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9卷)》是第29卷。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9卷)》共收16篇传记。左权、郭亮、邓赤中、陈觉和赵云霄、唐克、周以栗、刘畴西、王叔振、李学福、陈昭礼、车耀先、阮英平、曾镜冰、王昭、彭绍辉、何浚。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7月初,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为避开强敌,掩护红军主力向兴国转移,左权遵照毛泽东的命令,率领红三十四师、红十师东向闽西,和伪装红军主力的罗炳辉率领的红十二军一起,造成红军主力转移的假象,迷惑敌人,牵着国民党“围剿”部队在根据地转圈子。由于苏区坚壁清野,“围剿”部队供给困难,加之时常遭到红军和地方武装的袭击,苦不堪言。至9月,国民党军阀内讧又起,两广部队向湖南进发,蒋介石被迫扭转兵锋,第三次“围剿”被打破。
12月,宁都起义的前两三天,朱德主持召开了有刘伯坚、王稼祥、左权等参加的军委会议,部署策应宁都起义事宜。①会议除决定派红四军予以协助外,并派刘伯坚、王稼祥和左权作为中央军委代表,携带电台到宁都、石城交界的固厚,负责联络指挥。起义成功后,刘伯坚、左权等又代表中共中央、中革军委迎接宁都起义的部队。②左权在欢迎大会上发表了讲话,给起义官兵以很大鼓舞。
宁都起义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团,左权被任命为五军团十五军政委。为了把这支起义部队改造成无产阶级的队伍,左权按照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大力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使他们明确红军的性质、宗旨、任务,在部队建立民主制度,连以下设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经济公开,使他们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这个基础上,抓紧部队党的建设。在瑞金县城附近九堡一带,经过严格考察,左权和刘伯坚一起,介绍副团长苏进加入共产党。他在同苏进谈话时指出:从今以后,你就是无产阶级先锋队伍里的一员了,你要始终牢牢记住,任何关系都不能超过党的关系!左权还将《共产党宣言》、《列宁主义概论》等书赠给苏进,勉励他很好地学习,争取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后来,苏进回忆:这次谈话是雪中送炭,使我如获至宝,激动不已。
经过三个月的整编,部队素质迅速提高。]932年3月,红十五军作为战役的总预备队参加攻打赣州战役。此时的红三军团已在赣州城下苦战月余,多次爆破均未成功,部队疲劳不堪,损失严重。3月7日,守敌在援军的配合下,突然出击,使正在挖城墙地道的红三军团第一师措手不及,被迫后撤。立即前往增援的第二师也被敌人咬住。当天下午赶到赣州外围的红十五军不顾疲劳,在左权和军长黄中岳的率领下,手持大刀,勇往直前,奋力拼杀。红三军团攻城部队在援军的配合下,立即组织反攻,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仓皇后退。当时在军团二师七团任政治委员的李志民回忆说:“敌人依仗他们人多,武器好,紧紧咬住我们不放。幸好此时红五军团第十五军赶到,一阵猛烈反击,把敌人打垮;大刀队乘胜出击,配合部队奋勇冲杀。他们个个赤膊上阵,飞舞寒光闪闪的大刀,以有我无敌、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高喊‘杀’声,左劈右砍,杀得敌人呼爹喊娘,抱头鼠窜……红十五军追击逃敌,直追至赣州城南门外,歼敌一部,还抓了不少俘虏,使我们红五团、七团安全撤离。”
1932年3月,红十五军拨归红一军团。3月底4月初,由红一、红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自赣南进入闽西,经长汀、上杭的白沙,向龙岩前进。黄中岳、左权率红十五军担任前锋,先消灭了小池的少量国民党军,随后与红四军配合,消灭了龙岩外围的要点考塘之一个团和一个补充营,于4月10日解放了龙岩,打开了东征漳州的大门。部队在龙岩休息了三天。4月14日,左权和黄中岳率领红十五军日夜兼程,连克和溪、芝田、水潮、龙山,在两天内到达预定目的地漳州外围天宝山。这时,国民党军退守南靖天宝山一带,妄图凭借天宝山和芗江作天然障碍,保住漳州。4月19日,红四军突破敌主阵地十二岭、风霜岭,主力向天宝纵深扩张战果,红十五军助攻宝林桥到南靖一线敌之第一四五旅。P8-9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