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3卷)》是第23卷。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编的《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3卷)》共收16篇传记。包括陈赓、张叔平、昌绍先、朱锡昂、欧阳洛(毛春芳)、李敬铨、黄公略、吉国桢、曹大骏、张英、杨重远、李青云、陈海松、理琪、张际春、马林。传记内容丰富,重点突出,真实地反映了人物一生的本质特点;写作方法符合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语言朴实、通顺、感人。充实和补充了党史,成为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党史教科书。
陈赓6岁开始读书,陈庶康是祖父给起的学名,字传瑾。在5年私塾里读书时,虽学到了一些文化知识,但对死啃《四书》、《五经》,老师动辄体罚学生等教学方法厌恶,常搞些恶作剧。陈赓后来曾回忆说:“我幼年读书,调皮捣蛋”,“我的浪漫,不修边幅,从小就如此”。
陈赓13岁时,到离家十多公里的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这所学校,校长、教师中不少人具有新思想,注重西方新学,传播新思想,教自然、英语、音乐等课程。陈赓常听校长、教师讲帝国主义侵略、欺侮中国的故事,启发“富国强兵”的思想,使陈赓深受教育。陈赓还利用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春秋》、《纲鉴》和梁启超的《饮冰室全集》,以及《富国强兵之道》、《中国魂》等类书报文章,初步萌发了民族意识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正在此时,陈赓的父亲得知:陈赓在学校里爱打抱不平,私自卖掉一些东西。感到这如何能继承好家业,遂要陈赓回家,由自己亲自管教;同时,要陈赓娶比自己大两岁的富家女子为妻,以支撑起陈家门户。对此,陈赓自然是不能从命。
1916年底,陈赓偷偷离开了家,投奔了湘军,被编隶于鲁涤平部下的第六团第二营当兵。陈赓在《我的自传》中写道:“时年仅十四五,荷德造套筒步枪(不上刺刀),枪高几与头齐。由二等兵依次连升至上士。民国六年至民国九年,湖南连年战争(打张敬尧、护法、湘鄂之战争),我无役不从。”在这四年中,因军官克扣,每月5.5元的饷钱,只能拿到5角,且欠饷长达23个月;每日行军作战劳累不堪,体质极差,又一身生疮,苦不堪言,而军阀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岳州、宝庆各处,大半烧残,十室九空,不忍目睹”;而追随陈赓投军的三弟陈尊三在军中病死。这一切,使陈赓对湘军彻底绝望了,遂萌退志。尤其是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陈赓就愈想离开旧军队了。1921年秋,陈赓的团长曾君聘因遭排斥而退役,在陈赓送其到粤汉铁路湘局赴任时,曾给陈赓在铁路局安排了个办事员的差事,陈赓随之退役就事。
1921年夏秋,湖南长沙先后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和中共湖南支部。从此,湖南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各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共组织还创办了青年图书馆、自修大学等,组织青年进行学习,举办讲演会、讨论会,广泛宣传马列主义和培养党团干部。长沙的这些进步组织及其活动,紧紧吸引着年轻有强烈求知欲的陈赓。陈赓在湖南自修大学学习时,同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团体有了密切的接触,得到了何叔衡、郭亮、姜梦周等人的帮助,政治思想产生了飞跃,开始懂得了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后来,陈赓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曾对张衍(学院领导人之一)说:1921年他就在湖南党的小组工作,提出入党请求,可当时党的负责人说他出身于地主家庭,是个大少爷,应该多考验一个时期再说,这样,他才于1922年加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事反帝运动,同年12月,转人中国共产党,入党介绍人是易礼容①。从此,这位旧时代地主家庭的叛逆者,走上了为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光明大道。故陈赓后来和人谈起入党的事时,总爱说:“第一年有党,第二年有我,其实我的党龄应该是与党同龄的。”
入党后,陈赓为学到更多的东西,请假由武汉乘船到上海,沿途看到了在中外反动派统治、压榨下人民过着的贫困与苦难的生活,更加坚定了陈赓的革命信念。到上海后,陈赓在进步的上海大学听一些重要的共产党领导人讲课,思想上进一步受到了马列主义的熏陶。
P4-5
《中共党史人物传》是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由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持编纂的大型历史丛书。从1979年至2015年,在第一届至第四届理事会的主持下,陆续编辑出版89卷包括1000余位党史人物的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该套丛书由陈云同志题写书名,收录的人物传记均为史学传记,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做到史实准确、详略得当、评介公允、文字简明。
承担此项工作的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成立的全国性、群众性学术团体,主要致力于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和传记的编纂与出版工作。现主管单位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会员由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的教学研究机构和学者组成。
中共党史人物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为完成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持续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付出了最大牺牲,做出了最大贡献。诸多中共党史人物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党为人民而奋斗的光辉历程的缩影。这些前辈人物的卓越功勋,是党的丰功伟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奋斗、磨难和考验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是党的历史中曾经感动并会继续感动我们民族的最生动、最精彩的部分;他们的思想和情操,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党史人物传记作品,与其他党史作品一样,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自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成为了解和研究各位传主生平和党的历史的重要参考。近年来,仍有许多读者不断来信要求购买;但由于该书是陆续出版的,且发行多年,早已脱销。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决定再版《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至89卷。再版时,我们对中共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邓小平的传记做了全面修订。同时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学者,审看了比较重要的100位党史人物传记。由于《中共党史人物传》出版时间跨度很大,陆续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收入此套丛书的部分完成较早的传记已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本次再版时,党史人物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对稿件进行了细致的审定和编辑加工:吸收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对原版体例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尽可能做了规范化处理;校正了原版传记中的一些错漏之处;特别是在人名、地名、名词术语的核实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一些难以核查的问题仍维持原貌,留待以后考证。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编校质量方面,都较此前有所充实和提高。尽管如此,仍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利将来的进一步修订,也有利于在今后的人物传记的续编工作中改进。
我们希望,本套大型传记丛书的再版对于推动中共党史人物的研究、宣传和普及党史知识、弘扬党的优良革命传统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今年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献上一份厚礼!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
2017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