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岁月留痕/晚华文萃
分类
作者 黄益庸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岁月留痕》为“晚华文萃”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作者黄益庸从事创作六十余年来发表的诗歌、散文、随笔、文艺理论、文艺评论文章自选集。其中大部分写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文集中收入的文学评论的对象以诗歌和小说为主,兼顾散文和报告文学,大多数系从本省走向全国和世界的作家作品;文集中还收入部分文学论文、短论和散文等,是作家文学创作评论生涯的概括总结。

内容推荐

《岁月留痕》是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黄益庸著的一本文学作品综合集。全书共收文65篇,包括《讴歌人的美德——谈张抗抗的小说》、《漫谈王书怀的诗歌创作》、《“爱的痛苦,痛苦的爱”——读梁南的一些抒情诗》、《当代诗途的“逐日”者——读龙彼得写黑龙江的诗》、《真诚、敏锐、多彩的诗心——漫谈晓凡的诗歌创作》、《五十年代的第一个冬天》等。

目录

雪松的气质 迟子建

崭新的角度深刻的启示——读马烽的《典型事例》

关于迟子建短篇小说的思索

讴歌人的美德——谈张抗抗的小说

阿成和他的《年关六赋》

读《天荒》想到的——简评《远离太阳的地方》第一部《天荒》

集体英雄主义的赞歌——读短篇小说《八百米深处》

北大荒风土北大荒人——读刘子成的中篇小说《丑妻》与《青纱帐,母亲》

不仅是“穷而后工”——致从维熙同志

他从黑土地广阔的地平线上走来——读刘宏的小说集《雪葬》

突破、“冷却”及其他——致梁晓声同志

浓郁·真实·壮阔——读长篇小说《匪患世界》致木青同志

关于《光明屯纪事》的通信

雄浑、悲怆的《沙狐》

读《她在丛中笑》随感

读《生当做人杰》随感

漫谈王书怀的诗歌创作

清新隽永的抒情小诗——读刘畅园诗集《树叶与小溪》

“爱的痛苦,痛苦的爱”——读梁南的一些抒情诗

他属于大森林——读《鲍雨冰森林诗百首》

当代诗途的“逐日”者——读龙彼得写黑龙江的诗

诗人在思考——读满锐的组诗《如何能忘却》

不“涩”不“白”别具匠心——读于波的诗集《雪乡》

一首奇诗一首好诗——评点庞壮国的《关东十二月》

真诚、敏锐、多彩的诗心——漫谈晓凡的诗歌创作

诗美的辛勤开掘者——致刘镇同志

诗花丛中的明珠——读《香港诗歌选》

盛世歌吟——兼评孟传生同志《诗词楹联选》

《江雪堂集》序

梅花香自苦寒来——《衣殿臣诗文选》序

诗心多彩健笔凌云——徐双山《止观斋诗稿》序

读《紫怀堂诗稿》随感

健笔凌云孰与俦——读邹积慧组诗《北大荒礼赞》

一卷散文情似火——序于志学散文集《荒原劲草》

滚滚才情笔下流——序《门瑞瑜文集》

贴近生活与时俱进——读靳国君的《西窗剪烛》

“淡化”与“浓化”

“复杂性格”与“单纯性格”

我和旧体诗

关于几首抒情短诗写作的回忆

五十年代的第一个冬天

缘情体物

清景一失后难摹

让缪斯长上翅膀

关于诗歌语言的断想

关于咏物诗创作的思考

关于朦胧诗和新诗发展道路的断想

给诗添些警句

诗歌语言的奇与常和巧与朴

至情生巧思

情·景·理·趣

谈咏史诗的构思角度

两首异曲同工的唐人七绝——唐人绝旬欣赏

联语贵有特色

楹联与景观

挽联写作漫谈

咏猪(五律)

呼兰萧红文化节谒萧红墓并访故居作

忆江南·赞陈毅元帅

五绝二首

七绝二首

喜读《沉思录》吟诗四首赠作者邱杰将军

望江南·龙江美

七律三首

不要用怜悯的目光看我——一位荣誉军人心里的话

女子采伐队纪事(二首)

后记

试读章节

楹联与景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许多省市和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它们各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海内外广大旅游者,取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相辅相成的。譬如,杭州西湖之所以成为天下闻名的旅游胜地,不仅因为它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有苏堤、白堤、灵隐寺、岳王坟等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楹联,从古至今,又总是被利用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增色的艺术手段之一。例如五百里滇池,是昆明人引为骄傲的风景区。但如果不是当年陕西的一位布衣诗人孙髯,为大观楼撰写了那副情文并茂、久负盛名的“海内第一长联”的话,风光壮丽的滇池也未必有如今这样高的声誉吧!

