习的湖南籍学生有李维汉、张昆弟、贺果、罗明俊等人。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北京学生打倒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消息传到保定,留法预备班的学生当晚就召开了会议,推选出四名代表到北京联络。李富春是四名代表之一。他到北京参了连日来北京天安门前的请愿斗争,了解了五四运动发动后北京广大学生的愤怒情绪和全国反帝斗争的政治形势。随后回到保定,向保定地区学生代表做了传达。他和其他几名到北京的代表倡议,当即组织起保定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向广大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和募捐活动。
北京军阀政府听说保定学生也起来反对他们,十分惊恐,指令保定地方政府以提前放假为名,实际是强行驱散爱国学生。李富春等只得离开保定来到北京,住到北长街99号的一座平房里,经友人介绍参加北京的工读互助团,并积极筹备经费准备赴法勤工俭学。
五四运动后的7、8月间,李富春回到长沙,同父母亲告别,并要求资助一部分旅法经费。李富春的母亲不愿他远离身边,极力阻拦,但他得到了父亲的大力支持。父亲说,男儿志在四方,友仁有志到国外求学,准备将来干一番事业,就让他去吧!母亲只好同意。
10月初,李富春离开长沙抵上海。10月31日上午11时,李富春等150人乘宝列葛船起航(船抵香港时又增加广东俭学生50人,共200人)。李富春等坐四等舱,船费100元。船上臭虫多得惊人,为了能睡好觉,许多人把袜子套在手上,把裤角扎紧,用毛巾把脸和脖子包住,只露出鼻子和眼睛。 11月2日,船航行至中国南海水面,李富春撰写了《我的劳动观念》一文,抨击“跋扈的武人”、“捣乱的政客”、“顽固的官僚”、“弄权的卖国贼”等,说他们不算劳动者,是不劳而获的人。他说人生在世上的义务,小而言之,就是“养身赡家”,大而言之,也不过是“裕民富国”(D罢了。在这篇文章里,李富春在广泛的意义上宣传了“劳工神圣”、“劳动万能”。但也可以看出,这时的李富春完全不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级斗争的理论,不了解在中国广大劳动群众得不到解放、工人失业、农民无地可种的根本原因在于反动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须知不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哪能做到“养身赡家”?更谈不到“裕民富国”!
12月7日,船抵马赛,李石曾同代理中国领事勒利格尔上船欢迎。在马赛休息一天。8日,李富春等俭学生乘火车到巴黎。华法教育会已派招待员多人在车站等候,将俭学生送到巴黎西郊哥伦布华侨协社住下。李富春等三四十人被安排到一座美军在大战后撤退留下的大帐篷里。
P3-4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