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少有人走的路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德)斯蒂芬妮·斯蒂尔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斯蒂芬妮·斯蒂尔著的《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是一本关于心理治愈的不可多得的杰作。书中指出,不管你的性格是经常暴怒,还是过分温顺;不管你的行为是追求完美,还是喜欢攻击、控制和逃避;不管你的心理问题是抑郁、恐惧,还是焦虑……都是因为童年时你的基本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即没有在家中获得原始信任。

没得到原始信任的人缺乏安全感,会自动采取相应的保护策略,而追求完美、追求权力、追求控制、自恋、逃避,以及过分讨好别人等,则是这些保护策略的具体表现。

保护策略就像一层厚厚的外壳,阻断了与内心的联系,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脆弱,在心理和行为上陷入困境。

回家的路,是一条寻找内心支撑的路,也是一条成为自己的路。

内容推荐

《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第五本,出自德国著名心理医生、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妮·斯蒂尔之手。

这本书令人感动,因为我们孤独、无助、抑郁、愤怒的内心从未被如此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也从未被如此完整而清晰地察觉。

它深入内心,在那个一直被隐藏被遗忘的荒芜的角落,唤起人们深深的共鸣。

它更令人振奋,因为它找到了一条卓有成效的治愈之路,一把几乎能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钥匙——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

一个人找不到内心的家,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家是内心的港湾,是培养原始信任的地方,也是我们心智成熟的起点。

如果说《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给心灵带来的是冲击和震撼,这本书则如绵绵春雨,滋润心田。尤其是书中的练习和方法,就像是一幅幅心灵地图,可以帮助你找到回家的路。

该书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常年高居德国各大畅销书榜前茅。

目录

Chapter 1 阴影小孩,阳光小孩

 内心的小孩,人格的印记

 鼓励阳光小孩,安慰阴影小孩

 阳光或阴影,取决于有没有原始信任

 内省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Chapter 2 家,一个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心理需求

 第一种基本心理需求:关系需求

 第二种基本心理需求:独立和控制需求

 题外话:独立依赖性冲突

 第三种基本心理需求:快乐需求

 第四种基本心理需求:自我价值及认知度需求

Chapter 3 童年的生活,成年的行为

 乖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

 父母自恋是孩子的灾难

 你喜欢独自充电,还是在人群中充电

 阴影小孩和他的信念

 阴影不仅来自伤害,也来自溺爱

 批评父母,是为了认识自己

 题外话:基因决定我们更容易记住伤害

Chapter 4 你的想法决定你的感受

 角度变了, 想法和感受随之不同

 对童年的经历,我们总是坚定不移地相信

 阴影小孩的信念,情绪风暴的中心

 阴影小孩、成人和自我价值

Chapter 5 发现阴影小孩

 练习:发现你的信念

 练习:感受你的阴影小孩

 找到你的核心信念

 如何摆脱负面情绪

 练习:情绪桥

 题外话: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不讲感情

 不来情绪的人,应该怎么办

 你感知到的世界都是内心的投射

Chapter 6 保护策略:阴影小孩坚硬的外壳

 自我保护:逃避现实

 自我保护:投射与受害者思想

 自我保护:追求完美、美丽妄想症、追求认同感

 自我保护:追求和谐,过分迎合

 自我保护:乐善好施

 自我保护:追求权力

 自我保护:追求控制欲

 自我保护:攻击

 自我保护:我愿意一直是孩子

 自我保护:逃避、退缩和回避

 题外话:关系再亲密也不能失去自己

 特殊情况:利用上瘾来逃避生活

 自我保护:自恋

 自我保护:伪装、表演和欺骗

 练习:请找到自己的保护策略

 你的问题都是阴影小孩的问题

Chapter 7 治愈你的阴影小孩

 练习:寻找你内心的助手

 练习:强化你的成人自我

 练习:接受阴影小孩

 练习:成人自我安慰阴影小孩

 练习:覆盖从前的回忆

 练习:阴影小孩的关系和安全感

 练习:给你的阴影小孩写一封信

 练习:理解你的阴影小孩

 练习:感知的三个立场

Chapter 8 发现你内心的阳光小孩

 练习:发现你的积极信念

 练习:找到你的优点和资源

 价值观是如何帮助我们的

 练习:确定你的价值

 快乐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练习:固定你的阳光小孩

 日常生活中的阳光小孩

Chapter 9 从保护策略到价值策略

 人际关系的好坏影响着你的幸福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几个“灰天使”

