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7卷)》是第37卷。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7卷)》共收12篇传记。罗炳辉、杨昭植、袁德生、徐洪、乔国桢、张学思、何伟、杨一辰、张子意、刘永生、黄炎培、加伦。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叛乱,炮轰观音山粤秀楼孙中山住所。孙避登宝璧舰。19日,孙电令北伐军回师讨逆。27日,北伐军返粤,以朱培德为前敌总指挥。7月2日,朱培德部在韶关城北帽子峰、许崇智和李福林部在曲江周田与叛军阵战。战斗呈胶着状态。
帽子峰战场与周田战场相距百余里,朱培德担心许部与叛军同为广东人,恐许部有变,便特任罗炳辉等5人为参军官,去许部视察。罗炳辉等到周田战场,见北伐军虽斗志高昂,但给养困难,菜根都已挖光,阵地上遍地便溺,加之天热,臭气熏人,断难持久;而叛军有铁路运输之便,给养、兵员源源运来。罗炳辉向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建议,应求速胜。许深以为然。当时军中没有无线电,亦无传令的骑兵,罗炳辉夜行70里返回滇军司令部,次日又步行返周田传达命令:命湘军陈嘉祐部29日至周田增援粤军;北伐军同日在周田、帽子峰发动总攻。
29日,湘军进抵周田,尚未进入战壕,粤军就乱哄哄后撤。叛军乘乱发起攻击。湘、粤军混杂一处,军无建制,山崩一般溃败下来,一溃百余里,无法收拾。粤军第一师梁鸿楷、陈修爵部投降叛军。当夜,罗炳辉在乱军中找到许崇智,建议退到脱离叛军时再集结部队反攻。不料,第二天叛军追至,湘、粤军兵无斗志,一触即溃,四散奔逃。罗炳辉等5人也被乱军冲散。①
在韶关城北帽子峰战场的滇军不知道周田战场的惨败,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中。
罗炳辉自知,滇军的存亡已经系于自己一身了!他从乱军中冲出,邀一随军做生意的云南商人,乘黑夜偷渡浈水,绕道仁化,向帽子峰疾跑。他机警地用军衣包着弯把雨伞冒充机关枪,三过匪区。疾行一夜,商人累倒,不能动弹。罗炳辉草鞋走破,也难支持了,但他以惊人的毅力踉跄飞奔。在总计不到20小时的时间里,罗炳辉两涉江河,翻山越岭,经韶石、凉繳、浮岳、皇冈等9座大山,奔跑100多公里,下午3时到滇军司令部时已不能说话,昏晕倒地,抢救两小时才苏醒。o朱培德闻报大惊失色,急速北撤,与迂回包抄的叛军先头团遭遇,将敌击溃,退往湖南。倘再延误一小时,滇军就陷人叛军重围中了。全军将士莫不咋舌呼险。朱培德流泪说:“是罗炳辉救了滇军!”他把自己的坐骑让给罗炳辉骑,又派专人将罗护送到湖南道州。
讨陈失败,孙中山8月9日退走上海。9月5日,孙函令朱培德攻取桂林。朱培德为培养罗炳辉,让他带兵。
桂林城高濠阔,防御坚固,广西自治军梁华堂率十万之众守城,以逸待劳。滇军只有3000人。10月1日攻城,罗炳辉身先士卒,冒着如蝗弹雨,冲过漓江上的永济桥,至东江门下e,放火烧城门,乘浓烟搭云梯爬城。正鏖战间,城门烧倒,罗炳辉率队穿烈火冲进城内,衣服燃着,成了火人,勇猛冲杀,守敌仓皇溃退,经一夜巷战,占领全城。罗炳辉以战功获得滇军的“勇敢奖状”。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通电讨伐陈炯明。滇粤桂联军奉命出广西沿西江东下,9日占肇庆,10日克三水,16日收复广州。陈炯明逃往惠州。2月21日,孙中山返回广州建立政权,被推举为陆海军大元帅,重新建立了大元帅府。4月3日,孙中山将滇军朱培德部改编为拱卫军,罗炳辉任连长,护卫中山先生。不久,又调罗炳辉任孝平兵工厂少校护厂队长。罗炳辉把自己的7000元积蓄全数捐出,加强了所部装备,并施以严格的军事训练。“罗炳辉不爱钱、不惜死”的声誉在滇军中广为传播。
4月16日,桂军将领沈鸿英叛变,由白云山进窥广州城。孙中山亲自督师进剿。沈部北退。30日,北洋军阀吴佩孚电令驻赣南的方本仁部人粤援沈,进攻英德县城。战事吃紧,罗炳辉奉调任代理营长进抵英德击敌。
P8-9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