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桂林,有着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但桂林人仍然热心于为它锦上添花,手段之一也是楹联。20世纪80年代初,桂林市园林学会便特约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撰写了一副138字的赞美桂林山水的长联,由桂林市园林部门选取上等木料精工雕刻,悬挂在七星公园月牙山的广寒楼上。上联是: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似紫金,高若鹫峰,穆方岵岭,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荡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楼,胸涤尘埃,心旷神怡消垒块;

下联是: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翩遐想,农甘陇亩,士乐缥缃,工展鸿图,商操胜算,河清海晏庆升平。

这副洋洋洒洒、情豪语工、淋漓尽致的长联,早已同桂林独特的景观融为一体,并广为传播,脍炙人口。

楹联不仅能为自然景观增色,也能为人文景观增色,而且它本身就是人文景观的组成部分。如杭州的岳王坟,埋葬的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遗骸。由于人们既敬仰他尽忠报国、大义凛然的高尚情操,又同情他因忠被害、含冤而死的悲惨遭遇,所以前往瞻仰和凭吊者总是络绎不绝,从来就是杭州市最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清代的一位诗人甚至赋诗说:“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岳指岳飞,于指于谦,都是尽忠报国却被害冤死的民族英雄,他们都曾封为太子少保。他们的墓也都在杭州西湖附近。即使像岳王坟这样赫赫有名的景点,楹联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人们走到墓前,看到墓阙下背剪双手,面墓而跪的群丑当年陷害岳飞的秦桧,桧妻王氏等四人的铁铸像时,谁能不为石栏望柱上和墓阙上刻的那两副楹联而叫好呢。“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因为它们所表达的是非分明和热烈的爱憎,既引起你感情上的强烈的共鸣,也引起你对人生价值的深深的思考。

在这里,楹联就不仅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对世道人心发挥巨大影响的思想道德功能了。

我们黑龙江省,虽然地处祖国的东北边疆,但也有包括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内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哈尔滨的太阳岛、极乐寺和兆麟公园及一年一度的冰灯艺术奇观;齐齐哈尔的扎龙自然保护区、龙沙公园中的寿山将军祠和王大化墓、伊春的丰林保护区、肇源的衍福寺双塔、德都县的五大连池、依兰县的五国头城遗址和靖边营遗址、林口县的八女投江纪念地、密山的兴凯湖、虎林的关帝庙、宁安的镜泊湖、地下森林、石灯塔、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杨子荣烈士陵园;阿城的上京会宁府遗址、亚沟摩崖石刻像,等等。

目前,有关政府部门,对上述旅游资源虽已开始注意保护、开发和利用,但由于经济原因和其他原因,对许多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即使已开放为旅游景点,也往往缺乏修缮和加工,显得粗糙和简陋。例如,在关内许多省市的风景区和旅游景点的建筑物上,到处可见的楹联,在我省风景区和旅游景点中就比较罕见。若能增加一些投入,对风景区和旅游景点多做一些包括装饰楹联在内的锦上添花的工作,充分开发旅游资源,使我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焕然一新,更上一层楼,必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旅游者前来观赏。

P268-270

序言

雪松的气质——《晚华文萃》总序

迟子建

从年轻的时候起,我就喜欢看夕阳。夕阳里有诗,有画,有音乐。

那北方的夕阳,无论是在森林、原野还是江河之上,西沉时分,总是高昂着头,将金色的余晖,涂抹在山水之间。让山披上彩衣,让河扎上金腰带,让树成为燃烧的蜡烛,让江河中往来的船只,成为水上的华丽宫殿。

当我开始写作的时候,收入此辑《晚华文萃》的黑龙江作家,正值盛年,他们根植黑土,聆听雪花的声音,以蓬勃的创作力,写出了一部部脍炙人口的作品,激励着我们这些后来者。当我年过半百之后,这些为黑龙江文学做出卓越贡献的作家们,已是晚年。我做作协主席这几年,最愉悦的时光,就是每年夏天和老作家们,在碧草蓝天下的一次相聚。在哈尔滨近郊远离尘嚣之地,听他们朗诵诗句,也听他们歌唱,让我再一次接受文学的洗礼。春节前冒着严寒去老作家家中走访时,他们总会早早备下热茶、水果,为我们祛除寒意。那些关切的话语,每每忆起,总是心生暖意!