 跳出自己,观察自己

 事实和解读的区别

 练习:核对现实

 退后一步,才能观察自己

 你不正常接纳,它就会非正常爆发

 练习:肯定地接受现实

 自己不自信,很难信任别人

 不赞美别人,并不能说明你内涵很深

Chapter 10 完美的外壳,让人变得脆弱

 追求完美,便很难去享受生活

 做一个真实的孩子,而不是乖孩子

 学会处理冲突,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

 练习:训练解决冲突的能力

 有些对话,你必须尽快终止

 练习自己的同情能力

 高情商不是能说,而是会听

 确定健康的界限

 题外话:阴影小孩和疲惫

 练习:消化情绪

 带着好心情说“不!”

 信任生活,而不是控制生活

Chapter 11 回家,是解决所有心理问题的路

 你有没有价值,不取决于别人

 题外话:冲动的阴影小孩

 母牛的冥想

 练习:回答策略

 你可以让别人失望

 题外话:对抗上瘾的价值策略

 著名的懒惰定律

 练习:治疗拖延症的七大步骤

 瓦解你的反抗

 用兴趣和爱好,提升自我价值感

 练习:找到自己的价值策略

 练习: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融合

 允许自己成为自己

试读章节

阴影小孩,阳光小孩

我们如何感受,有哪些感受,哪些又是我们感受不到的,这些都和我们的性格和童年经历密切相关。童年的经历会形成一种信念,积淀在潜意识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感受、感知和行为。

从意识层表面来看,我们内心的问题好像总是混乱的、难以解决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很难去理解其他人的感受和行为。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都缺少正确的认识。

实际上,人的内心结构并不是那么复杂。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不同的性格成分:儿童成分和成人成分,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

如果人们能够认识性格的成分和结构,就可以有意识地生活,并解决以前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这正是本书要实现的目的。

内心的小孩,人格的印记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那样,“内心的小孩”是对童年印记的比喻,用来描述性格当中由潜意识控制的那一部分。内心的小孩决定了我们的感觉,例如害怕、痛苦、悲伤、愤怒,以及快乐、幸福和爱意等。内心的小孩可以是积极幸福的,也可以是消极忧伤的。我们将在这本书中进一步认识这两种小孩,并且学会与他们和谐相处。

另外,还有一种叫作成年自我,也可以称它为“内心的成人”,而他的主管机构是我们的理性和理智,即思维。在成年自我的模式当中,我们承担责任、制定计划、预先行动、认清并理解关系、权衡风险并且调整内心的情绪。成年自我的行动是有意识、有计划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性格分成不同主管机构的人。现代心理学所说的内心的小孩,弗洛伊德把它称为本我,而成年自我被称为是自我。另外他还创造了所谓的超我。超我是内心道德的主管机构,现代心理学称它为父母自我或者是“内心的批判家”。如果你处在内心的批判家模式,那么内心的对话就会是这样的:“别做这种傻事!你什么都不是!你什么都做不了!你一无是处!”

目前先进的治疗方法,例如所谓的图式治疗将三个主管机构,即内心的小孩、成年自我以及父母自我,又分为很多子机构,例如“受伤的内心小孩”,“高兴的内心小孩”,“生气的内心小孩”,以及“严厉的和仁慈的父母自我”等等。著名的汉堡心理学家舒尔茨·图恩对人类一系列的子人格进行了定义,把它们称为“内心的团队”。

然而,如果人们同时处理如此多的内心机构,很快就会觉得疲倦和麻烦,为了尽可能简单实用地表达,我在这本书中仅仅分析快乐的内心小孩、受伤的内心小孩和内心的成人。根据我的经验,这三个机构完全足以解决问题。我用“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来替代“快乐的内心小孩”和“受伤的内心小孩”。这样听起来更好听也更方便。创造这两个词的人并不是我,是我的老朋友和同事朱莉娅·托穆沙特,她的那本《阳光小孩原则》非常值得一读。

