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晚华文萃》题材不一,体裁不同,由老作家自编自选,他们的作品体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他们的文字散发的独特艺术气息,是这个商业化的文学时代,永不褪色的珍宝,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散发着高贵的气质!
王忠瑜著的《新世纪文集》为丛书之一,王忠瑜的诗文,是他品质的光华,是他昨天未酬的壮志,是他对美好的向往,他的山水是祖国大好山河的描绘,是他胸中丘壑的写照,是他艺术品位和境界的证明。
| 书名 | 新世纪文集/晚华文萃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王忠瑜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套《晚华文萃》题材不一,体裁不同,由老作家自编自选,他们的作品体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他们的文字散发的独特艺术气息,是这个商业化的文学时代,永不褪色的珍宝,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散发着高贵的气质! 王忠瑜著的《新世纪文集》为丛书之一,王忠瑜的诗文,是他品质的光华,是他昨天未酬的壮志,是他对美好的向往,他的山水是祖国大好山河的描绘,是他胸中丘壑的写照,是他艺术品位和境界的证明。 内容推荐 王忠瑜著的《新世纪文集》为“晚华文萃”系列丛书之一。为老作家新世纪以来公开发表过的散文随笔自选集。收入同新世纪脉搏贴近,与时代精神契合,能体现出作者集作家、诗人、书画家于一身的艺术追求的散文随笔五十余篇。反映出作者“用语言、用彩墨、用线条”“用我的心血”“奉献给养育我的天地,我的人民”的创作生涯。 目录 雪松的气质 迟子建 佩德如琼瑶 ——王忠瑜《新世纪文集》序 寄自东瀛的爱心 东京的吟剑诗舞道盛会 东瀛谒孔庙 写自己熟悉的事 敬礼,战斗的号角 ——新世纪献给《农垦日报》 美女作家为性而写性 ——答《生活报》记者问 读陈雷《露营集》 八十年的辉煌 真情一点点 ——长篇小说《情?》读后感 永远的思念 ——悼念我所敬爱的延泽民同志 总序《饮雪斋文丛》 《诗一样的生活》后记 《艺海情思》后记 《生命之光》后记 《唱和集》后记 读《歌坛杂咏》《盛世漫笔》有感 梅兰芳在丹东 我和人民政协结下不解之缘 写下我们的时代 ——散文集《红月亮蓝月亮》序 一盘无法下成的棋 文短意赅简明流畅 关注人生 ——为《风语者》序 献给抗非典第一线 美与爱的使者 ——《美容学》序 痛史不应忘 ——由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想到的 生活纪事 我的创作人生 写气写势写情写意 ——读《黄秋实书法作品集》 晶莹的梦 我所认识的金源故地 关东朋友 抗日英雄赵尚志 《谷屋闲集》序 《心池斋吟稿》序 《当代书画名家李凡》序 北天凤凰 在抗战文学中如何表现人性和人的命运 怀念巴金先生 《罪》揭开了新的生活面 历史的贡献 ——《血战双城堡》序 宝剑锋从磨砺出 ——长篇小说《爱是苦的》序 敢教日月换新天 ——走进友谊县 苍鹰傲风雪 ——文集《逆风飞翔》序 忆砂叔 《刘吉弟风景油画》序 青春八十又重来 借景抒情用文字作画 我陪梅兰芳大师慰问“最可爱的人” 太阳岛,天鹅项下的蓝宝石 ——序《太阳岛诗词楹联选》 文学知己鲁彦周 万盛的野真淳 纪念民族英雄赵尚志诞辰一百周年 永远葆有对生活的热爱 双城文化的一个符号 ——序《双城籍作家文学丛书》 快乐的追求 ——序邱敬乐文集《跟往事干杯》 又再版后记 ——长篇小说《赵尚志》第三次再版后记 附辑: 重读《赵尚志》 蓝天白云间永远的“双翼” ——王忠瑜的长篇小说《鹰击长空》读后 为英雄“放歌” ——访作家王忠瑜 冬日的温暖 人民艺术家王忠瑜 一只翱翔文坛的雄鹰 ——记黑龙江省著名作家、诗人、书画家王忠瑜 一路高歌颂英雄 ——记著名作家、诗人、书画家王忠瑜 我的生死之交王忠瑜送给我的秋天礼物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得人年轻 ——我在“5.6”大火中认识了著名作家王忠瑜 “8.15”,听王忠瑜讲那抗战的故事 用心一生 ——访电视剧《赵尚志》主创王忠瑜先生 艺术园林中的常青树 陪忠瑜皖东行 后记 试读章节 寄自东瀛的爱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的话,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奉行的道德法则,然而,在日本民间我也看到了这一伟大精神的有力的体现。 日本关东地区,枥木县那须一带,今年夏秋之际同中国的长江、嫩江、松花江地区一样遭受到多年不遇的山洪袭击,几天里下了全年三分之二的暴雨,造成成片的家园被毁。日本政府和当地人民立刻展开了自救,迅速安置了受灾的人民。