编辑出版一套老作家的丛书,一直是我们作协领导班子成员的心中所愿。我们要将最美的夕阳,做永久的镶嵌!这套文萃题材不一,体裁不同,由老作家自编自选,他们的作品体现出的民族使命感、家国情怀,他们的文字散发的独特艺术气息,是这个商业化的文学时代,永不褪色的珍宝,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散发着高贵的气质!我们按老作家的年龄,由长及“幼”来排序,共十卷。最年长者虚岁九十,最年“幼”者,也虚岁八十了!黑龙江文坛后人,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

黄益庸以其富有真知灼见的文字,始终关注文坛思潮和龙江作家的成长;王忠瑜的《鹰击长空》和《赵尚志》深深感染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读者;中流富有激情的诗作,是一杯文学的醇酒,芬芳四溢;郭先红在《征途》过后,依然在文学之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赤叶富有哲思的诗文,是一束免于心灵饥荒的沉甸甸的稻穗;陈碧芳大气沉实的文字,不让须眉;刘畅园是不老的诗歌女神,她一生徜徉在自己的诗园中,以其清新隽永的文字,为读者所爱;鲁秀珍饱含深情的散文,典雅秀丽,自成一家,如她漂亮的白发,散发着月光般的光泽;屈兴岐到了晚年,创作力旺盛,笔锋尤健;门瑞瑜写出《雪国绿》《漠河白夜》等散文名篇后,依然笔耕不辍,文思飞扬。

黑龙江这些老作家,有几位曾在《北方文学》做过编辑和领导,如鲁秀珍,黄益庸,陈碧芳,门瑞瑜,他们甘愿为人做嫁衣,其实以他们的才华和笔力,如果当年少为作者付出一份心血,他们的文学收成,将会更加丰硕,他们也因此赢得了作家们永久的尊敬!  为我所敬仰的作家老师的书做总序,我心怀忐忑。一是觉得自己资历太浅,不配;二是觉得笔力不够,怕辜负了他们。好在老作家们都很支持我这个在他们眼里还年轻的作协主席,我相信以他们的胸怀和品德,一定会宽宥我文中的不足之处。我权且把此文,当做写给老作家们的一篇习作吧——给我及格就行。

我非常喜欢俄罗斯著名画家希施金的《在遥远的北方》,这幅画是这位伟大的风景画家,为莱蒙托夫的诗作《在荒野的北国》所作的插图。在北方的山崖上,在苍穹之下,屹立着一棵雪松,它披挂着珍珠一样的白雪,也披挂着银色的月光,庄严大气,沉凝雄厚,就像一支不屈的笔,在天地之间,书写着历史、现实和未来。“晚华文萃”中的黑龙江老作家,他们沧桑的经历,不老的情怀,不倦的笔,恰似这棵雪松,傲然挺立,光华永远!

后记

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记东西。”这就是成语“雪泥鸿爪”的出处。意谓人生遭遇常带有偶然性因素,仿佛鸿雁不经意间在雪泥上留下的爪印痕迹一样,往往出人意料。

我是抗日战争胜利的1945年秋天考入广西大学的,本应在1949年毕业,却因病休学了一年,才阴差阳错地赶上了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统一分配,万里迢迢来到祖国东北边疆的黑龙江工作。这对我来说是做梦也没想到的。起初,我还不太习惯这里漫长的寒冷冬天,常常思念岭南的故乡。然而时间长了,却逐渐喜欢起这不似故乡胜似故乡的地方,喜欢她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丽;喜欢她夏日清风拂面的温柔;喜欢她无比美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在北安革命残废军人学校做了几年文化教员,后来便调到黑龙江省文联所属的《黑龙江文艺》(后改《北方文学》)担任文学编辑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直至退休。编人这个集子里的诗文,除了中学时代的习作五律《咏猪》和少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外,绝大部分都写于改革开放以后,并曾在省内外报刊,包括《文艺报》《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小说评论》《诗刊》《当代诗歌》《中华诗词》《解放军文艺》《北方文学》《小说林》《北大荒文化》等发表过。其中的诗评和小说评论,则以评论黑龙江作家和虽非黑龙江人而从黑龙江起步创作的作家作品为主。

我二十四岁那年离开广西到黑龙江来,岁月如流,匆匆至今已度过六十多个春秋,我也早已从一个初出校门的青年,变成八十九岁的耄耋老翁。虽然,编入这个集子的诗文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文采和传世的价值,但毕竟是我大半生之旅的一些“雪泥鸿爪”,故敝帚自珍,留作纪念。自然,如果此书对读者有所帮助,我也是高兴的,希望读者不吝批评指教。

乙未年秋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16: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