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都是我们人格的印记,统称为“内心的小孩”,是潜意识层面的组成成分。严格来说,我们只有一个所谓的潜意识范围内的内心小孩。另外,内心的小孩也不总是存在于潜意识层面,当我们在研究它的时候,它就在意识层面。这种区分并不是学术性的,但非常实用。借助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我开发了一套解决问题的策略,使用的正是阳光小孩和阴影小孩的比喻。这套策略几乎可以帮助你解决所有的内心问题,比如所有的人际关系问题,以及沮丧的心情、压力、对于未来的恐惧、生活缺少乐趣、恐慌发作、强迫症等等,而这些问题绝大多数可归咎于自身,是我们阴影小孩所带来的影响,换句话说,是来源于我们对自我价值的感知。

鼓励阳光小孩,安慰阴影小孩

我们如何感受,有哪些感受,哪些又是我们感受不到的,这些都和我们的性格和童年经历密切相关。童年的经历会形成一种信念,积淀在潜意识里,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感受、感知和行为。

在心理学上,信念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是对自身和他人认知的集合。很多信念萌芽于人生的早期阶段,是孩子和周围人互动的产物。

P1-4

序言

一个人找不到内心的家,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地方,在这里,他感到安全并受到周围人欢迎。

每个人都向往一个地方,在这里,他可以完全得到放松,完全成为他自己。

理想情况下,这个地方应该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家。如果能够得到父母的认可并受到欢迎,我们的内心也就有了一个温暖的家。

家,是每个人向往的那个舒心自在的地方。孩童时期在家中被认可受欢迎的感受会内化为我们积极生活的基础,并将伴随整个成人阶段:这是一种生活和生存上的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我们才能变得自信,并敢于信任他人。人们把这种信任称为原始信任。

原始信任就像内心的港湾,能够给予我们支持和保护。

然而,不少人的童年却与不美好的,甚至是悲惨的回忆联系在一起。他们在家中得不到信任,没有安全感,内心一直无家可归。在孤独和痛苦的漂泊中,一些人历经艰辛终于找到回家的路,成功摆脱童年的阴影。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没有那么幸运。即使他们对那些不愉快的回忆选择遗忘,忘记童年时的羞辱、呵斥、责备、不安、不公、恐惧和伤痛,那也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欺骗。他们没有得到原始信任,自我价值感极低,总是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受到伴侣、上司、周围人或者新朋友的喜爱和欢迎,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出现问题。

与此同时,原始信任的缺失,让他们难以感受到来自内心的依靠,总是希望别人可以给他们提供安全感、保护、家的温暖和庇护。他们想从伴侣、同事身上,甚至是足球场和百货大楼中寻找家的感觉。如果其他人偶尔向他们传达一些家的感觉,便会触动内心深处那些糟糕的记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困境:一个人找不到内心的家,一辈子都不得安宁。

除了与生俱来的秉性,童年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价值感,这些东西被看作是性格的一部分,心理学家称它们为“内心的小孩”。内心的小孩也就是童年所受影响的总和,来源于父母和其他重要的相关人物。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能够回忆起的童年经历都停留在意识的层面,而更多的东西早已深入潜意识的深处。因此人们可以说:内心的小孩是我们潜意识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包括童年阶段经历的害怕、担忧和困境,也包含所有在童年时期受到的积极影响。

成人阶段的很多困难和麻烦,都是由童年阶段的消极烙印带来的。童年有阴影的人即使长大成人,依然会用受伤小孩的眼睛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对事情做出扭曲的解读,时常处于臆想的羞辱、攻击、不安和恐惧中。为了避免再度出现类似童年的伤害和委屈,他们会不遗余力保护自己。不过,由于他们所采取的保护策略是对事情扭曲的反应,所以,他们的行为总是与客观事实不符,显得不够理智,甚至匪夷所思,常常会为一句话歇斯底里,为一个眼神大动干戈,从而使成人阶段的生活陷入困境。

不仅如此,由于童年没有得到认可和保护,内心一直处于饥渴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饥渴状态并不会消失,反而愈来愈强烈。正常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通过非正常的方式攫取。为了弥补童年缺失的认可和保护,他们会不惜一切去追逐虚幻的东西。

一方面是安全感的缺失,令他们常常处于不安和恐惧中,一方面是对认可和保护的炽烈追求,这两方面交织在心中,以至于深入骨髓,在潜意识层面影响了他们的认知、感受、思考以及行动。这种影响之大远远超过理智。科学研究表明,潜意识的影响非常巨大,控制了人们感知和行动的80%到90%。

