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好孩子(名师导读美绘版)》是黄蓓佳的代表作之一。
主人公金铃是一个成绩中等,但机敏、善良、正直的女孩子,她为了做个让爸爸妈妈和老师满意的”好孩子”作出了种种努力,并为保留心中那份天真、纯洁,向大人们作了许多”抗争”,……小说艺术地展示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的学校、家庭生活,成功地塑造了金铃、于胖儿、尚海、杨小丽等小学生和妈妈卉紫、爸爸金亦鸣、邢老师等大人的形象,情节生动,情感真切,语言流畅,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并能给读者以思考和启迪。是一部适合少年儿童和家长、老师共同阅读的长篇小说。
《我要做好孩子(名师导读美绘版)》是黄蓓佳的代表作之一。
金铃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在学校里成绩中等,却宽厚、善良、幽默。她极具文学天赋,却被数学压得踹不过气,资质佳却得不到充分发挥。她为了做个爸爸妈妈和老师眼里的“好孩子”,作出了种种努力。同时为了留住心中的那份纯真,也与大人们作出了许多“抗争”……她的成长充满了快乐与忧伤、烦恼与得意、成功与失败……
本书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
一 关于主人公简短和必要的介绍
金铃,女,刚过11周岁生日,在本市新华街小学读六年级。身高1.55米,体重50公斤,标准的重量级选手。因为胖,脸、鼻子、嘴巴都是圆嘟嘟的,一看就叫人喜欢,一喜欢就忍不住要在她脸上揪一把。金铃从小长到大,脸蛋上被人揪过上千回,用她的话说,都快被揪出老茧来了。
金铃最大的特点是跟谁都能够“自来熟”,男女老幼尊卑贵贱,她一概都能搭得上话、聊得上共同的话题,时不时还把对方逗得哈哈大笑。从她的学校到家,一路上要经过四个小杂货店、三个小吃摊、一个美发厅、一个修自行车摊,还有一个新开张的礼品店。这些店里的老板和伙计,都是金铃的忘年交。
放了学,书包背在肩上,她晃晃悠悠地走过来,伸头向杂货店的柜台里仔细看,有没有新到什么好吃好玩的东西?包装袋里夹着塑料恐龙的粟米脆啦,编十字架的空心玻璃绳啦,最热门的动画片人物玩具啦。无论店主多么漫不经心地把这些东西放在多么不起眼的旮旯里,金铃总能一眼将它们寻找出来,掏钱买上一个,或者仅仅让老板拿出来给她摸一摸再放回去。
然后她去小吃摊找她的老朋友——一只浑身脏兮兮的虎皮花纹的小黄猫。她熟门熟路地穿堂入室,一直钻进店老板的卧室里,从人家的床上把小黄猫抱出来,搂在臂弯里亲热一阵子,拍拍它的脑袋放它走路。要是不认识金铃的人,准会把她当这家小吃摊的孩子。
再然后,她从美发店门口扬长而过——她对美容美发这一类的事情不感兴趣——径直走到修自行车摊前,蹲下来看修车的老爷爷如何操作,有一句没一句地说些闲话。这时候她忽然一抬头,妈妈已经在不远处的阳台上扬眉毛瞪眼睛地对她作威胁状了。她赶忙站起来,跟老爷爷说了再见,稍稍加快脚步上楼回家。
就这样,从学校到家不足200米的路程,她至少走半个钟头的时间。
有一次,她在路边碰到一对推车的青年男女,不知怎么就跟他们搭上了话。那两个人一高兴,居然请她坐到自行车的后座上,推送到楼梯口。
回家她跟妈妈说这事,妈妈吓得脸都白了,连声喊:“真是不得了!如果碰上两个人贩子怎么办?”
金铃嘴一撇说:“我有那么幼稚吗?人家劫持我,我不会喊救命?”
妈妈反驳她:“如果你是说着笑着不知不觉被他们拐走的呢?如果他们用麻醉剂迷惑了你呢?”
金铃嘟囔说:“我这么胖,哪家会要我?不怕我吃穷了他?”
不管怎么样,妈妈还是对金铃进行了一番不准跟陌生人接触的教育,比如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那里面很可能有安眠药;看见对方拿出小瓶子之类的东西要赶紧躲开——喷雾式的迷魂药就是装在这里的;千万不能接受邀请跨进出租车——绑架事件总是发生在出租车上。
金铃听得捂起了耳朵:“好了好了,我已经不是二年级的小孩子了!”
