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与科学之间有着诸多的历史联系,但由于历史往往由不同的学科分别论述,因此这种联系有时并不那么明显,小塞缪尔·Y.埃杰顿的《乔托的几何学遗产(科学革命前夕的美术与科学)(精)》弥补了这一缺憾。本书将伽利略时代的科学革命与乔托开启的文艺复兴美术革命联系起来,并讨论了美术与科学的关联在中国的状况。
| 书名 | 乔托的几何学遗产(科学革命前夕的美术与科学)(精)/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 作者 | (美)小塞缪尔·Y.埃杰顿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术与科学之间有着诸多的历史联系,但由于历史往往由不同的学科分别论述,因此这种联系有时并不那么明显,小塞缪尔·Y.埃杰顿的《乔托的几何学遗产(科学革命前夕的美术与科学)(精)》弥补了这一缺憾。本书将伽利略时代的科学革命与乔托开启的文艺复兴美术革命联系起来,并讨论了美术与科学的关联在中国的状况。 内容推荐 《乔托的几何学遗产(科学革命前夕的美术与科学)(精)》是小塞缪尔·Y.埃杰顿教授在美术史领域多年研究的成果,探讨了西方发端于17世纪伽利略的“科学革命”与距之300年前由乔托开启的文艺复兴“艺术革命”之间的传承关系,揭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雕塑和建筑在“现代科学”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作者认为,早在莱奥纳尔多之前,不知名的“工匠-工程师”塔科拉和马丁尼已构想出一种描述性几何图语言,而文艺复兴重现自然的艺术方法则有助于发展伽利略、哈维以及笛卡尔的科学想象力,因此熟悉以透视和明暗法描绘图像的伽利略才会即刻判断出他通过望远镜观察到的月球光暗领域为山峰和陨石坑。他强调,西方在观看方式上的独特成就是现代科学兴盛的前提。同时,他还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科学和美术与明代中国相比较,认为当时的中国对“现实”的认知受制于另一套艺术体系。 本书包含了近150张丰富生动的精美插图,相信会受到美术史家、科学史家以及其他对文化史有兴趣者的喜爱。 目录 序言 几何学、文艺复兴美术与西方文化 第一章 如图所示:中世纪初期制图中第三维的概念化 第二章 图画空间的几何化:阿西西教堂第二飞檐边饰大师 第三章 超自然的几何化:利波·利皮修士的伦敦《圣母领报》 第四章 地面空间的几何化:创造绘画传统 第五章 16世纪印刷的技术书籍中的图像与文字 第六章 天国空间的几何化:拉斐尔的《圣典辩论》 第七章 天文空间的几何化:伽利略、佛罗伦萨“绘图术”与月球的“奇怪斑点” 第八章 几何学与远东地区的耶稣会士 结语 致谢 参考书目 图片目录 索引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