在他们自救的同时,展开了对中国松花江流域哈尔滨地区灾民的救援活动。这一信息,使正在这一地区进行友好访问的我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我决定要亲自去看看那里的灾情,见见那里的人民。 11月一天的上午,在那须日中友好促进会会长藤曲辉雄先生、副会长王嘉瑞(日籍华人)先生的陪同下,(我便是应他们友好促进会的邀请来日本访问的),来到了灾情比较严重的汤津上村,一同来访问的还有我的同胞,《信息市场报》记者、省作家协会会员,也是那须日中友好促进会驻黑龙江省总代表王嘉琦女士。当我们来到汤津上村政府时,村长先生拿出遭受水灾的图片来,给我们作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看到了公路被冲断,桥梁被冲垮的景象。随之,他又派人领着我们到汤津上河谷处去实地察看。虽然受灾处已经经过抢修?但河岸两旁的树丛梢头仍悬挂着杂草、塑料袋等漂浮物;两旁的岩石和田地里,仍留存着激流冲刷的痕迹。冲垮的桥旁还堆码着防洪的沙袋。岸边被毁的民房墙倒屋塌,看得出当时洪水猛烈肆虐的景象来。 去年(1998年)7月日本枥木那须日中友好促进会组织的访华团,在团长郡司征夫(枥木县议会议长)和副团长藤田辉雄(那须日中友好促进会会长)、王嘉瑞(促进会副会长)的率领下自费访问哈尔滨,这已经是该会第三次组团访问哈尔滨了。这个日中友好促进会是以会长藤田辉雄、副会长王嘉瑞为首的日本各界人士组成的,他们认为日中两国应该成为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为此他们出资在两地组织举办了日中儿童书画展和青年书画展,并两次邀请哈尔滨几十名青少年去日本参加国际少年夏令营,同时还两次组织日本枥木县汤津上中学生访华团,与哈尔滨的中学进行文化交流。他们的行动,促进了中日两地人民交流文化,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这里不能不提到两个关键性的人来。这便是日中友好促进会的副会长王嘉瑞先生和他的当记者的姐姐王嘉琦女士,王嘉瑞出生在哈尔滨,成长在哈尔滨。1986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日语系的王嘉瑞,去日本深造,学成后便落足于日本枥木县,开创自己的事业。在那以竞争激烈而著称的异国社会,他以自己的诚实和智慧,赢得了日本朋友的信任和支持,他的事业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了一家实业公司副总。他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地位和声誉,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和故乡。在他的倡导下,组成了一日中友好促进会,把友好活动的目标,瞄准家乡哈尔滨市。也是在他姐姐王嘉琦女士的帮助和参与下,迅速取得了成效和影响,从而引起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重视。他们的访华团一行,受到省人大副主任单荣范以及哈尔滨市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市委书记李清林的接见和宴请。在这同时,那须日中友好促进会组织的汤津上中学生访华团访问了哈市,他们在得知哈尔滨市人民正与百年不遇的松花江大水搏斗的信息后,刚下飞机。没有去驻地休息,便在王嘉瑞、王嘉琦的率领下,在市教委副主任韦德璞的陪同下,直接驱车来到松花江大堤上,慰问英勇抗洪的将士们。学生们把从日本带来的价值5万元的牙具作为慰问品,送给了英勇抗洪的“老虎团”战士们。他们的友好行动,鼓舞了松花江畔抗洪的大军,也感动了哈尔滨市的人民。 回到日本之后,访华团把在哈尔滨受到的礼遇和抗洪精神的鼓舞,向促进会的领导核心和全体会员做了汇报。会员们也大大受到了感染和鼓舞。他们决定要在自己家乡展开募捐,向哈尔滨的灾民们献上一分爱心。 我们在那须日中友好促进会的本部,见到了具体负责募款活动的八卷文子女士,这是一位活动力很强的中年妇女,一位企业家。去年她也随团访问了哈尔滨。为了完成这一有意义的工作,她不辞辛劳,走访一家一户的市民,鼓动唇舌,进行宣传动员,使大家在日中友好精神的鼓舞下,伸出友情的援助之手,节省下日常开支费用,募集了十几万日元。 在友好促进会为我们举行的饯行会上,藤田辉雄会长,亲手把这笔捐款交给了该会驻黑龙江总代表王嘉琦女士,委托她捎回国来,交给省市对外友协,转给灾区儿童。在我们回到哈尔滨后,嘉琦女士亲自把这笔捐款分送到省市友协,完成了这一友好的,很有意义的任务。 捐款虽不算多,但作为远隔重洋的日本朋友,尤其是他们自己遭受灾害的情况下,还想到万里之外的中国哈尔滨受灾人民的困难,伸出友情之手,献上这份爱心,令人感到无限温暖。 原载《奋斗》1999年3期 P1-3 序言 佩德如琼瑶 ——王忠瑜《新世纪文集》序 也许是文天祥那篇古老的《正气歌》让童年时代的王忠瑜刻骨铭心,也许是战士的胸膛就该永远闪烁着正义光焰,也许是苦难的月丹更让人珍爱美好,也许是一位作家的良心就必须捍卫历史的真实……总之,无论是阅读王忠瑜早期的《鹰击长空》,近期的抗日英雄三部曲,还是品味他信手拈来的一段小诗,你总会读出他那匡扶正义的激情和惩恶扬善的追求。