举例说明:麦克和萨宾娜是一对夫妇。萨宾娜如果忘了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对麦克来说又比较重要,那么麦克便很容易生气。一天,萨宾娜买东西时忘了麦克要的香肠,麦克因此暴跳如雷。萨宾娜大吃一惊,对她来说只不过是忘了买香肠,但是对于麦克来说就好像是世界崩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麦克并没有意识到,在萨宾娜忘记给他买香肠的时候,他内心的小孩没有感受到足够的尊敬和重视。他并不知道,他勃然大怒的原因实际上并不是萨宾娜或者被遗忘的香肠,而是过去曾经受到的伤害: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母亲没有重视他,总不能满足他的愿望。萨宾娜的行为触动了他的隐痛,就像是往他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他对萨宾娜的愤怒其实是在潜意识中对母亲的愤怒。然而,由于麦克没有意识到他对萨宾娜的态度和母亲对他的影响之间的关系,所以他几乎没法改变他的感受和行为。由香肠引发的争吵也并不是他们关系中的唯一冲突点。麦克和萨宾娜经常为一些无聊的事情争吵,而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真正在吵什么。这是因为,萨宾娜的心中也有一个小孩,这个小孩很少让父母满意,总感觉自己渺小,没有价值。麦克的愤怒让她内心的小孩感受到了屈辱和伤害,并由此变得十分激动。从表面上看,这是两个成年人在为现在发生的小事争吵,但其实则是两个小孩在为过去的伤害买单。有时候,他们甚至认为,彼此分开更好,因为他们经常争吵,互相伤害。

然而,如果你仔细分析他们内心小孩的渴望和所受的伤害,就会发现,他们完全可以更好地交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为被遗忘的香肠或者其他小事争吵。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减少争吵,亲近对方,更理解彼此。

实际上,对内心的小孩缺乏了解不仅体现在伴侣之间的冲突,还包括其他方面,比如说,一个员工因为受到了上司的批评,对工作甩手不干;或者,一个外交官以武力解决的方式来回应边界冲突问题等。许多人对内心的小孩缺乏了解,这导致了,他们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这就容易引起冲突,也很容易令这些冲突升级。如果人们能够认识到不同冲突之间的关系,那么不管是成人还是内心的小孩都能有意识地去解决冲突。

另外,那些童年相对比较幸福并且获得原始信任的人也会有生活上的烦恼和问题。他们内心的小孩也曾经受过伤害。没有一个人的父母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的童年是完美的。任何父母给孩子除了带来积极影响之外,也会给他们留下负面的记忆,这些记忆会给他们以后的人生带来麻烦。其表现不一定是麦克的歇斯底里。有些人可能会表现为难以信任家庭成员以外的其他人;有些人可能会难以做出重要的决定;有些人可能不愿意突破自己……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都是因为童年的负面影响限制了我们的发展,阻碍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

然而,有一点对所有人都适用:只要与内心的小孩建立起友谊,我们就能获悉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和所受的伤害,治愈精神创伤,提高自身的价值,而我们内心的小孩也将找到他自己的家。这是我们与其他人建立和平、友善和幸福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破解错误扭曲关系的首要条件。

这本书会帮助你认识内心的小孩并与他建立起友谊,帮助你摆脱不幸,避免陷入原先的死胡同。还将指导你建立起全新的人生观和行为方式,你的人生和人际关系将会因此变得不同。

另外,在书中,我常常会用到“你”这个称谓。“你”这个称谓会缩短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我用这个称谓也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因为我们内心的小孩喜欢用“你”,而不是“您”。

书评(媒体评论)

童年是每一个成年人力量的源泉。《给内心的小孩找个家》这本书无愧为心理自助类书籍排行榜前茅,作者斯蒂芬妮·斯蒂尔将与我们一起重新思考那曾经的童年。

——德新社

女作者斯蒂芬妮·斯蒂尔深入探讨了童年对人们成年后的自信心的重要影响。

——《汇报》

这本书不只是心理学专家手中的专业小册子,它提出的建议值得我们每个人静心一读。

——德国sat电视台

当我们跟心灵深处的“孩子”交上朋友,会发生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解决各种冲突矛盾,建立幸福的人际关系,找到几乎所有问题的答案。

——心理治疗师,苏珊娜·科纳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13: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