关于金铃的学习成绩,情况是这样的:
语文还可以,尤其在回答一些难度较高、需要课外阅读知识作补充的题目上,她总是能出奇制胜。
作文比较难说,碰到对胃口的题目,她兴致勃发激情喷涌时,能写得酣畅淋漓妙语连珠,令老师击掌赞叹。
P1-4
童心,在奔跑
邱恭志
“我记得,我记得,高高的枞树一片葱茏;我常想,它那细嫩的树梢紧挨着蓝蓝的天空。”这是英国诗人托马斯·胡德对童心诗意的诠释。确实——
有的作家像鲲鹏,由家国情怀助推,一飞冲天,姿态壮阔又凌厉。
有的作家如清荷,于烈焰素心玲珑,童真童趣,身形温柔又意丰。
无疑,黄蓓佳是后者。母爱的真纯,童心的再次奔跑让她灵感汹涌,思绪翩跹。《今天我是升旗手》《亲亲我的妈妈》《我要做好孩子》……都创作于此期间。
她说:“写的就是我女儿的生活,我们家庭的生活,女儿在学校的生活。”
她说:“我把孩子当上帝一样尊敬,从来都没有低估他们的智慧和能力。”
读她的小说,感觉总是暖暖的,仿若三月的和风,抚在脸上,不由你不暖了心,又欢了神。而《我要做好孩子》这部小说,更是集中了她的童心,金玲的童心,金玲同学的童心,金玲秘密补课老师孙奶奶的童心,甚至于金玲妈妈赵卉紫、金玲语文老师邢老师等一众被应试现实冷硬了又终究回暖的童心。这些童心在字里行间。细碎情节间奔跑,暖暖的,欢欢的……
读吧,你会触摸到,奔跑着,金玲真纯的童心——
小主人公金玲,因为胖,脸圆鼻子圆嘴巴圆肚子圆。金玲最大的特点是跟谁都能够“自来熟”。因妈妈早年采用欧美教育方法,想象力极为丰富动手能力飞快下降,行为散漫随便,为人不拘小节。学习成绩一直在中游晃荡,虽然语文还可以,作文碰到对胃口的题目,会激情喷涌酣畅淋漓。但数学不妙,尤其不擅复杂计算题,离老师家长理想的冲刺外国语学校的好孩子有明显差距。于是,金玲心心念念:我要做好孩子!
“我喜欢你这样的孩子!”退休特级教师孙奶奶却这样说。她看到了金玲那颗奔跑的童心。金玲会收留幸幸,一个父母离婚两不管,爷爷也病逝的小姑娘。金玲会因为王老师辞职去美国,跟掉了魂儿似的,挑自己最喜欢的长毛绒玩具送给老师。金玲会捡回张灵灵丢了的蚕,找桑叶爬墙头被居委会女干部生擒后,仍不罢休,再翻越孙奶奶家大门。金玲会觉得老鼠比猫可爱,因为老鼠咬碎她的复习资料,帮她解脱困境,简直是动画片里善解人意的“舒克”和“贝塔”。金玲会在作文里这样写春天的小草:嫩生生,绿油油的,仿佛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我抓一把枯萎的黄草,轻轻盖在小青草身上,只留下那只带露珠的“小膀子”……
善良,稚拙,纯洁;满心真挚的爱,对自然,对弱小,对老师同学。正是这样剔透的童心,感染了身边成人世界的他们,于是,他们的童心也觉醒,跃动,奔跑了……
读吧,你会触摸到,奔跑着,成人依然跃动的童心——
赵卉紫,金玲的妈妈,在本市一家效益不错的女性杂志做编辑。也曾雄心勃勃奔事业奔前途,也曾遐想让女儿自由成长于阳光田野,最终还是一个没有逃脱望女成凤的俗世母亲:学习至上,学习好才是好孩子,其他都是不务正业。扔过金玲的蚕,逼金玲减肥以防胖影响智力,觉得女儿数学不好有学习障碍居然带女儿去精神病医院看病,为找补习老师恨不得人脉关系大换血……就是这样一位让人恨又让人怜的母亲,在女儿金玲的童心感召下,也一点一点找到美好的童心。
“妈妈正蹲在阳台上的垃圾桶边,一手举着一根蜡烛,一手从桶里把蚕宝宝一条条地捡回来,放回到鞋盒中。”
“动手把拉链拆开,在裙口上做了一番修改,又将自己的白纱巾缝到裙子领口上,胸前挽个白蝴蝶结。”并花一百元打的费陪金玲去看幸幸,送去童话书,圆女儿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心愿。
孙奶奶,让金玲记住:“考完了到奶奶家来,我们该给月季花捉虫了。”
邢老师,让同学们六一要照相:“我们老了的时候,翻开相册看看,原来我们也曾经有童年,多有意思!”
李贽在《童心说》里写到: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念之本心也。
读这本书,跟随金玲的生活或欢笑或哀伤,我们更多触摸到的是作家童真的内心。
读吧,你会触摸到,奔跑着,作家黄蓓佳欢愉的童心——
本心依然,童心奔跑,才有如此意趣的语言:
“我会让你睡觉梦到大头鬼,走路踩到死狗,吃饭吃到毛毛虫,写字写出满纸的蛇……”
“那蚕才不过两个米粒那么长,小脑袋很稚气地昂来昂去,有点惊异自己身处的环境似的。”
本心依然,童心奔跑,才有如此情趣的细节:
张灵灵把蚕咽下去了;金玲演猪八戒了;爸爸收礼收一条六七十斤的大鱼了;杨小丽初潮慌神了……
一个和金玲一般大的孩子在读后感里这样惊叹:黄蓓佳阿姨,她怎么知道我的事情呢?她不会也是一只毛毛虫,躲在树叶上用望远镜看着我吧。
一个教师同事在博客上这样感叹:我找回了忘记的童年童心,我要做个好老师,教出的孩子都是金玲,她就是一个好孩子。
读者们,让我们一起笑着读完这本书,让我们发现身边有好多好孩子,让我们的童心——欢呼着奔跑!
黄蓓佳对待孩子有一颗浓浓的爱心,对待文学则有一种赤子之心。黄蓓佳写智障孩子,写少女心事,写多子女家庭里孩子的生活,用她的爱心、诗心和童心让世界儿童感受中国文学的美,了解现代中国的现状,这是她能够赢得世界读者的原因。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高洪波
黄蓓佳的作品光明、干净,充满着真善关。她把美好的东西,献给了美丽的童年,让孩子们在给精神打底的阶段就受到好的熏陶。
——著名教育家 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