我就是在不断阅读和深深地感动中渐渐走近王忠瑜的。 在众多评论家的文章里,他是一棵松,一只鹰,是一位歌者和诗人、画家和不负时代的作家。他功勋卓著、他光环耀眼……直到有一天,在一次寻常的文人小聚中第一次见到他,特别是最近读了他的大部分著作后,才让我看清成就和荣誉背后的王忠瑜。 这是一位慈眉善目儒雅谦和的老人,一位师长风范的资深学者。他用欣赏的目光看着年轻人诙谐幽默地调侃,他频频有礼地回敬着在座的每位客人,他总是在人们不易察觉的时候,流露出他人格的魅力。他的普通如同名胜原来也是一座山一样。只是因为有一段史实铭刻在山巅,只是因为曾经的文化至今还与这里的云霞一起飘荡,只是因为英雄的热血唤醒了这块土地的灵性……因此,古往的仰慕者才不远万里来此登临,令来的拜谒者才不分冬夏到此观光。从此,这里有了庙宇,有了碑碣,有了踏平的台阶,有了抚摸光滑的栏杆。于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山岭,有了形态之外的独特内涵,生命、精神和不会逝灭的灵魂。 品读王忠瑜,就是那种走进名胜的感觉。他不只是一棵树,一座庙宇,宝贵的是他的那种饱经忧患后的平和与平易以及历尽沧桑后的深邃与厚重。翻开他沉沉的生命年表,品读老人起伏跌宕的生命历程,我似乎目睹了千古正气在他手中对接传承,触摸到百年风雨留在民族脊梁上的累累印痕,而它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生命是怎样在血与火、生与死、爱与恨、真与伪、美与丑中屡屡地接受锻造。一个有志青年如何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从一个热血男儿成长为和平卫士,他是怎样在从画家到诗人,文学到史学,这所有的时光里都恪守着战士的天职和赤子的忠诚。 忠瑜的诗文,是他品质的光华,是他昨天未酬的壮志,是他对美好的向往,他的山水是祖国大好山河的描绘,是他胸中丘壑的写照,是他艺术品位和境界的证明。他的美好在于当祖国和民族受到威胁的时候,他能毅然舍生取义投笔从戎;当正义胜利的时候,他能奋笔疾书高声呐喊,让正义之声传遍世界,传至久远。他的博大在于他托举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美德,托举着炎黄子孙,的浩然之气。他用大半生经历乃全部生命去还原一大段重要的历史事实。让赵尚志、杨靖宇、赵一曼这些仿佛就要从历史的天空中陨落的星辰重现光明。他用几乎一生的精力,找寻先烈身世的碎片,挖掘历史的残骸,将一块又一块巨大的石头举过头顶,举上山巅,抛向天空。他为先烈洗净泥污,修伤补缺,精雕细刻,复原了英雄的本色。他尊重历史,崇尚正义,敬重英雄。他所尊重的不只是写在书本上的历史,他更专注发生在身边,尤其是完全有可能被颠倒的重大史实。 王忠瑜的美德,就在于他像黑土一样无言的深沉,他以近千万字的等身巨著年复一年地奉献着纯净的精神食粮,滋养着这个民族的今天和明天。他从不以著名作家的名气彰显自己,而是像一个辛勤的农民一样,夜以继日地躬耕在自己的田垄上。连续再版并备受欢迎的一部又一部巨著,一次又一次引起全社会的轰动,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力量,也印证着忠瑜老先生艺术生命的永恒。 王忠瑜最欣赏的一句格言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一生努力做的一件事就是让悲壮的历史永远警醒着今天这个没有硝烟的时代。在忠瑜先生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当一个民族危亡的时候,个人的安危可以不顾;当一个民族迷茫的时候;信念尤其宝贵;当一个民族繁荣以后,同心同德最为重要…… 王忠瑜,就是这样一位无时不在牵挂着国家前途和百姓命运的可敬老人,一位佩德如琼瑶的人。 傅伯庚 后记 这本书也许是我的最后一本书了,是我最近以来收集到的已经发表过的散文了。积到一起,也不过十七八万字,且就叫它《新世纪文集》吧! 这七八万字也许算不了是我的最后文笔,我还健在,思想感情还在,总免不了有些冲动的,说不上,我还要写些东西的。所以,又不敢说是最后的东西。 从内容来看,每当在生活中遇到要写的事,就落笔写下来,随心而作,有的也不是自己想写的,而是朋友们要求而写的,应该说就此情势,都是自己应该做的事,能够做下来,已是很不容易了。自己是个文人,衡量一下,也就算是记下了应做的这些了。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是总括到一起的。以文而论,《八十年的辉煌》可以代表了。 我今年八十八岁了,也是一位老者了,老伴程海清比我小一岁,我俩真是天假其缘,天合一双,不可多得。 写于2015年10月29日中午12时半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